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關渡美術館

【碎片記憶的網】

  • 展期

    日期:2022-06-10 ~ 2022-09-04

  • 地點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崔瓉琡、朴華妍、何彥諺、琴惠元、徐瑞謙

  • ▋ 展覽論述
    記憶的機制始於視覺系統對一個物體的辨認與空間位置的認定,腦細胞在視知覺的每個原始點儲存印記,當記憶被提取時,腦中的海馬體將不同的印記組合成單一經驗,這些印記遂行拼湊成臨時的網,並成為記憶。

    在後記憶的時代中,事件結束之後的回溯,並非僅從排列整齊的檔案櫃中抽出特定的回憶,原封不動地成為事件的素材。相對地,事件的記憶更是藉由沈思的過程形成,每個試圖追想的個體不斷以各種擷取、比喻、感覺,再製出與自身相關的記憶,當個體因期待與慾望頻繁地提取感覺印記,記憶的網便在不斷自我驗證的過程中看似牢不可破。

    然而,記憶的不穩定源自心靈易受滲透的特質,記憶且是滲入幻想與夢境的真實,它既可能勾勒出虛實交錯的經驗,也可能編織無人稱的、破碎的、難以名狀的事件。透過調控場景、空間、情緒這些印記,崔瓚琡、朴華妍、琴惠元重新理解了敘事、見證者及回憶錄裡的靈光,並安排、揭露了記憶的動態構成,積極探問社會事件中集體記憶的形成方式,以及嵌合進個體生命政治的記憶碎片;何彥諺、徐瑞謙則是去除了事件的象徵,只保留場景、空間、情緒中隱喻的模糊性,將破碎的事件織進空氣中,形成不可見的背景,並專注地描寫日常生活中的視覺及感受,這種方式相對弱化了集體記憶的約束力,以及隨之而來對於行動的承諾,但卻讓人感受到記憶的輕盈,以及記憶事件的自由。(文/廖思涵)

    對於韓國與臺灣而言,20世紀帶來了多重的現實,包含殖民壓迫、國家暴力、以及試圖與其抗衡的民主訴求。這些現實不斷地在不同世代的記憶裡彼此拉扯,而冷戰和光州五一八事件等事件雖然因其歷史意義而被紀念,但其文化影響卻隨著一代代人而減弱。公眾之所以因為這些事件有越來越多衝突、甚或越趨冷漠,或許可以歸咎於不同世代間缺乏適當的交流與妥協,使得當代的韓國和臺灣人因此不時嘗試一些新的再現形式,作為其被排斥與異化的回應。透過擲出一張更大的網,我們能藉此將那些無人代言的、邊緣的世界歷史事件,織進我們的感知裡。

    藉由崔瓉琡、朴華妍、何彥諺、琴惠元與徐瑞謙等人的作品,「碎片記憶的網」展現了歷史記憶的另一種聲音。透過重新拾起、拼接韓國與臺灣平民的集體記憶,本次展覽作品在藝術家的演繹下探索了事件後代的回憶,以及這些回憶如何產生新的經驗。這個展覽同時也是一座反紀念碑,是臺韓兩國共同對事件進行再述說、並對歷史進行重置的嘗試。這個展覽也為那些關鍵卻邊緣的人物所殘餘的記憶和故事編織了一張廣闊的安全網,讓那些水平與垂直交錯的概念及經驗蔓延成微觀歷史的網絡,承接那些與社會失聯、在社會失聲的情感。藉此,這個展覽更成了一項行動,縫合過往與當前世代間的鴻溝,同時為多感官的文化媒介增添了一種更為積極的可能性。(文/朴殷賢)

  • REFERENCE

    關渡美術館-碎片記憶的網展覽介紹

關渡美術館崔瓉琡朴華妍徐瑞謙何彥諺

推薦展覽

view all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尺寸依空間而定】Dimensions: Variable in Spaces

日期:2024-03-15 ~ 2024-06-09|台灣,台北市

51 days left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技術的酷兒論IQ.O.O】Technique Queer Theory I: Q.O.O

日期:2024-03-15 ~ 2024-06-09|台灣,台北市

51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