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亞洲藝術中心

【心嚮形往莊喆、馮鍾睿、楊識宏】

  • ▉ 心嚮形往:莊喆、馮鍾睿、楊識宏
    展覽日期:2022年03月26日 - 2022年05月08日
    展覽地點:亞洲藝術中心(台北) │ 台北市樂群三路128號1樓
    開幕酒會:2022年03月26日(週六)下午4點

    亞洲藝術中心的40週年,以「心嚮形往」展覽帶來莊喆、馮鍾睿、楊識宏三位藝術家成熟的抽象藝術,迴響亞洲藝術中心長期以來最為關注的版圖。抽象藝術是亞洲藝術中心開展經營脈絡的重要基礎,自戰後現代藝術為始,到晚近我們關注於各種新型態的國際當代藝術,亞洲皆試圖藉以呈現當下的時代光景與精神;抽象作為展覽的潛標題,彙整了三位藝術家的中晚期作品,在這個時期的抽象已成為他們的一種自然,他們各自在不同階段的生命時代中,以獨特的藝術語彙留下的重要軌跡,亦期待以此令觀者得以循跡領略無可複製的靈光。對他們而言,抽象並非目的與結果,它應是一種方法、過程,讓藝術家得以更加自由的思索、並回應自身的美學需求。

    抽象藝術可謂引領了台灣藝術現代化歷程,以歐美風行一時的抽象表現主義為主的前衛思潮,引領著台灣戰後藝術思維走向嶄新的階段。當60年代在歐美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傳入台灣,在接觸之初,這代表著西方國際主流與文化霸權的藝術風格,令台灣藝術家們無不懷想如何以自身文化涵養回應與消化,眾人紛紛成立畫會以辯證、展呈對此一思潮的見解,其中尤以莊喆(1934-)、馮鍾睿(1934-)二人參與的「五月畫會」,以及同時並為翹楚的「東方畫會」為最具影響力的集團,而當時的藝術家、團體之間並未各築壁壘,積極的交流與品評令台灣藝壇進行了一場藝術前衛性的「革命」,畫會時代蔚為風潮,也因此成為台灣戰後藝術現代化進程中,承先啟後的重要環節。

    莊喆與馮鍾睿同為台灣戰後現代藝術的先鋒前輩,在碰撞之初都積極地以歐美風格回應己身在東方文化底蘊上的藝術想望,以「現代性」為課題的反芻,使他們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形式語彙。以莊喆為例,他長期致力於抽象理論的探索,其獨特的抽象山水以狂草的線形筆勢入畫,畫面經常出現自然的滴流潑濺與筆觸的碰撞,展現出冷峻、氤氳或蒼潤之氣,是源於藝術家自然覺察的山勢神態。晚期作品透過流動性更高的壓克力彩配合油畫,加上拼貼於畫布上的異材質,畫面縱橫吞吐及疏密深遠之間律動,在抽象的渾沌中另闢蹊徑,彰顯藝術家頓悟的智慧。另一方面,馮鍾睿則是在作品中彰顯中國古典儒生的特質,相對莊喆的奔放,馮鍾睿的表現語彙總多一些內斂;在80年代末期起,馮鍾睿開始研究佛法,將佛經、禪籍精髓融入了創作,他在既有的抽象構圖與豐富的拼貼層次中,加入書法與甲骨文符碼,並運用「反拓法」的技巧在畫面上呈現出「敗牆」與拓帖的效果,此一風格延續至今,層疊卻又破碎的拼貼猶如修行,隱隱透露著藝術家晚年潛心修佛的境遇與成果。

    而楊識宏(1947-)承接著抽象藝術所帶來的自由思維,在70年代末移居美國紐約並活躍於紐約藝壇。早期的創作除了抽象之外亦接觸其他多元的媒材,這亦回應著抽象旨在回應美學期待的功能性;在創作的同時,楊識宏亦擔任傳播藝術知識的重任,於1987年出版的《現代美術新潮》,以中文向華人世界介紹西方藝壇最新的思潮、理論,對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成為繼趙無極、朱德群之後最重要的抽象表現主義華人藝術家之一。

    本展精選三位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呈現他們在各自的藝術生命中不同階段的創作狀態,相較早期迫切於碰撞與迴響,後來的創作實踐是為從心所欲,抽象之於他們已然成為一種熟稔而溫潤的表現語言。透過聯展,我們亦能量繪三位藝術家所形成的抽象系譜與生態,在台灣晚近藝術發展中所留下的深刻影響。

    另一方面,亞洲藝術中心邀請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暨視覺研究所潘安儀教授編撰的《離散與圓通:馮鍾睿的藝術》亦將於近期出版,全冊以七萬多字、中英雙語對照完整闡述藝術家馮鍾睿的創作生涯,亦收錄自1965年至2019年間不同階段的作品圖輯,透過編年的方式編輯其生平與創作,令讀者能夠同步綜觀藝術家馮鍾睿的藝術脈絡與生涯。

  • REFERENCE

    亞洲藝術中心官網

亞洲藝術中心莊喆馮鍾睿楊識宏心嚮形往

推薦展覽

view al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元氣・淋漓—人間90莊喆特展】

日期:2024-10-26 ~ 2025-04-06|台灣,台中市

135 days left

亞洲藝術中心

【Soft Glose-Emma Stone Johnson個展】

日期:2024-03-09 ~ 2024-04-28|台灣,台北市

亞洲藝術中心

【Teiji Hayama - Heroes 】

日期:2024-01-06 ~ 2024-03-0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