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高雄市立美術館

【象外.圜中】蕭勤八五大展

  • 展期

    日期:2021-01-23 ~ 2021-04-18

  • 地點

    804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 參展藝術家

    蕭勤

  • 象外.圜中-蕭勤八五大展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唐代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

    1935年出生於上海的蕭勤,師承李仲生,深受現代藝術洗禮的他,於1956年前往西班牙留學,可謂戰後初期第一批遊學海外、真正進入西方世界美術前線的畫家。1955年12月,李氏學生李元佳、吳昊、夏陽、陳道明、歐陽文苑、霍剛、蕭勤、蕭明賢等八人創立「東方畫會」。在蕭勤的奔走引介下,該畫會在歐、美、亞、非等地展出達數十次,並邀請國外前衛藝術家,如義大利空間主義(Spazialismo)創始人封塔那(Lucio Fontana)等人參展,獲得國內外畫壇的普遍關注。

    旅歐數十年雙重文化經歷的洗禮,蕭勤認為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必須是「世界性」的。此種世界性文化是一種「東西混合」的文化,較東、西各方單一的「地域性」更為優越,追求「世界性」及「東西混合」,具有多重文化共構的前進意義。旅西初期,蕭勤以東方抽象性的覺知作為創作原點,形塑「象徵的意味」和「抒情及冥想的成份」,初步完成「世界性」及「東西混合」藝術風格的雛形,同時藉由老莊思想,逐漸走向對「淡泊精神性」的追求。

    二戰之後,非形象藝術的風潮引領西方藝術發展,蕭勤有感其僅重表面而乏內涵的問題,遂於1961年與義大利藝術家卡爾代拉拉(Antonio Calderara)、日本雕塑家吾妻兼治郎(Azuma Kenjiro)等人在米蘭發起「龐圖(Punto)國際藝術運動」,對抗上述風潮長期以「情感宣洩」為主導的弊端。1962至1966年間,該運動前後共計十三次的聯展,透過義、西、臺等地的巡迴展出,以一種新型態的跨國主義風靡歐洲各地。

    1964至1966年間,蕭勤轉入對印度哲學的興趣,畫中出現宛若太陽火焰般的熾熱光明,代表心靈能源的「壇城(Mandala,曼陀羅)」,傳遞東方古老文化中的「靜觀」、「冥想」等精神特質。赴美後,走向不對稱的構成及大面色塊運用,其後十年間(1966-1974)造型單純化的轉變,來自對禪宗的興趣,藉以呈現「東方人的本質」、「直覺的本性」。此後,再次與義、日、德、奧等國友人發起「太陽(Surya) 國際藝術運動」,提倡太陽作為生命及能量泉源的概念,強調潛意識、感悟並探討人類共通起源象徵之原型。

    超過一甲子的創作歲月中,蕭勤歷經旅居西方外部環境的變遷、發起國際藝術運動、自身創作意識的轉型,甚或遭遇悲痛打擊,創造出《非形象藝術》及《行動繪畫》系列、《道》系列、《靜觀內省》系列、《硬邊》系列、《禪》系列、《炁》系列、《宇宙風景》系列、《度大限》系列、《美麗新世界》、《永恆的花園》、《三昧地》、《光明彼岸》等璀璨藝術光譜,探討不同生命議題與宇宙原理,反映跨文化多元思想,體現「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及「萬法無滯」的藝術境界。

    蕭勤及其同世代畫家的整體努力,促使戰後「中西無差別論」之開放思想,開啟朝向更具包容性、超越性思維之序幕。藉由此種過程,導出中國畫現代化藝術創作迎向世界的巨大轉折,將其納入世界版圖、逃脫傳統歷史及政治現實之束縛,鋪陳出一條可大可久的坦途大道,透過融合「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連結,寫下戰後臺灣「文化重構」行動中最為輝煌的一頁,為戰後華人現代美術的國際化締造空前的世界聲譽。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

高雄市立美術館象外.圜中蕭勤東方畫會

推薦展覽

view all

高雄市立美術館

【陳威廷個展 彼岸Paramita】

日期:2024-11-09 ~ 2024-12-29|台灣,高雄市

37 days left

高雄市立美術館

【大南方多元史觀三部曲─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日期:2024-10-05 ~ 2025-03-16|台灣,高雄市

114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