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撰文者: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本次展覽「心雪初霽」楊鼎献主題畫展,作品取材於近年來全球社會所關注的自然環境與內心環保等議題,同時結合二十四節氣的意涵,試圖傳達生命的重要及其正向意義。透過解構、重組節氣漢字,以「漢字花」來傳達生命的重要與正向。作品同時呈現一個單獨個體的內在心境,雖因時期而變化,但彼此卻能融合交流,成就出自然的美。生命的季節就如同節氣的更換:經歷了冷峻寒冬後,必有堅毅不拔的美,如此綻放它的豐盛。如「霽」的含意:風雨過後的晴天,出現雨後的彩虹。
《心雪初霽—楊鼎献個展》展覽現場。圖/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藝術家楊鼎献教授表示:「古老的東方民族從大自然的氣候規律中,劃分出二十四節氣,我們的生活、飲食、醫學、農事活動等,無一不與其息息相關。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雖然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也帶來破壞,在自然環境中、也在我們的心靈。因此我們需要關懷自然,也需要關懷內心。問題的根本在於人心的轉變,因為人類破壞環境換取利益的私心,已取代了謙卑敬天之心。」
展覽透過斐迪南·德·索緒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 的符號學與歐文·潘諾夫斯基 (Erwin Panofsky) 的圖像學理,梳理人類文化的象徵形式及思維脈絡,作品想表達—「人類種種非自然的表現,都是因著心靈失去了自然。」;創作理念在於—「關懷自然始於淨化內在心靈。」;作品呈現—「心靈應與自然的定律合為一體,體現出規律與謙卑,沒有壓抑、不受干擾。」
《心雪初霽—楊鼎献個展》展覽現場。圖/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本次共展出42件作品,展覽也同時與不同創作者共同合作,融合、延伸多項當代議題,並與展覽主軸相互連結、照映。例如,此次展覽邀請五位女性創作者與三位青年創作者共同展出其作品,前者分別於不同作品中呈現出女性創作者相異的生命經驗、角色或生活的渴望,邀請觀眾在作品中領受她們對生命的熱愛。青年創作者的作品則分別以文字、錄像、程式語言的形式,聚焦探討當代科技、網路社群相關議題。此外,「心雪初霽」展覽也延伸出微笑美術館—微笑愛地球計畫,第一站與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展開合作,藝術家與孩子一同作畫,紀錄下自己的笑臉,帶領孩子從創作中肯定自己,也期許為孩子的成長過程帶來正向能量。最後,展覽也實際呈現環境保育相關議題,藝術家關注到當代社會國與國之間的運輸、交流多依賴海空運,而在疫情時期,更是大量使用海空運為物資運輸的媒介,這些過程中所使用的包裝媒材—「棧板」,其一次性的使用特性,造成了大量的物料浪費。因此,展覽現場使用了原承載海空運物資的木箱與棧板為部分裝置陳列,在展出後這些裝置陳列也將製做成回收家具循環再利用,除了呈現展示上的亮點,也期待展覽能為環境保育、減碳盡一份心力。
《心雪初霽—楊鼎献個展》展覽現場。圖/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藝術家楊鼎献】
1966年出生於大甲溪畔的樸實小鄉后里,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北京中央美院美術學博士班,現任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在我一路的創作過程中,希望所有系列作品都能與自己的生命有最深的連結,對很多事物產生熱情與感受,無論在關心這片土地或國際環境,甚至所讀的書、生命中的體悟,每個階段的觀念與想法,都必須與自己的生命有共鳴與連結。藝術的創作唯有誠實,這是我藝術創作的依據,是真實呈現,這就是楊鼎献的作品,這就是我唯一的主題。」—藝術家楊鼎献
藝術家楊鼎獻於展覽現場導覽。圖/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關於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成立於2012年,成立衷旨圍繞在永續生態、藝術人文、跨齡交流之間,定期舉辦各式活動、講座、展覽及公益贊助,期望透過這些活動與展覽的分享,將愛護地球生命,尊重生態環境,培養藝術美學的使命傳播下去。透過理念的傳承與實踐,擴大當代社會的美學與生態探究,深化當下議題的哲學思考,以及強化當下的世代對話。以基金會為主軸,整合產學藝三大界共同參與,希冀打造創意美學人文風貌。
展覽日期 | 2022年1月8日至2022年4月30日
地點 | 陸府植深館,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採預約制)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liveforever51
因應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展場開放將依政府公告而定,即時動態詳見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或來電0800-524-365詢問。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ACTIONS
3
0
0
1
0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8月新展「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 看見荷蘭國際攝影大師的美學視野
國藝會創立以來最具突破性的獎助:「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一期獲選藝術家分享會
Damien Hirst《The Currency》:「請問您要保留NFT或換成實體作品?」側寫兩者之間的競合關係
盧昉《異教徒的詩歌》個展:探詢人文精神在當代的多元性,入古出今系列最終章
從線上視窗到街頭櫥窗 臺美會「另見:藝術家的視窗」展 以藝術創造臺中舊城新貌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全球首創NFT廢棄路燈公共藝術 ! Web3永續發展智慧城市
北美館「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以近年典藏作品為主要範疇,其中40餘件作品首次展出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轉接器」展一睹11位藝術家驅動跨域性的當代藝術新視野
高美館攜手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日本設計大師皆川明,2022雙特展10月精彩呈現 !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特展藝文跨界漫漫秋日,一場盛大的透明慶典!「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今公布展會主視覺
2022-08-17|撰文者:新竹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