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關渡美術館

【晶體湍流-金雅瑛個展】

  • 展期

    日期:2022-06-10 ~ 2022-09-04

  • 地點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 參展藝術家

    金雅瑛

  • 跨生命實驗中的原生性時間:金雅瑛的「需構」二三事

    金雅瑛的藝術創作圍繞在能源與能量的思考上,以地質式或生態式的生命型態重新理解人的生命與能量之間的關係。人與其他生物所具備的「生物能量」、礦物的「積層能量」、資料所具有的「運作能量」以及傳說中的「超現實能量」如何納入到社會課題與未來敘事中,明顯地這些計畫幾乎都呈現為「跨生命的科幻劇場」;人命、礦物生命、動植物生命、微生物(病毒)生命乃至於能源的壽命等等,彼此經由粒子、能量和質變而得以交互支持、互變乃至於從共生到相生。這便是金雅瑛從親密關係、理解全球到進入跨域、跨境、跨性別、跨文化到跨物種,生命的互變相生與竄流穿透構成她作品的敘事軸線與路徑。聲音的生成與共振、能源的積累與消耗、身份的界定與混雜、病毒與抗體、物種的共存與突變、無機物的電荷量與衰變期都會成為她作品中的反應物與能動者。

    「尋找創生岩」和「多孔性溪谷」呼應著化石能源的「生命循環」,從全球史幻入了泛靈史。德勒茲與瓜達里嘗試虛構《失落世界》中「切愣居博士」混合地質學與生物學的筆記,古生物不只是夾刻在地層中的「形象」,而是穿梭在岩層間的「跨生命」。岩層的生成時間必須由微生物在生命環境中的活動方式來理解,一如礦物的生命必須通過「粒子」的遷徙時間來理解,結晶從來就不是一種固化,而是從晶種(「比最短時間還小的時間」[德勒茲:1981, 1985])湧動發起的「湍流-鏈」(turbulence-link)。

    這種粒子或分子生物的遷徙時間正應對著人的難民生命,「涉裏溯」(復壤)中的水下世界成為另一時空(新冠狀病毒疫)中人類社會的隱喻,人與人的連結和需要不再由社會與產業需求來決定,而是躍入另一個屬於微生物的生命時空。如同洋流(ocean current)下不斷湧動的湍流,或說「病毒」所開啟的後全球化元宇宙,「粒子」或真核細菌決定了人與人的連結,人也不再是能源的使用與開發者,而是能量的貢獻者,或說「原料」:人回返其「原生性」的思考。這是一種由岩層時間和資料時間交纏而出的「深度時間」,而不同尺度的「水滴」,成為深度時間中的跨生命標記。

    「涉裏溯」(復壤)中沒有遠古的傳說與信仰,而是現世日常宛若傳說般成為科幻中的前世記憶。用過去科學所想像的未來或過去的未來主義來塑造「科幻波普」的詠嘆調,不在金雅瑛的視野中;她,作為一個跨生命的賽伯格實驗者,企圖見到的是時空層疊中的各種生命,甚或就是「跨生命層」(Trans-vita-sphere)。疫情之後,緊逼著「後全球」現形的俄烏戰爭,前疫情時代的獨裁者「補丁」仍傲慢地運用化石能源的算計來評估人群的生命,這種萎縮的寡頭生命在「涉裏溯」(復壤)所映射的「跨生命層」中,一如來自遠古再現體制中政治波普的侏儒。(文/黃建宏)

    ▋ 藝術家介紹

    金雅瑛擅長結合迥異的概念,用推測式的故事技巧、敘事與修辭手段,為既有的世界狀態創造出新的閱讀、聆聽、與思考方式。出於對跨越、傳輸、跨國、位移與可逆性等概念的興趣,金雅瑛持續探索時間、空間、結構與句法之間各種整合、言說、與衝突的可能性。其作品常以展覽、表演與出版呈現,形式則包含錄像、虛擬實境、聲音小說、影像、圖像與文字等。

    金雅瑛曾在各地舉辦個展與個人活動,包含巴西聖保羅的「巴西錄像藝術節」(2021)、韓國首爾的一民美術館(2018)、澳洲墨爾本的「墨爾本藝術節」(2017),以及法國巴黎的東京宮(2016)。而其聯展、放映、與表演經驗則包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迦的「沙迦雙年展」(即將於2023年舉行)、荷蘭恩荷芬的「STRP媒體藝術節」(2022)、臺灣臺中的「亞洲藝術雙年展」(2021)、瑞士阿爾高州的阿爾高美術館(2021)、荷蘭烏特勒支的「IMPAKT藝術節」(2020)、韓國釜山的「釜山雙年展」(2020)、德國柏林的「柏林國際影展」(2020)、韓國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的「韓國藝術家獎」(2019)、韓國光州的「光州雙年展」(2018),以及義大利威尼斯的「威尼斯雙年展」(2015)。

    金雅瑛個人網站: http://ayoungkim.com

關渡美術館金雅瑛晶體湍流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