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關渡美術館

【光譜的稜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展期

    日期:2014-11-03 ~ 2015-02-15

  • 地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2-3展覽廳

  • 「光線」與「色彩」這古老的問題與當代藝術已完全無關?當電影與錄像發明出來後,繪畫與雕塑在今日是否就無需處理這些問題?自從牛頓(Isaac Newton)與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分別使用稜鏡與肉眼進行他們的光學與色彩學研究,光譜的人工性與自然性之爭就一直持續至今。
    肉眼或許無法「凝視太陽」,但可以透過各種晶體篩出光色;無法直見「月之暗面」,但可以用灰階或色層畫出未知領域的整個量體。藝術家們重新處理強光與幽暗,能從極白或極黑中看出無數色彩的能力,在其作品「成色」或「不成色」的特定原因與某種「回光返照」的過程,也就是從生活的基進與社會的激進兩個層面,產生其分色或混色的決斷時刻,藉此重探當代藝術的政治屬性。
    光譜,就是這個由光線成色乃至於分出色彩的圖示,而其稜線,卻仍是各色幽靈般難纏之處,也是整個色階因為在晶體內部扭曲而折射出之色彩團塊移動的極限軌跡。這條稜線,在本次展覽中,並非通過攝影機的光學鏡頭和時延運鏡而產生,而是實實在在地從油彩、塑料等物質中出現。由是,光譜就不再是一種穩定的分色譜式,而是邁向了一種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之不可區辨性(indiscernibility)的幽靈狀態。
    光譜(Spectrum)最早在拉丁語的定義即享有了「影像」(Image)和「鬼影」(Appriation)之語意,含括了法文spectre和英文specter的幽靈之意。這也使得本展覽之光譜假說與德希達 (Jacques Derrida)以論幽靈之「纏有論」(Hauntology)去取代傳統哲學的「存有論」(Ontology)的論題產生關聯。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是否能在光譜稜線的意義上,共享了同樣一條對於光與色彩的知覺中軸線,或是一種悖論般存在的幽靈脊線(spine)(肉身背脊或政治風骨)?讓我們從原本在科學上可輕易區分的色層中,看見所有日常、歷史與社會現況中隱身而難以區辨的「光譜」(Spectrum)/「幽靈」(Specter)。
    在台灣,13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當代藝術家,使用著媒材相對素樸的繪畫顏料與雕塑物料,試圖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探究,並賦予他們個人對這個時代的光線與顏色獨有的詮釋。在本「光譜的稜線」展覽中,光與色彩的存在本身,將會深具顏料與塑料的物質性,光不再只是佔據啟蒙或照明的功能,色彩也不僅僅是來源自色票與數位設定,而是反向地形成一種新的解讀障礙,有待觀眾漸次地去反思整個展覽。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14/12/26(Fri)~2015/02/15(Sun)
    ●展覽地點:關渡美術館 2-3展覽廳
    ●策展人│徐明瀚
    ●參展藝術家│王璽安、陳敬元、劉耀中、劉致宏、賴威宇、張子軒邱雅蕙、陳雲、牛俊強、吳權倫、曾麟媛、陳哲偉、黃可維
    ●策展協力︱黃可維、曾麟媛 、劉致宏
    ●展覽開幕︱2014∕12∕26 (Fri), 17:00
    ●展覽座談︱2015/01∕03(Sat.) 14:00-17:00
    ●座談講者︱徐明瀚(本展策展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高森信男(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博士候選人)、黃建宏(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楊凱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龔卓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副教授)(依姓氏筆畫遞增排列)

關渡美術館光譜的稜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推薦展覽

view all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尺寸依空間而定】Dimensions: Variable in Spaces

日期:2024-03-15 ~ 2024-06-09|台灣,台北市

50 days left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技術的酷兒論IQ.O.O】Technique Queer Theory I: Q.O.O

日期:2024-03-15 ~ 2024-06-09|台灣,台北市

50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