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美術館藝文跨界時事觀點倫敦蛇形畫廊2023夏季展亭À table:從餐桌發起對物質資源及永續性的思考
2023-06-2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
自千禧年起至今,蛇形畫廊展亭計畫(Serpentine Pavilion)已然成為每年夏天眾所期待的建築盛事。此計畫經常委任世界級大師、抑或是新銳建築師,透過搭建一座臨時性的展亭,探索空間、環境與人所交織出的種種可能性。
今年度的夏季展亭計畫由法裔黎巴嫩建築師莉娜.戈梅(Lina Ghotmeh, b.1980-)接手。常駐於巴黎的她,從法語「號召用餐」的詞意出發,提出了名為 “ À table ”(在餐桌)的建築計畫。針對計畫的題旨,戈梅解釋:「À table是一種邀請,鼓勵人們聚集在一起對話、發起號召並思考應如何恢復和重建人類與自然、地球之間的關係」。然而,縱使戈梅的建築實踐散發出深厚的人文關懷,但也存在不少目光注視著其理念的落實
倫敦蛇形畫廊2023夏季展亭,由莉娜.戈梅(Lina Ghotmeh)打造。圖 / 取自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由伊萬.巴恩(Iwan Baan)攝影。
建築師莉娜.戈梅(Lina Ghotmeh)。圖 / 取自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由哈利.理察斯(Harry Richards)攝影。
未來考古學
戈梅將自身的建築取徑歸於「未來考古學」(Archaeology of the Future)的概念。她表示,這是將建築視為某種遺跡並進行持續研究的方法,且將來自不同學科的元素整合至空間中。戈梅以其出身的城市貝魯特(Beirut)為例,說道:「成長自一座從戰後以來不斷歷經重建的城市,我時常看著眼前的斷壁殘垣,並想像這些空間將會如何成為建築」。透過於歷史和材料層面的徹底考究,戈梅以「達到與自然共生的和諧關係」為目標設計建築。
源於圓桌會議和場域旁的樹冠意象,戈梅打造的展亭是一座呈九邊形,如同摺扇般開展,並由數個並列環繞的細長柱子支撐的木作結構。木樑柱之間以有著植物圖樣的鏤空屏風銜接,助於光線和空氣的流通;同時藉由屏風面板幽微的穿透性,建立起內部空間和外界景色的聯繫。展亭屋頂的摺皺設計則是以棕櫚葉的結構為靈感,且透過中央的天井,進一步地促進空間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回應空間作為集會場所的建造用意,展亭呈低矮的結構設計,實際是參考了多貢部落(Dogon Tribe)的Togunas小屋。Togunas不僅提供遮蔭和避暑的功能,傳統上亦用於社區會議的舉辦,鼓勵人們平和地坐下討論。
倫敦蛇形畫廊2023夏季展亭,由莉娜.戈梅(Lina Ghotmeh)打造。圖 / 取自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由哈利.理察斯(Harry Richards)攝影。
戈梅更於此次計畫中融入對蛇形畫廊(Serpentine South Gallery)建築軌跡的紀念。該建築由詹姆斯.格雷.韋斯特(James Grey West)設計,於1934 年開放並作為茶館使用,直至1970年才改建為美術館空間。有趣的是1960年代時,茶館的戶外用餐區更一度擴延至現今展亭所處的草坪上。這樣的歷史也影響了戈梅對À table的規劃。她和英國餐飲品牌Benugo合作,設計一份主打「採用在地、當季食材烹製」的地中海風味菜單。也期盼透過菜單內容,邀請觀眾們反思自身對於食物、物質資源的消費方式。
倫敦蛇形畫廊2023夏季展亭,由莉娜.戈梅(Lina Ghotmeh)打造。圖 / 取自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由伊萬.巴恩(Iwan Baan)攝影。
關於 À table 理念的討論
「永續性」更是À table建造過程中的一項關鍵要素。碳足跡的減量,是此次展亭搭建的核心宗旨。因此在建材的使用上,戈梅選擇膠合木板來減少展亭建造的碳排放量,且不使用鋼材來建造一座具有輕質基礎的結構。但針對À table包含的理想性,卻也有相對批判的聲音出現。衛報的羅文.摩爾(Rowan Moore)指出,À table確實透過其木質結構更加地融入於周圍綠地,但就細節來說仍有些可惜。特別是顯得有些厚重、廉價的膠合板屏風,大概出於成本原因,而不是由最初設計圖承諾的特殊低碳玻璃打造,也令展亭失去了原先更為通透、輕盈的視覺感受。摩爾認為,畫廊在思考如何藉由空間促進公共利益的同時,也不應模糊了計畫本欲對當代建築美學提出的關注。
À table原版設計示意。圖 / 取自dezeen
此外,展亭計畫的「期間型」特色也是外界長期的矚目焦點。談及永續性實踐時,總令人不禁反問:這些「夏季限定」的展亭未來將何去何從?固然近年的展亭多設計為易於拆卸和重組,以便向收藏家出售。但這樣的作法也被認為存有爭議。奧利弗.溫賴特(Oliver Wainwright)提到,蛇形畫廊若是想藉由展亭計畫發揮某種民主精神,將建築師打造的結構作為公眾自由聚會的場所;那麼在轉瞬即逝的展演活動後,與其仰賴藏家的慷慨解囊,考量利益關係人的參與更可能有所幫助。也許能用於小學的教學、遊憩空間;又或是呼應今屆主題,當作食物銀行的發放站,都會是更能延續展亭公共價值的做法。
作為一項延續二十逾年的傳統,蛇形畫廊展亭計畫亦沿著時間推展,體現出建築思維的演進。且某種程度上,每項委託創作皆反映其所處時空的重要議題。然而,隨著環境變遷的加劇和複雜化的當代議題,也不難由À table的案例,見到這些臨時展亭提出的抱負所須面對的審視和未來挑戰。
倫敦蛇形畫廊2023夏季展亭。圖 / 取自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由伊萬.巴恩(Iwan Baan)攝影。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2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訪談藝文跨界「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15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文跨界潮流時尚品牌 ADV_LABEL by PORTER INTERNATIONAL 首度攜手英國藝術家《PHILIP COLBERT》打造全新聯名系列 《LOBSTER IN ADVENTURE》 全球聯名限量藝術品,大膽風格吸引藏家熱蒐風潮!
2023-11-24|撰文者: ADV_LAB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