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
2015-02-1613684
參展藝術家|涂維政,何采柔,李明學
北美館2月份展覽《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主張回到食物真正的意義,在覓食、攝取、味覺、營養消化等尋常食物系統論戰之外,集結21組創作者,自「食物」之歷史文化、社會概念、生理功能等面向,建構出一個劇場文本,呈現食物繁複的意象,並直探食物在自我及人類社會中完整的思想演化。21組創作者運用藝術創作與表演計畫將展覽的概念拉升為全面性的感官體驗,在「食物」的不同形式間,萌發無比豐富的表現性與誘惑力。
展覽以耿一偉行動劇《藝術的重量》開場,在北美館一樓北側迴廊,耿一偉裝扮成電影《廚師、大盜,跟他的情人》男主角,將參展作品提到之食物擺於觀眾面前的大餐桌前,於演出前先稱體重,接著以大胃王的行為模式進食,結束後再次量體重,到底多了多少重量。演出過程中搭配現場側錄即時播放影像,強調透過媒體的各種飲食節目或報導,食物已成為奇觀社會(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的縮影。
此場開幕演出除了引介策展主題與內容之外,本身也刺激觀眾從藝術史與社會史的角度思考,食物與藝術的關係,並成為一則現場演出版的食物箴言。
策展人蕭淑文談到策展理念,說明這是一檔「充滿誘惑的展覽」,以8個場景:「信仰」、「欲望」、「文化」、「記憶」、「關係」、「墮落」、「知識」及「消費」,鋪陳食物帶來的感官經驗。味覺、觸覺、視覺、嗅覺,在人類世界中,食物始終是活躍的參與者,它具備了一種巫術的力量,通過人類思想與感官體系,將身體和心靈一併喚醒。食物在文化、生理及社會上的的多層次符號象徵,讓人與食物的關係多變又豐富,參與《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的21組創作者:林明弘、侯怡亭、張恩滿+半路咖啡、涂維政、黃博志、陳慧嶠、何采柔、王德瑜、湯皇珍+謝東寧、袁廣鳴、李明學、王董碩、邵樂人、廖堉安、廖祈羽、張暉明、林其蔚、郭文泰、王俊傑、楊俊、劉信佑、耿一偉的作品及表演計畫,為本展創造出具有話語權的食物形貌,在食物劇場的8個場景中以不同角色登場,上演一齣後設劇碼,為觀者帶來一種極限經驗、一種精神式的「食物啟蒙」體驗。
〈半路夜食譜─施工中〉,一個以國家獨立為信念所經營的咖啡廳,如何從食物去反芻環境、社會,且有意識地通過食物去量繪一幅社群形貌,從而獲得觀點。藝術家張恩滿將參展形式定義為出版計畫,邀請「半路咖啡」的店長及主廚們,用食譜做為介面,從素食主義到貧窮美味,讓飲食成為一種思想上的信仰。
李明學作品〈甜甜圈〉 以「物」做為欲望的替身,其誇大的形體,成為某種瞻仰式的觀看,讓欲望得以依附而生存。何采柔錄像作品〈記憶過曝〉中的「物」已被改變原有物質狀態,表現過度欲望的暴力。王德瑜複合媒材聲響作品〈No. 78〉將自己的身體物化為欲望的試劑,以過度飽嗝,處於失衡狀態的生理現象緩慢回應無限需索的心理欲望。
行為藝術家湯皇珍及劇場導演謝東寧以4個文本演繹4場演出,用「生成(DEVENIR)」概念,不斷解構、重組食物隱藏在思想底下的疆域。「生成」就像做一道千層麵,從捏麵、擀麵到成型,食物就是思想本身,在不斷流動、質變之間充滿了自覺的靈光。楊俊在維也納重現亞洲食物的「概念店」,不論餐廳所販賣的菜色、飲料多麼廣泛,他讓空間來發表立場,讓食物回歸日常飲食結構中,誘發具有強烈情感的共享食物記憶,讓食物克服距離與時空建立起自己的血統。
從當代心理學的觀點切入,食物創造出人與人,人與鬼神之間的權力關係。食物描述了最複雜的東西:在同一個儀式中,愛與恨、誠敬與蔑視同時並存。袁廣鳴作品〈預言〉巧心佈置的餐桌,營造一個充塞著沉默與靜止的畫面。靜默飽含意象,更具感染力,當聲響伴隨著猛烈的搖撼劃破空間,精心擺設的餐桌洩露了人與人之間一種趨於停格的關係。王董碩作品〈宇宙〉以抽象繪畫表現堆滿供品的餐桌,表達了與先祖、諸神共進一餐所締結的關係。郭文泰〈食戰〉系列影像照片裡的食物,彷彿進入內心層次,引爆一場不可收拾的共食衝突,直指倫理背後的真實情感關係。巧克力經常被拿來當成情愛的隱喻,涂維政複合媒材裝置〈情人節快樂〉卻用巧克力製作武器,宣示一種具毀滅性的破壞力量,表現人類彼此對立關係的殘酷。
就像在《論現代興奮劑》裡巴爾札克談到菸草,他說:「人類怎麼也沒想過當煙囪也可帶來快感。」亢奮、麻痺、著魔、停頓,林其蔚創作〈靈芝仙草繪〉時的生理體驗;陳慧嶠在〈罌粟花〉裝置所提供的視覺感官的誘惑,撩撥觀者在其中汲取翻攪的衝動。只能在神話幻想中汲取的罌粟花及各類幻覺仙草,毀滅與重生的神秘力量,就地完整再現。黃博志的〈蛋白質男孩〉是一部關於迷戀食物與性的短篇小說,藉著兩者的連結串起人類的基本生理訴求。事實是,從菸草到蛋白質,都是一邊釋放一邊自我毀滅,都是用食物來進行的一場靈魂治療。
張暉明單頻錄像作品〈蘋果樹〉傳達《聖經•創世記》中蘋果被稱為「知識之果」的寓言。作品中以三種不同物質呈現蘋果樹形而上的意念,挑明物質與抽象概念皆在意念之中啟動思想。做為一個創作者及騷莎舞者,邵樂人啟動網路社群結合有氧運動,將食物的生理及健康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他的創作計畫發展出一套結合飲食與舞蹈的健康生活指南APP軟體〈騷莎人生─騷莎人生活指南應用軟體〉,提供給觀眾免費下載。廖堉安則以標誌性的鳥人圖騰,以一系列卡漫風格繪畫嘲諷當下世代讚頌的健康飲食方式。為了信奉健康專家、營養專家的養生知識論,過度的控制與放縱成為此一世代的飲食特徵。
「消費」是我們對物質的原欲追求手段,宮廷料理、焦糖烤布雷、咖啡、蔬果,在消費市場裡,每一種食物都在成本與效益考量下生產。在我們身處的時代,隨著食物信念的移轉,我們供奉能符合當代人感覺的所有食物。王俊傑〈十三日羊肉小饅頭〉將古中國宮廷料理,帶入中產階級消費市場。林明弘的攤車〈又涼又甜〉販賣一種無邊界的咖啡與甜點。作為現代人的興奮劑,咖啡甜點一貫地反覆於常民飲食中餵養無止盡的渴求。劉信佑的黑白攝影作品〈超級市場〉,直觀地拍攝逐漸腐壞的蔬果,靜止的影像無須滔滔雄辯,卻有力地批判了資本主義下的市場供需鏈。
《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將於2月7日至5月3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1樓展出,展覽內容包含一系列行為計畫、講座、演出、攝影、表演、朗讀會等。行為藝術家湯皇珍及劇場導演謝東寧將於展覽期間以「生成」為主題演出四場表演,詳細活動內容,請上官網www.tfam.museum查詢。
單元系列
【池中訪談】
池中訪談: 飯田桐子
2010-11-30|非池中藝術網1913
池中訪談|桂蔭盧.春色鬧-于彭筆下的山水人間
2020-02-07|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陳晞14501
池中訪談|寂寞城市-邱奕寧的藝術日記
2019-06-28|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林侑澂5843
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後回顧紀錄
2020-11-11|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王玉善2776
更多影片
view all藝星藝術中心 — 鄭崇孝個展|小胖子
2022-03-15|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方筠爾4709
藝壇焦點|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2020-11-26|攝影剪輯:賴韋霖|採訪編輯:陳晞11721
藝文直擊|臺北市立美術館-聲動:光與音的詩
2019-04-16|攝影剪輯:林岳慶|採訪編輯:林侑澂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