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宛儒畫廊

【淺色調】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 【淺色調-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策展人|陶文岳
    藝術家|馬夢珩、洪宇蕎、李妮、王莉瑩、徐子鈺、劉喬榆
    展覽日期|2023/8/5-9/30
    開幕茶會|2023/8/5 14:00
    展覽地點|宛儒畫廊(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343號10樓)

    文|陶文岳
    在人類眼睛的構造和功能中,人的眼球視網膜大約有600-700萬的「視錐細胞」,主要用來識別顏色的作用,另外在人眼內還特別存有辨別顏色的「錐形感光細胞」,對於黃綠色、綠色和藍紫色的光最為敏感,視錐細胞形成的視覺信號即為人呈現出色彩繽紛的世界。而顏色在環境中是否對人產生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所以當面對純白潔淨空間,容易產生舒適安逸的感覺。淺灰調空間容易讓人有穩定感,黃顏色則有明亮輕快的感覺,反之暗色調諸如黑色會產生暗沉壓抑的作用,純色的紅看多了會讓人血脈噴張,相反的粉紅與粉綠色系就會有夢幻浪漫之感。

    我相信在詩人與文學家的眼中,色彩是富含詩意的氛圍要不然怎能寫出膾炙人口的絕妙好句 與好辭 就像 國學家 王國維認為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那麼在哲學家的眼中,色彩又是代表什麼?舉個例子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就覺得:「人類詩意地棲息大地上,如果說自然環境的美麗多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財富,那麼城市則凝聚了人類自遠古以來幾千年的文明成果。」當然色彩對於畫家來說是繪畫創作中必備的要素之一,例如在俄羅斯知名的畫家列賓眼中,色彩對他而言即是“思想”的重要體現。我們翻開西洋美術史裡與色彩有關的創作不勝枚舉,法國19世紀印象派畫家的繪畫創作,他們色彩運用就比傳統古典繪畫來的繽紛多彩,因為他們主動走到戶外去感受太陽光照射下的風景感受,表現出他們觀察到的真實色彩情境。1905年馬諦斯創立的野獸派則將色彩推到飽和原色的極致,對比色與互補色系的運用大膽而主觀。而20世紀義大利著名版畫家,同時也是畫家的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則畫出屬於自己的“莫蘭迪”色系顯得格外的清新高雅而與眾不同。抽象藝術家羅斯科(Marks Rothko 1903-1970)的繪畫,雖然是呈現塊狀的平面疊層,但卻具有凝視下的深度內涵,這種抽象的色域繪畫帶有沉默、沉鬱、沉靜和悲愴如宗教般精神的象徵與感動。所以說畫家對顏色的敏感度牽動著感性與理性思維,創作出不同的顏色也直接表現在情感和情緒上,都有緊密的關聯。

    臺北的宛儒畫廊在2023 年8 月5 日-9 月30 日,特別策畫了「淺色調」以顏色為主題的聯展,邀請馬夢珩、洪宇蕎、李妮、王莉瑩、徐子鈺、劉喬榆等共六位青年藝術家參與展出。這些藝術家們在顏色使用上,或多或少都傾向於“淺色調”的創作,對於馬夢珩來說,她的創作與生活空間有關,居家的擺設在她的眼中如同夢境般具有朦朧美的風景,高明度的畫面,輕淡、柔和、優美的色調皆凝聚了畫家對生活美的最好詮釋。洪宇蕎的立體作品和其他參展藝術家的平面作品顯現不同的形式表現,她創作元素豐富多元結合了水印木刻、手繪塗寫和植物紋理去試探版畫、繪畫與雕塑結合的辯證,饒有新意而令人印象深刻。李妮以抽象繪畫的風格表現,自由大膽的傾訴個人對生命意象的描繪,這些看似扭曲,輕盈飄盪的有積體充斥在畫面中,帶有潛意識、靈動和擴張的內心世界,神秘而充滿活力的象徵。王莉瑩的創作帶有超現實意境,她營造出如夢境般的空間氛圍,似真似幻,畫面空間中的浮游物與點狀斑點似乎紀錄來自多元宇宙的生物圖騰,充滿異世界的趣味。徐子鈺以膠彩作為她創作的主要媒材,她總是思考著生命本源的探尋,將之幻化為各式的圖騰符號表現,來自內在自我建構的奇異能量,忠實的紀錄下我思故我創的心靈映照。劉喬榆的創作造型活潑大膽,獨具創意自製的手工羊毛氈外框與內在素描作品形成有趣的視覺美感,幽雅色澤結合怪異造型而風格獨特。

    如果說大自然賦予了地球這麼多的色彩,讓大地擁有寬廣的藍天白雲、綠色森林
    與澎湃的藍綠海洋,也帶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交替,點綴在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中而變得多采多姿。在宛儒畫廊寬敞的空間中,這六位藝術家六種風格的展現,各自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舉辦「淺色調」的聯展就是希望能帶來藝術視覺的饗宴,洗滌我們在後疫情時代下重整後的心靈。

  • REFERENCE

    【淺色調-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Yuan Ru Gallery 宛儒畫廊 Facebook
    Yuan Ru Gallery 宛儒畫廊 instagram

宛儒畫廊陶文岳yuanrugallery馬夢珩、洪宇蕎、李妮、王莉瑩、徐子鈺、劉喬瑜淺色調-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