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鋒】陳澄波特展
-
展期
日期:2014-11-05 ~ 2015-03-30
-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5與107展廳
-
今年為臺灣重要藝術家陳澄波先生(西元1895-1947年)百二誕辰,為紀念這位在臺灣與東亞近現代美術史留下諸多珍貴文化遺產及畢生戮力推動美術教育的「文化先鋒」,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南市政府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藏鋒-陳澄波特展」,以其「融合中西」的創作思維為主軸,展出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特質的作品。故宮表示,展期自今年12月5日跨至明(104)年3月30日,期間正適逢國立故宮博物院邁入九十週年,身為嘉義人的陳澄波之特展以此拉開慶賀之序幕,與座落在嘉義縣太保市的「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開館試營運為九十周年院慶壓軸,南北院區同慶賀故宮九十周年國祚。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表示,為紀念首位以西畫入選日本帝展、終身奉獻於繪畫創作的臺灣近代畫家,今年起陸續於東亞五個城市(臺南、北京、上海、東京、臺北)舉辦巡廻大展。〈藏鋒-陳澄波特展〉為巡迴展之末站,以其「融合中西」的創作思維為主軸,展出中國傳統水墨特質的作品,特選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別具意義。
策展人蕭瓊瑞教授進一步指出:「本展凸顯陳澄波戮力於臺灣文化主體之建構,企圖融和臺灣土地特色、西歐現代藝術思潮的努力之外,如何理解倪雲林、八大山人等人作品的用筆用墨,建立強烈自我風格,成為東亞近代美術史上頗具典範性與代表性的藝術家。」此次展覽主題有別以往我們對陳澄波的固有印象-熱愛鄉土並有著前衛思想的藝術家,而是從受「中國水墨繪畫」的影響角度切入,期望對陳澄波有更深入與系統性的瞭解。
此展以模擬節氣的歷程分驚蟄、初露、小滿、大暑、霜降與立春六段主題,詮釋陳澄波由臺灣至東京、上海再回到臺灣,其旅居三地生活與創作的獨特經驗,除了開拓了他的藝術視野外,亦受中國水墨繪畫的影響而在創作上形塑出「融合中西」的文化匯流特色。此展前五主題選件包括66件油畫、3件膠彩、9件水彩、12件淡彩速寫、9件水墨、4件書法、18件文件書信,及28件遺物等,最後一主題「立春」,則呈現臺灣社會在逐步解嚴後,其作品被重新的認識與研究。
一個好的展覽往往仰賴眾多單位支持,這次「藏鋒-陳澄波特展」亦不例外,故宮特別感謝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尊彩藝術中心及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協辦,故宮誠摯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前來觀賞。
展覽說明
「藏鋒─陳澄波特展」的規劃分成以下六大主題:
一、驚蟄(1895-1924)
從其出生至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求學並受日籍美術教師石川欽一郎啟蒙,而開啟其藝術探索之門;
二、初露(1924-1929)
說明陳澄波日本東京求學習畫的歷程,展現其學院派風格的作品以及對世界美術發展的體認與建立;
三、小滿(1929-1933)
旅居上海其間,與中國近代重要藝術加密切交流,畫風逐漸產生變化,作品除富立體主義、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西方前衛畫風的探討,也呈顯受「東方化」的思維影響;
四、大暑(1933-1945)
陳澄波返鄉後,積極推動臺灣美術運動以及勤於至各地如台南、彰化、淡水等地寫生,作品始終充滿著中國傳統水墨的筆觸特色與寫意精神等繪畫特質;
五、霜降(1945-1947)
1945年臺灣光復,欣喜成為名正言順的中國人,卻在1947年在自家畫室留下一幅〈玉山積雪〉後,於「二二八事變」中受難。
六、立春(1979-2014)
隨著臺灣社會的逐步解嚴,1979年的陳澄波遺作展,象徵著這位臺灣美術運動先驅,突破困厄壓制際遇的開端。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報導、各種展覽活動的展開,以及學者運用各種不同理論觀點探討陳澄波的藝術成就、影響及貢獻。2014年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及《陳澄波全集》的出版,正是此一歷史重建歷程的高峰,並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鋒-陳澄波特展」作為階段性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