熱門影片
赤粒藝術|植 人 語 Eco•Echo — 阮文盟個展
2022-12-20|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玉善2303
參展藝術家|阮文盟
植 人 語 Eco•Echo
簡潔的字組合有當代語彙的滲透力。
植,代表植物,有喻意大自然的意思。
人,人文思維和探索造型
語,就是描述對話,生命演譯,探討相關議題的意思。
主題描述大自然的美與人之間對話的關係,更深入探討靜態與動態的生命所構成的和諧性,環境物種的多樣性,轉換到造型,運用多元材質,嶄新的的佈局,可以銜接過去和新創作的演變的脈絡過程,也是這個展題命名的另一個原因。
新造型和展覽思考的主軸回應環境生態,人文議題,是藝術家阮文盟縱觀以往和當下創作和生活的藝術關懷。
以藝術家的觀點,隨著時間流逝,縱使有心人士的抗爭,努力,似乎變成只是個談話的議題,大自然現況依然継續惡化。
安身為藝術創作工作者,唯有用作品來表現內心的感觸醒世,也是一種回饋社會的行為,如同文學家寫文章,環保人士用行動衝突,這一切的種種也都是植人語的主軸企圖,從正能量的人文觀點與大自然的對話,尋求一個內在良知的平衡。
或許植物不會說話,但是它絕對是我們大環境的一份子,科學對植物的研究,讓我們暸解它們具有知覺,感觀,回應大自然的能力,甚至於帶著哲學性的慢步提醒其他高智慧的生物,如何順應自然,融合共生。
地球的居所,隨著時空變化,滄桑桑田,地殼變動,昨非今是,沒有恆常不變的外觀,但是生命的堅韌,及物種的基因或突變,或進化,卻有一種非當下智慧所能瞭解的力量,綿延不絕的延續下去。
這也是藝術家希望透過植人語這檔展覽以及他對於材料的掌握及具精神性探討與思考,提供給觀眾一個對於環境反思的方向。
-「赤粒藝術|植 人 語 Eco•Echo — 阮文盟個展」
展期 | 2022-11-19 ~ 2022-12-31
地點 | 赤粒藝術(大安路一段116巷15號)
參展藝術家|阮文盟 (RUAN Weng-Mong)
單元系列
【池中藝週報】
非池中藝術網 | 池中藝週報─【 台新基金會】_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2012-09-02|非池中藝術網1876
非池中藝術網│池中藝週報:【塗鴉,當代藝術新思維!】
2011-04-26|非池中藝術網1951
非池中藝術網│池中藝週報:【開幕花絮-PHOTO TAIPEI 台北攝影與數位影像藝術博覽會】
2010-12-22|非池中藝術網2089
池中藝週報:【館長下台風波VS公立美術館特展現象】
2011-03-23|非池中藝術網1978
更多影片
view all單元系列
view allvideos
【池中藝週報】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4】
videos
臺北市立美術館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