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索卡藝術中心

【交換日記 – 藝術家聯展】張芸家、許芝綺、盧嬿宇、羅文欣

  • 展期

    日期:2022-07-02 ~ 2022-08-27

  • 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 參展藝術家

    張芸家、許芝綺、盧嬿宇、羅文欣

  • 1990年代盛行於中小學女生之間的交換日記,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女孩們透過日記分享彼此的生活記事和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本展以《交換日記》為名,試圖將展覽空間轉化為空白日記本,讓四位不同藝術類型與風格的女性藝術家:張芸家、許芝綺、盧嬿宇、羅文欣,透過作品來傳遞各自的人生經驗與生活感受,並在這個獨特的場域進行一場既私密又公開的交流對話。觀者可以在其中尋找共鳴,也尋找差異,感受不同作品之間激盪出的火花。《交換日記 – 藝術家聯展》展期從2022/7/2至8/27,共展出8週,誠摯邀請您一起來細讀四位藝術家用作品寫成的交換日記。

    ✏️張芸家
    老屋、花磚、鐵窗,大象滑梯、鞦韆、紅龍柱,這是張芸家用膠彩描繪出的超現實世界。在沒有人煙卻充滿台灣味的老舊廢墟中,處處可見色彩繽紛的童話造型遊樂設施,我們只能從裝潢來判斷每個空間的原始用途,本屬於客廳、餐廳、浴室和房間的功能早已不付存在,留下只供嬉戲的場所。穿梭在這一個又一個奇幻空間裡,能感受到老建築經過時光淬鍊的溫度與歷史意義,與新穎的現代設施相結合時,卻又蘊含被時代汰換的無力感。新舊交雜的空間既衝突卻又相輔相成,復古懷舊卻又充滿新意。張芸家透過繪畫記錄了跨時代記憶與情懷,也喚醒我們所身處似曾相識的日常。

    ✏️許芝綺
    陶土擁有極大的可塑性,與手的觸碰也最為直接,因此許芝綺選擇以此為創作媒材。她的雕塑以純白、抽象、有機與優雅的線條為載體,形塑生命的各種形狀。在創作的過程中,從練土、搓揉土條到塑形,再到燒製打磨,都是藝術家與自身和環境最直接的對話,也是一種磨練心性的自我修行。當遇到人生中無法迴避的重量時,她認為可以用嘴角蜿蜒的弧線和內在精神所撐起的表面張力去承接,兩條弧線交錯,就能成為無限大的可能。而作品的翻轉如同視角的改變,也是另一種解套的可能。不同角度的雕塑承接了飽滿的光影,渲染出千變萬化的光澤,從每個角度觀看都有不同形貌,帶領觀眾進入她精心構築的世界。

    ✏️盧嬿宇
    盧嬿宇擅於捕捉人體與動物的表情與形象,並專注於圖象造形的發掘,藉由變形與重組,將創作主體形塑成一種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的變異形體,模糊了物體邊界的既定規範,隨著當下的心靈反映不斷改變形態。她以卓越的寫實的技巧支撐無限自由的想像力,用陶土創造出各式各樣的獨特個體。藝術創作是直面內心的,而人的內在又有著多重面向。她透過作品去紀錄與省思生活中的幽微思緒,流動的造型反映出她不斷變動的自我意識,以及面對外在環境間的關係。事實上,她想表現的早已超越具象與非具象間的藩籬,而是對於人內在探求的關照,對於隱藏在人的喜怒表象下,最真實的情感狀態。

    ✏️羅文欣
    羅文欣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擅於從生活中擷取帶給她不同身體感受的畫面,並抽離多餘的符號,留下微帶孤寂感、朦朧迷離的自然風景。她的繪畫乘載了細碎層疊的線條筆觸,以及紙上雕琢的豐富肌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氣質。她細膩地以代針筆、蠟筆與炭筆等書寫性媒材,在薄透或是耐磨的紙張上,時而強勁,時而輕柔,勾勒出大自然的輪廓;再透過刻、刮、擦、磨等不同的技法,試圖複製感知當下的身體經驗。她將身體感轉為繪畫,把光線的明暗、空氣的冷熱、植物的氣息等帶入畫面中。當現實景物與幻境合而為一,大自然與自身的關係被重新定義,同時也帶給觀者多層次的觀看體驗。

索卡藝術張芸家許芝綺盧嬿宇羅文欣

推薦展覽

view all

弎畫廊

【野生隨想】盧嬿宇個展

日期:2023-10-07 ~ 2023-11-11|台灣,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