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關渡美術館

【保持荒涼的表情】

  • 展期

    日期:2022-02-25 ~ 2022-05-22

  • 地點

    關渡美術館 (台北市北投區 學園路一號)

  • 參展藝術家

    李傑

  • 藝術家自述 |
    有時候,人精神疲累的當下,會變得有攻擊性。而且是不負責任的攻擊性。有點像突然間變蠢了,沒法面對反應不來的赤裸。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一個笑話, 日常的恐慌竟然變成他所有反應的依據。他不太看得清楚自己,誤解了當下的自己,正為了自己的關懷而活。人本來就不太可靠。

    他誤以為心裡的洞,是腦袋和心裡的天空,把一次又一次的羞恥堆填回收,種出土壤,嚷著吵著又是一片廢墟,他竟然已心滿意足。當批判和抵抗,只剩姿態。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塊大小不一的自信。有一天,他心裡的那一塊自信,漸漸變成自重,原來很像一場人生最大的告別,無法阻止。對他而言,特別寂寥無聲。他內在的某個部份,依依不捨地凝視這改變,沒有任何動作。他第一次認知凝視可以不帶任何情感投射,凝視是安靜的呼吸。他控制不了這眼神。

    藝術家介紹 |
    1978年生於香港,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居住和工作於台北。

    李傑擅長敏銳地觀察展場構成,進而安排情感在空間中可被感知的狀態。他早期的創作以手繪布塊為主,近期則以更多的材質,如光、聲音、日常現成物來鋪陳作品中政治、愁緒、憤怒、安靜的基底,並藉由投影方式及文字書寫來編輯、凝固或強化創作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偶然。

    李傑近期個展於荷蘭海牙West Den Haag中心(2021)、香港油街實現藝術空間(2021)、韓國首爾 Art Sonje 中心(2019)、日本東京原美術館(2018)、義大利聖喬瓦尼.瓦爾達諾Casa Masaccio(2018)、中國深圳OCAT藝術中心(2018)、台灣台北立方計畫空間(2017)、比利時根特市立當代藝術館(2016)、美國明尼阿波里斯沃克藝術中心(2016)、第 55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2013)等;聯展於台灣台北空總文化實驗場(2020)、夏威夷壇香山雙年展(2019)、法國里昂雙年展(2019)、香港Para Site藝術中心(2019)、中國上海外灘美術館(2019)、法國巴黎東京宮(2017)、尼泊爾加德滿都三年展(2017)等。


    2022 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

    「藝術社會」指的並非以藝術專業包裝的社會,而是以創造力和情感進行社會的轉換,2022關渡雙年展以「藝術社會的時間」為題,以兩個層次探索雙年展時間中的原民性:一是,讓時間與環境有更密切的疊層關係,將城市雙年展原為二、三個月的「事件」特質,拉伸成為期一、二年的長期性思考,讓雙年展成為能夠與自身生活長期並行的「自由」時間。二是讓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進入生態時間,脫離「解決問題」與「利益最大化」的意識形態,思索個體如何以感性的操作及重分配來回應其他個體或社會,因而轉化既有的關係性時間。

    李傑擅長在記憶中的日常影像裡,置入心理積累的聲音和情緒,無論是影像疊影或是質材上的重疊投影,字幕般的構圖設置猶如無聲的畫外音,投影裝置物件所造成的散射光影,準確再現出全球化底下的日常光景,以及在這光景內部那些無聲、內外不分的緊張、壓抑、愁緒與憤怒。香港的雨傘革命和反送中更可以視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政治轉向的標記,藝術家的近作更即時反映出香港狀態,從區域性生活與民主自由的時間,逐漸轉向到關係性時間。

    於是,藉由帶狀雙年展的推進,我們可以從李傑的計劃與作品中,一方面意會到香港如何在藝術家的內在性中成為「在地」,另一方面他在台北的長期駐留,得以啟動「原民化」、融合出一種「混雜原民」。全球跨時區地在疫情中迎來「病毒世」,在全球社會疲軟時際,關渡雙年展企圖重新思考在地的社會時間,也就是讓藝術的關係性伴隨社會生活的連續性,成為不具起訖的互動連結。

關渡美術館李傑保持荒涼的表情影像疊映藝術社會的時間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