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美術館

桃美館引動多方對接的策展力:2022書藝策展工作坊紀實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2書藝策展橫山書法藝術館多方對接劉俊蘭

2022-08-1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橫山書法藝術館(以下簡稱書藝館)自開館以來,便致力於臺灣當代書法藝術的推展。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以「策展」是推動書法藝術發展的關鍵。為培養書藝策展人才,書藝館自2020年起開辦策展工作坊,經過第一屆「書寫超越、當代翻轉」、第二屆「書法有感」後,2022年第三屆工作坊以「多方對接」為題,展開一系列針對當代書藝走向與策展的討論。
桃美館表示,當代書藝的邊界不斷擴延,使書藝展覽的策畫面臨更多重的挑戰。展覽如何連接作品訴求,在各方專業的協力下形塑展覽脈絡,並引發觀眾的覺察及共鳴,進一步促進書法藝術的推展,皆是書藝策展需面對的當務之急。
工作坊學員密集討論策展提案。攝影/眼福映像工作室林科呈;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因此,「多方對接」希望探索策展如何連結各種專業領域,並藉此發揮書法藝術本身的能動性和多元性。工作坊為期三個週末,涵蓋策展概念、研究論述、觀眾研究、展場規劃及實務執行等議題,搭配座談與討論提案,提供學員思考與策劃實踐的空間,並拓展不同族群的交流與對話。
獨立策展人謝佩霓、王焜生、書法篆刻家杜三鑫,以及劉俊蘭教授等針對學員策展提案進行回饋。攝影/眼福映像工作室林科呈;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觀念與作品:多方對接的起始

工作坊首日,由劉俊蘭教授及建築師潘天壹開場,分別鋪陳書藝館的定位和營運理念,以及建築的設計思考。本次工作坊與書藝館當期展覽「狂筆.顛墨:徐永進贈藏選粹」「書寫的景深──柯良志創作個展」同時展開,有其特殊意義。兩檔展覽體現跨世代對於書藝創新與發展的思考,也呼應本屆工作坊「多方對接」的主題,不僅刺激發想當代書藝的可能性,也希望引發更多對話。潘天壹則闡述將書法藝術的美感經驗轉化成書藝館設計的過程,並借用書法藝術常常與周邊環境連動的特性,在展覽空間之間穿插埤塘公園景色,形成「逐筆墨而成自然」的建築特色,使展場具有動線開放的特質,增加展覽與館外空間互動的可能。
開場介紹書藝館之後,獨立策展人石瑞仁和謝佩霓,分別提出以當代策展方式展示書法藝術的案例與願景。石瑞仁指出,策展人的角色在於銜接作品、空間及觀眾,並且要建立多方的藝術網絡。他以台北當代藝術館2009年「無中生有」展覽為例,提出跨界對話、「書法藝術跨出去,當代文化走進來」的主張,建立展覽與觀眾間的親和關係。謝佩霓則進一步以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的書法展為例,說明機構如何透過展覽和表演活動,增加與展覽觀眾的互動。謝佩霓同時透過後疫情時代的思考,提出書法應有病毒式傳播的思維,隨時準備好下一個與當代議題接觸的契機,使書法藝術成為當代生活的日常。
吳超然教授和何炎泉研究員講授如何藉由策展的研究及論述,呈現古典即當代,傳達書法跨越時空的創新精神。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繼首日探討當代書藝策展的趨勢之後,工作坊第二日開始聚焦書藝的研究及論述。東海大學美術系吳超然教授指出,展覽是意義的建構、維繫和解構,並透過不同的手法來呈現這個過程。而如何營造新的「閱讀情境」,讓展覽觀眾對書法藝術有新的思考,便是書藝策展人著力之處。國立故宮博物院何炎泉研究員則提出,即使古典書法在當代展示中有新的樣貌,但改變的不是書法本身,而是人們的認知,策展則應呈現書法本身的新面向,使觀眾對書法有更多樣的理解。
當代書法藝術不斷強調創新精神,逢甲大學程代勒教授透過自身的觀察,指出前輩書家如王壯為、邱志杰及呂佛庭等人均有創新精神的實驗作品,值得策展人重新發掘,翻轉他們既定的傳統印象。而從創作面而言,藝術家阿卜極認為,當代書藝不應自限精湛的筆法技巧,還需融合各媒材的內涵及個人的素養和情感,再以真誠的創作來吸引人,才可能發揚自己的獨特性。
程代勒教授和阿卜極均強調書法作品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現的思維層次,以及作者的真誠感。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展覽與延伸:「展示」的多重可能

林詠能教授和熊宜敬教授都強調展場規劃應注意觀眾的整體體驗,數位技術應視為輔助工具之一而非全部。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工作坊第二週針對策展的展場體驗。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詠能教授開場,以觀眾研究的量化成果呈現美術館觀眾的具體回饋。林詠能特別指出,疫情期間,許多美術館希望以線上展覽的方式來吸引觀眾,但研究數據顯示,美術館的現場體驗才是真正能吸引觀眾消費的誘因。而觀眾研究也能輔助展場設計,營造展場動線觀看和休息的律動,使觀眾在展覽有更好的體驗。華梵大學熊宜敬教授則以展場實例,強調觀眾與展品之間的互動關係,包括座椅設置、光線氛圍,以及展覽文字多寡配置等,都能促進觀眾在藝術展覽中的美感經驗。
蔣顯斌董事長及何佳興設計師認為跨界合作是一個角力的過程,各方應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並互相挑戰,才能從中創造新的高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在書藝策展的跨界及延伸上,CNEX董事長蔣顯斌以其策劃的董陽孜數位沉浸式展覽為例,說明數位科技如何能輔助觀眾體會展品的內涵。他認為用數位設計表現書法線條的流動,仍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平面設計師何佳興長期關注臺灣宮廟建築、彩繪和雕塑裝飾的線條,他認為「線條」並未在亞洲的設計論述中強調,但此概念在設計的實踐、發展上具有關鍵性,值得多加探討。兩人還就跨界合作分享見解,認為跨界合作要以互相理解開始,接著互相欣賞,然後要互相挑戰,才能迸發跨界的火花與高度。
何仲昌從近年大型的藝術特展案例中說明燈光設計和展場規劃實務的重要性。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針對展覽籌備的實務層面,展覽燈光設計專家何仲昌,以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的實際案例,演示展場燈光如何產生展品第二次創作的效果,引起創作者再次對其作品的感動。燈光設計者必須對展品有充分了解,才能使燈光發揮其加值作用。翔輝運輸公司黃澤民總經理則在講座中指出,展品保險往往是決定展覽預算的關鍵因素,而當涉及國際展件運輸時,除了保險,也需留意報關及稅務等事項。東吳大學朱健文教授另外以策展契約規劃、著作權管理及展件進出等面向,說明策展過程中可能衍生的法律課題,藉由實際的個案,引起學員熱烈討論與交流。
黃澤民總經理及朱健文教授說明展件運輸、保險,以及策展的法律相關問題。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實例與反饋:從思辨到實踐

工作坊最後一週的講座回到展覽案例的整體探討。資深策展人王嘉驥講述二十餘年來的展覽如何影響書畫藝術的發展,從過去以傳統為依歸,逐漸轉為追求創造性,發展出自己的面貌。而在展場規劃上,王嘉驥特別用徐冰和李義弘的回顧展為例,演示紙本作品在展覽空間的延展性,藉由紙本展件拉高和拉長,來擴大及延伸的立體展示空間,使平面作品也有撼動人心的空間效果。
臺北市立美術館余思穎組長則參照董陽孜的展覽,指出董陽孜強調時間性和速度感的書寫特色,以及用筆墨虛實來展現文字意涵,都讓其作品具有繪畫感,進而營造展場的氛圍和意境。他進一步指出,人們對未來的想像,經常取自古老文明的神祕感,這可以是書藝策展能夠思考的面向。
資深策展人王嘉驥及北美館組長余思穎在對談時,均強調策展人在佈展現場調度的重要性。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在現場對談中,王嘉驥表示,就像Uber駕駛要自備汽車,策展人自身也要學有專精,同時又必須折衝、配合展覽機構和藝術家。另外王嘉驥和余思穎都強調策展人「現場學習」的重要性,由於展覽最重要的是現場體驗,因此策展人在佈展時的展場調度非常重要,也最能在其中學到最珍貴的功夫和經驗。
工作坊學員現場報告展覽提案,並回覆與談人的反饋。攝影/眼福映像工作室林科呈;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工作坊學員在密集的講座及討論中,於活動最後一天提出策展提案,主題涵蓋回歸生活當下的書寫、書法與塗鴉,以及線條和身體感的呼應等。在場的與談人均就學員提案的各個面向提出具體的回饋及建議。劉俊蘭教授也歡迎學員日後能夠參與書藝館的策展徵件與申請展,讓書法藝術的新面向能夠被大眾看見。
工作坊全體學員和與談人共同合照。攝影/眼福映像工作室林科呈;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2書藝策展橫山書法藝術館多方對接劉俊蘭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