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戰爭,與其叛徒】
-
展期
日期:2020-10-17 ~ 2021-01-23
-
地點
新竹市東區東南街53巷47之1號
-
參展藝術家
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吳鼎、藍仲軒
-
文/賴駿杰 Jay Chun-Chieh LAI
當代看似進步與平和,但「戰爭」並沒有因此消失,很多時候它以更隱微與潛在的形貌,持續地影響著歷史書寫的面向。有著輕便、流動力強等因素,影像因此成為最好的戰場工具之一。然,影像與歷史的合作通常是虛妄與狡狎的,魔幻的影像與邏輯的書寫本質上相互衝突,只能做為彼此的陰影,但卻又經常翻身逃逸且試圖取代對方。此展三位藝術家們所致力的正是以不同方式來談論此謂「逃逸」與「翻轉」,而另闢蹊徑。藝術家 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 早期作品 Afterlife (2009)是對一組真正的戰地攝影之重新詮釋。一系列攝影紀錄下 11 位蒙眼者被槍決的場景,藝術家則將照片重新編排且生產一系列拼貼作品,並貼切但又諷刺地以「來生(afterlife)」做為其題稱。戰爭影像中的「恐怖敘事」被拿掉後,一連串行刑者與受刑者分別獨立的影像拼貼,是否看起來相對輕快而如同跳舞般演繹著死亡?做為被角色佔據的空白,更像是歷史舞台的本來面貌:空無且透明。
藍仲軒的「神、女神、三位一體」系列作品也是明顯反圖像的,或者更精確地講,是偶像破壞的(iconoclastic)。女神不美了,英雄的面孔也無法辨識,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到不了、回不去的紅色海棠。在古希羅時代被用以象徵、指涉「死亡」的拉丁字母θ,掩蓋了鄧麗君全部面容,畫面充斥著不祥意味。只是,這裡的死亡,是往復循環的,是向死而生的,是一種典型的黨/政/教合一(三位一體)之國家信仰,即「不死(imortal)」。吳鼎的作品並不以外部力量以破壞圖像/偶像(icon),其本身即佔據著影像與文字的破口,體現出影像與文字關係的膠著與依存之衝突關係,即介於不可說與不可想像之間,那文字與影像都失效的真空地帶(落差)。吳鼎以慣常的冷靜語調,將總是以為可以朝向美好未來的直線歷史,扭曲並改變路徑,或許也刺穿了另外兩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將我們拉回往復且循環的深淵,並在格線與規範中座標自身。
「歷史書寫」與影像生成,及其同意識形態之間的各種衝突性關係,可被視為一種影像/文字問題(word/image problem)的擴延——而書寫歷史則為在藝術家相異形式、手法與取徑下的共同意圖。以本展來談世界格局的戰爭與歷史,或許薄弱且取樣不足,但它所輻射的是一幅可藉以理解臺灣當下處境的座標圖,特別是在「後冷戰時代」中介於美、中之間的特殊情境。
關於策展人
賴駿杰 (b. 1983 台南,台灣)
2013-14 曾旅居巴黎一年,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取得策展碩士學位(2016)後,曾以策展人╱藝評人身分先後於廈門及上海工作生活。曾策劃展覽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鳳甲美術館(台北)、也趣藝廊(台北)、樣當代藝術空間(廈門),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等。文章發表逾 50 篇皆散見各藝文雜誌,並為聯合國藝評人協會(AICA)國際會員。研究興趣落在影像—文字關係、動態影像與策展學,目前正在進行系列策展研究計畫,藉由重新探討於日常生活中習以忽略的行動模式——即聽說讀寫,重新梳理行動者與世界的共存方案。其中「基進的書寫形式」,已於鳳甲美術館舉行(April-June, 2017),並獲得當季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提名。
關於藝術家
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 (亞當.布倫伯格&奧利佛.查納林)亞當.布倫伯格 (b. 1970, 約翰內斯堡, 南非) 和 Oliver 奧利佛.查納林 (b. 1971, 倫敦, 英國) 藝術家雙人組合目前工作定居於倫敦及柏林兩地。他們同為漢堡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HFBK)的攝影教授,除此也固定在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 (KABK)向他們所創辦的 Photography & Society programme 碩士學位進行授課。藝術家組合擁有相當多個展經歷,近期包括法國龐畢度中心 (2018) 及 the Hasselblad Center(2017)。國際群展則有橫濱三年展 (2017)、卡賽爾文件展 (2017)、The British Art Show 8 (2015-2017),Conflict, Time, Photograph 泰特現代美術館 (2015) ;上海雙年展 (2014) ;MoMA,紐約 (2014) ;泰特不列顛 (2014);光州雙年展(2012)等。他們作品也典藏於各國重要機構與私人典藏如龐畢度、泰特美術館、MoMA、
耶魯、Stedelijk、倫敦 V&A、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等。重要獎項包括 ICP Infinity Award(2014)以及 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Prize (2013)。
吳鼎 (b. 1982 上海, 中國)
現生活工作於上海。2017 年碩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當代影像創作與研究專業。長期致力於影像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的創作,其創作的主要媒介包括文字、平面攝影,動態影像。近期作品持續關注形成於時間與空間中的“秩序”,希望探討真正隱藏在這個世界中那些只能被感知但無法被言說的“內在的秩序”——或許它是支撐起這個世界唯一的支點。近期展覽經歷包括:關於圓的歷史 2(個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2019;關於園的歷史 1(個展),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節,廈門,2019;邊界效應,今日美術館,北京,2018;極限的節奏Ⅱ(個展),東畫廊,上海,2017;極限的節奏Ⅰ(個展),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6;We,K11 美術館,上海,2016;實在的維度Ⅲ(個展),M50 藝術中心,上海,2015。作品曾入圍 2019 年廈門集美阿爾勒發現獎以及 2014 年三亞華宇青年獎。藝術駐村則包括: 英國 CFCCA,2015 以及韓國文化中心,2016。
藍仲軒 (b.1991 台北, 台灣)
現生活創作於台北。2016 年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純藝術學系研究所。他的作品從攝影出發,後逐漸發展成影像、裝置、錄像的複合媒材實踐。藍仲軒長期關注飛航、戰爭、天災等歷史事件,再透過俐落美學將歷史轉化成當代面貌,以人類的負面狀態傾訴理想意念。近年展覽包括 2020 年台北亞紀畫廊聯展「情歌」、2019年台北 MIT 新人推薦特區個展「願你續航」、2018 年平遙國際攝影節聯展「異卵共生」與台北也趣藝廊聯展「YES Taiwan VII」;曾入選 2018 年日本東京 3331 ArtsChiyoda、2017 年芬蘭海門屈勒 Arteles CreativeCenter 駐村計畫;獲獎包括 2020 年集保當代藝術賞優選、2019 年宜蘭獎入選、2018 年新樂園藝術空間新秀獎。
推薦展覽
view all【似乎】沈瑋個展
日期:2024-10-04 ~ 2024-11-02|台灣,新竹市
【特殊水,複數: 蘇郁心個展】
日期:2024-09-06 ~ 2024-09-28|台灣,新竹市
【這趟旅途沒有回程: 吳家昀個展】
日期:2024-08-09 ~ 2024-08-31|台灣,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