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造】
-
展期
日期:2021-08-07 ~ 2021-09-18
-
地點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
參展藝術家
賴志盛、牛俊強、廖銘和、仲崇毓、單中杰
-
(展期未定)
策展人|吳牧青
參展藝術家|賴志盛、牛俊強、廖銘和、仲崇毓、單中杰
TKG+ Projects 今年第二季的展覽,邀請策展人吳牧青進行策劃展,在命題上他以看來些許弔詭的組裝字「creN/Ature 物‧自‧造‧ˍ」提出一種「主題即論述」的展覽策畫軸線,展出藝術家名單橫跨藝術界熟悉與陌生的名字 —— 賴志盛、牛俊強、廖銘和、仲崇毓、單中杰。為何是這五個人選?策展人表示「creN/Ature 物‧自‧造‧ˍ」是一個對創作蠻私密的提問,他試圖透過展覽的介面向創作提出「什麼是作品和非作品的界線?什麼又是你們心中的創作(creation)時看待生靈與造物(creature)—包含自己在內的自然關係?
因此這五個人身上有某些同時回應他自己人生歷程鏡射和藝術的幾種關係,對外界的光譜可能是「從熟悉到陌生的藝術家臉孔」,但對於策展人而言,卻是各有鮮明的人生歷程階段、與他涉獵藝術界的時空座標關係:像廖銘和(Dino)是他在《破報》當記者的時候認識最要好的朋友與玩伴,在藝術圈的外圍生活聊著有無藝術題目的是與否;而賴志盛則是近一年來和他最熟稔的友人,這時,策展人基於書寫工作和身分,「談藝術」看似一種份內與本能反應,但他們的交往卻也很少真的刻意聊藝術。牛俊強則是在策展人為數不多的策展過程裡,有過展覽合作經驗的,8年多前策展人策劃「複眼:台北圖宰場」從當代視覺議題出發,牛俊強回應了極度精簡的物件,而在這次「creN/Ature 物‧自‧造‧ˍ」提問創作者對造物身分,他則走向物件歷程和創作證明的繁複物件辨証。
仲崇毓則是策展人在提出這項創作者本質詢問題目確立後,意外發現在身份上最能踩在「創作/非創作;作品/非作品」界線上的人選,擅長處理水泥、繪畫、場地質料的他,同時是「TKG+ Projects」工作四年多從事展場設計到規劃執行的細面事務,這回,他同時帶著畫廊工作者和藝術創作者的身分參與這次展出。單中杰,則是策展人國中時期數學資優班的學長,遙想多年前單中杰是他那個世代接受正規資優教育裡最叱吒的人物,他既是在最早的網路時代黑客的代表(大家熟知的唐鳳在黑客文化也受他啟發),也是飽受期待與祝福的人物……在將近30年後,吳牧青和單中杰聊起了藝術創作的可能,在疫情時期自印第安納大學教職返台探親的際會時間,參與了這個展覽。
策展人表示,這不是一個透過分類學或議題式的策劃展,所以它勢必不會「看起來便一目了然的那種『想當然爾』」,因為即使是他自己,從策劃過程之始到逼近展覽,都還是在一種未定論的角度觀看、也被不同藝術家的觀點持續影響著。吳牧青並以「圖地反轉」為例,他認為從展覽的外框架來看,像是對創作和展覽本質進行由內往外的反轉策動,讓展覽技術和陳列的話術往後退出,看出創作本意像「負空間」(negative space)被顯現勾勒出來。但策展人更期待的是,通常我們想像「圖地反轉」這種技術都還只是站在觀看者的角度,如何能讓「圖地反轉」直接回到創作者的心理角度,並投射到他們創作寓意的物件上顯露心境,這樣一個看似「大哉問」的命題對藝術家創作新作很不好做,對策展人也很難策劃的過程,卻是最希望能透過這個看似古老卻又往往被慣性跳過的初始思想,在資訊氾濫的當代,仍有機會被提出來再討論。
推薦展覽
view all【湮沒之間-張致中個展】
日期:2024-08-17 ~ 2024-10-26|台灣,台北市
【蘇育賢插畫展】
日期:2024-08-17 ~ 2024-10-26|台灣,台北市
【賴志盛個展「空地」 / 立方計劃空間十五年群募計劃啟動 】
日期:2024-06-15 ~ 2024-07-21|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