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玄關一直是空的

【裂縫計畫:當一切都在失連中】

  • 展期

    日期:2024-03-06 ~ 2024-03-16

  • 地點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 參展藝術家

    廖英凱、鄭柏鈺、林顥勳、陳平、劉維由、張顥齡

  • ▻《裂縫計畫》

    對於社會提出懷疑加以思考的計畫。在人的權利及科技逐漸膨脹後,社會需要擺脫生存的問題去對事物進行思考,提供更多的可能。《裂縫計畫》便是在人的生存問題之後打開一個裂縫與觀眾一起去面對逐漸超載的社會。

    ▻《當一切都在失連中》

    當社會對於連結過度的依賴是否成為問題?從過去到現在,人必須透過媒介與他者發生連結,發生連結時我們需要表達資訊或是目的。同時也發現人所想表達的目的和資訊是無法透過單一的媒介去完成,也無法將完整的資訊傳遞出去。在疫情期間人們透過資訊科技去維持生活的種種所需。我們使用科技作為媒介時,更加地放大我們必須透過媒介進行傳遞的事實;我們使用語言作為表達的媒介,盡可能地使內容去貼近想表達的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中,內容產生了一個邊界,形成了一個空間,空間內所填充的東西便是語言,匯集了過去所有的經驗加以拼湊組合。在這樣的情況下,語言作為媒介受到過去經驗將思想限縮在語言中,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這個限縮,於是我們有必要去凝視失連中的世界,將失連作為起點,在過度連結的時代中,如何在人與社會中撕開裂縫觀看更多面向的思想?將利用三個子標題去與觀眾討論:

    《我怎麼知道我不在這裡》:失連作為起點,必須先知道自己正在透過什麼進行連結。我們透過媒介去展開連結;透過過往經驗的拼湊,使所有東西都獲得意義後,在當下才會產生認知,這個情況中,並非在現在的「這裡」,我們是在過去的經驗中。我們該如何發覺、認知「這裡」呢?該如何知道我不在「這裡」?去發掘日常的失連狀態。

    《空間的非填充狀態》:將我們所傳遞的內容,想像成一個被詞語填充的空間。而空間的非填充狀態所指的是,將內容中的詞語抽離開來,讓內容的邊界不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而限縮,讓內容的邊界模糊,使想表達的東西不透過經驗去進行傳遞,先達成失連的狀態,讓觀眾能夠透過自己與作品引發連結。

    《空間如何是我的存在》:當意義必須受到他人對於內容的理解時,這個內容還會是原本想表達的內容嗎?又或者是這個意義成為了他人的意義?透過經驗而去對內容猜測並且給予填充,這個意義其實並非是原本的意義?這個內容中的空間是否真的成為了他者的一部分?將用計畫型創作與觀眾一起思考人與人溝通的空間。

    .

    《裂縫計畫:當一切都在失連中》
    日期:3/6 - 3/16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開幕茶會:3/9(六)晚上7點至9點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策展人:張顥齡
    藝術家:廖英凱、鄭柏鈺、林顥勳、陳平、劉維由、張顥齡
    與談藝術家:施順中、張佐助
    與談方式為作品回應,以第三方的視角進行創作。

玄關一直是空的張顥齡裂縫計畫當一切都在失連中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推薦展覽

view all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第七屆銅鐘藝術賞】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

日期:2024-03-30 ~ 2024-05-12|台灣,台北市

14 days left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創世熱】

日期:2023-07-06 ~ 2023-07-30|國際,美國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崩塌記憶之宮】

日期:2023-06-09 ~ 2023-08-1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