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撰文者: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與傳統能源快速耗竭,綠色產業成為全球經濟新亮點。為此,行政院結合科技部、經濟部、中央研究院及臺南市政府以智慧生態城市與大自然共生發展為目標,並以「人」為尺度來建構社區發展及其必要之生活系統,成立「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吸引國內外綠能科技人才進駐,並建設部分區域成為發展低碳智慧相關技術之測試場域。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C區——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所設置的常設性公共藝術作品,是由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所策劃。四件作品以藝術的形式展現能量的流動:宛如春神婆娑起舞的《生命頌》讓人看見風的軌跡;透過《風聽》,我們聽見建築物的呼吸聲;《放閃》則是點明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任務——把自然界的能量,轉化為低碳的再生電能,讓我們看見電的流動;最後,《珊瑚》闡揚了使用自然能源的目的,是為了生態永續發展的願景。
《生命頌》Phil Price。
《放閃》王仲堃。
《風聽》王仲堃。
四件作品落成的同時,無二設計整合有限公司以綠點子藝術展、工作坊、現地製作及講座等活動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沙崙綠能藝術節」,並串聯在地組織與學校,凝聚地方能量。盼望藝術人文與綠能科技的結合,能夠創造出新的對話空間,與未來無窮的可能性。
綠點子藝術展
邀請藝術家以「能量」為主題來回應常設性的四件作品。其中藝術家鄭乃銓《未知的流》利用AI擷取風力資料轉化為數位影音;水水肉工作室的《節律_06:08》模擬植物型態,因著陽光的變化開展及閉合。這兩件作品皆回應了因自然能量而改變造型的《生命頌》。邱昭財《轉轉電力公司》則透過發條蓄能,再轉動發電機給予裝置電力,與王仲堃運用室內空調風力來轉動韋式起電機,累積靜電的《放閃》作品呼應。而王仲堃創作的另一件作品《風聽》,其創作脈絡可回溯至他自己於2012年創作的小型聲音裝置《beTube》。相較於Vanessa Barragão的《珊瑚》使用回收毛線編織出美麗的海底世界,陳聖文的《缺席,8/29》則更為直接的表達出對於人類不當使用能源,繼而對於海洋生態造成迫害感到憂心。
《珊瑚》Vanessa Barragão。
《缺席,8/29》陳聖文。
《Without Composing No.3》張永達,此創作計畫由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贊助。
系列活動
藉由舉辦《太陽能餐車製作工作坊》,讓民眾動手做,體會太陽光、熱與風的能量移轉與使用。《PLA創意工作坊》則讓民眾體會科技材料與我們的生活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此外,藝術家張博智所帶領的《魯布.哥德堡裝置工作坊》、藝術家康雅筑帶領的《律能網絡工作坊》,以及李蕢至帶領的《行雲編織工作坊》,都是透過民眾參與,由細小的動作組成大規模集合性的作品,讓觀者藉由藝術的參與體會能源交互影響的網絡關係。
活動主視覺。
綠點子藝術講座
透過邀請藝術家、成大建築系與臺科大建築系的教授們共同相談、交流有關藝術與建築間的互對觀點,期待藉由藝術與建築兩者不同的角度,在能量轉換的觀點上碰撞出 更多火花。
指導單位 科技部
主辦單位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承辦單位 無二設計整合有限公司
合辦單位 國家實驗研究院、臺南市歸仁區公所、長榮大學
常設公共藝術
策畫單位 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策畫人 陳惠婷
藝術家 王仲堃、Phil Price、Venessa Barragão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 6 號)
綠點子藝術展
110.12.17(五)-111.1.16(日) 週一-週日10:00-17:30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6號)
PLA創意工作坊
110.11.16(二)15:20-17:10
地點:長榮大學(臺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太陽能餐車製作工作坊
110.11.23(二)9:10-11:00
110.11.30(二)9:10-12:00
地點:長榮大學(臺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能量流的觀看方式:魯布.哥德堡裝置工作坊
110.11.23(二)15:20-17:10
地點:長榮大學(臺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律能網絡工作坊
110.11.30(二)15:20-17:10
110.12.7(二)15:20-17:10
地點:長榮大學(臺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行雲編織工作坊
110.12.7(二)13:20-15:10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6號)
藝術FUN電秀競賽
報名截止日期至110.11.22(一)17:00
決賽日期110.12.18(六)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6號)
綠點子講座
110.12.11(六)-12(日)
綠能‧藝術也能
藝術家 王仲堃、Phil Price、Vanessa Barragao
藝術.能量再創造
策展人 張博智
110.12.25(六)-26(日)
化不可見為可見
藝術家 鄭乃銓、張永達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林子平教授
空間與藝術的對談
策展人 張博智、團隊顧問 陳宏偉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林子平教授、陳品蓁教授
111.1.8(六)
能量轉換的空間
策展人 張博智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陳彥廷教授
光動-開幕活動
110.12.18(六)
藝術FUN電秀決賽10:00-12:00
開幕表演14:00-17:30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6號)
光合-閉幕活動
111.1.16(日) 10:00-17:00
地點:科技部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 (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6號)
詳細活動資訊請見網站
https://www.shalun-artfestival.tw/
REACTIONS
2
4
1
0
1
熱門新聞
1
藝術家與人工智能的競逐?AI圖像生成平台面臨訴訟爭議
2023年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年度展演計畫 跨機構、跨國合作 持續關注網路和遊戲文化
奇美博物館國際大展《時代的臉孔》展期展覽倒數1個月,門票與禮品最後優惠釋出
「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光展區全攻略!16件中大型燈飾 X 43件藝術入店作品5條路線帶您品味遊賞東區
史哲任文化部長,蕭宗煌任故宮院長,台灣藝文發展再觀察
意識星雲與內觀宇宙 — 鄭瓊娟繪畫裡的抽象性與生命狀態
面對「整體≧複雜關係網絡」的焦慮 ─ 耘非凡「體感邊界―當代藝術的跨接與共顯」特展
抖音上的「#corecore」熱潮,不只是一個新的剪輯風格,它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樣的網路現象?
打造品牌新形象!英國國家肖像藝廊將於今年六月重新開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光展區全攻略!16件中大型燈飾 X 43件藝術入店作品5條路線帶您品味遊賞東區
2023-02-03|撰文者:臺北市商業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