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二藝術特區:【我們的前面是什麼?】2013 FORMOSA 雕塑雙年展
2014-01-102966
參展藝術家|朱芳毅,邱昭財,林育正
「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乃是被尊為台灣極簡藝術宗師的林壽宇,於1985年台灣第一次大型雕塑雙年展中獲獎的作品。首屆FORMOSA雕塑雙年展轉借此作的題目為名,邀請超過30位中壯年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從各類媒材、歧異視角與創作脈絡切入,探問疆域擴展後的台灣當代雕塑的現況與趨勢,及其對現實世界的關切或詮釋。
在以創新、實驗與前衛為基底的駁二藝術特區,勾勒台灣當代雕塑之各種可能。
「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乃是被尊為台灣極簡藝術宗師的林壽宇,於1985年台灣第一次大型雕塑雙年展中獲獎的作品。暌違近30年後的今天,首屆FORMOSA雕塑雙年展轉借此作的題目為名,邀請超過30位中壯年的台灣當代藝術家,重啟雕塑創作交流、思潮激盪、觀念辯證之平台,同時也藉此探問台灣當代雕塑的現況與趨勢,及其對現實世界的關切或詮釋。
隨著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雕塑突破了傳統形式藩籬而擴展疆域,新世紀的雕塑不再是個疆界封閉的藝術類型範疇。然而,開放多元的各式形式實驗持續進行,但「雕塑疆域的擴展」卻已不再是個革命性翻轉,而是一個已鑲嵌入當代藝術脈絡的概念。
「後擴展」的當今雕塑關注的核心,並非形式主義視角下的疆界突破與否的問題,而是尋求傳達與回應變動複雜之新時代經驗的可能。
本展以三大關鍵母題做為對此進行探查的脈絡:「自然演繹‧環境變奏」,「當代造像‧異音複調」,「日常觀想‧生活『物』語」。藉由其中的多重指涉,與傳統相繫又有別的差異表現與詮釋,捕捉時代的新感性、新內容,凸顯新世紀台灣雕塑實踐的當代特質。
自然演繹‧環境變奏
之前的台灣現代雕塑,主要援引文人傳統或東方美學形而上的抽象精神體系來表現自然。新世紀的許多當代藝術家,則是更著墨於形而下的物質性的自然環境,也較多關注個人/地方的微觀敘事。藝術家以當代的新感性為自然賦形,也以新媒體或加入互動參與的方式,提供不同的感官體驗,召喚新的自然懷想與感知。除了演繹複數多元的當代自然形式與內容,也讓人反思城市發展、工業進步、科技發達時代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當代造像‧異音複調
動物、尤其是人物的具像表現,為傳統雕塑的核心範疇。在台灣當代雕塑中,它以新樣貌重返,成為發展趨勢之一。
藝術家們以時代的新人文與新美學,更新傳統造像的「表意」或「敘事」的再現系統。除了模仿再現真實的個體之外,更涵蓋許多耐人尋味的「擬像」形塑,不同文化符號或形式的挪用、變造、混搭,展演普羅大眾的平凡想望、通俗文化的俗豔、消費社會的時尚、人類的失格、現實的荒謬……等等,擴展了身體想像與表現的疆界。
日常觀想‧生活「物」語
日常生活為當代藝術關注的重要面向,生活中的配備或物件的選用或表現,為當代雕塑處理此主題的關鍵取徑。
以某種關係組織的「現成物」,而非是原始材料的雕或塑,顛覆了傳統雕塑典型,深深影響雕塑疆域的擴展。但今日的雕塑,卻以不同態度與方法收編日常生活物件,不再限於反藝術或批判傳統的意圖。並且,除了採用「現成物」,也寫實再現,或進一步地模仿諧擬、竄改變造、異化日常生活物件,以捕捉生活軌跡、探索慾望與身份、考掘文明歷史或批判現實社會。
除了近50組件的作品展出之外,本展並結合國際學術研討會與藝術家座談之舉辦,延伸「我們的前面是什麼?」這個提問,從另一個角度反思台灣當代雕塑現況以及其未來的發展。
單元系列
【非池中藝壇焦點】
帝圖藝術拍賣|師古超塵|溥心畬藝術精品展
2021-03-03|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4772
藝壇焦點|2018藝術新聲-美術系畢業生推薦展:展現年輕創作者新能量
2018-06-06|非池中藝術網3214
藝壇焦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灣藝術前進威尼斯雙年展
2019-03-25|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8109
藝壇焦點─【王俊傑:靠口號 無法有文化軟實力 】
2013-02-04|非池中藝術網2087
更多影片
view all新願藝術:大港企業永續未來藝術創作計畫(藝YOUNG永續-在綠色創意上的育林)
2023-12-08|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張家馨2197
2019 ART KAOHSIUNG|高雄藝術博覽會開幕
2019-12-13|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5257
池中訪談|MOVEMENT:漫談塗鴉到當代藝術-Reach
2019-10-22|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陳晞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