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凝】蘇珊・德魯門、帕斯卡・凡德葛瑞夫雙人展
-
展期
日期:2024-05-25 ~ 2024-07-06
-
地點
台南市新營區府西路78號B1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蘇珊・德魯門、帕斯卡・凡德葛瑞夫雙人展
-
「神凝」,典出《莊子・逍遙遊》,說姑射山上「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涉及「神聖幾何」的概念。「神聖幾何」是一個結合幾何學、宗教或神祕主義的概念,認為某些幾何形狀具有特殊的神聖或靈性意義,包括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等。神聖幾何被視為反映了宇宙的秩序和結構,廣泛應用於建築、宗教儀式、藝術和靈性實踐中,是一種通向神聖或靈性境界的媒介,用來探索宇宙的奧秘和內在的意義。
蘇珊・德魯門(Suzan Drummen,1963)成長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中,父親也是一位視覺藝術家,為教堂製作許多宗教圖像。教堂裡總是有美麗的彩色玻璃窗,顏色鮮豔,這給小德魯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啟發了她後來的藝術創作之路。
儘管德魯門從不認為她的作品屬於宗教藝術,但它們確實在表象的美麗之外,賦有更深層的精神意涵。自古以來,許多文化不約而同地以各種方式製作圖案、組織色彩,就像孩子以彩虹的順序排列色鉛筆隊伍,德魯門有時也會有意識地做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後來才發現它實際上與最偉大的事物相關——儘管有時她自己也無法理解,但她越來越相信其中存在更深的意義——生命本身。
德魯門的作品讓我們聯想起藏傳佛教中的曼陀羅藝術(梵語Mandala,壇城),藉由重複、反射、縮放等視覺效果,營造出迷人而複雜的氛圍。製作大型裝置有時看起來像是一種儀式;關鍵是,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一遍又一遍彎腰到地板上放置彩色玻璃或鏡片,簡直像是極限運動。當作品完成時,觀眾常常變得沈默,房間裡充滿肅穆沈思的氛圍,人們從現實中抽離,轉向其他無法立即解釋的東西。
蘇珊・德魯門使用閃亮的材料創作大型裝置。它們被小心翼翼地精確放置在地板上。展覽結束後,裝置通常會被拆除,在其他地方建造另一個全新的作品,因而最後僅存的就是文件。因此,她總是拍很多照片,這些作品非常上鏡。然而,德魯門有時也會感到沮喪,因為這些照片從未完全捕捉到作品真實的樣貌。這些裝置令人眼花撩亂,而照片只能呈現一個維度。為了強化這些照片,她對其中一些進行數位處理,以萬花筒的方式將照片的一部分放在一個圓圈內八次,然後在這些萬花筒般的照片中添加閃亮的彩色玻璃與鏡片,以增加觸感。玻璃和鏡片與光線間產生了互動,隨著觀看角度變化而閃爍,就像原來的裝置一樣閃閃發亮,即使在黑暗中也很美麗,隨著晨曦逐漸轉亮,閃閃發光的石頭也顯得燦爛奪目。
德魯門的藝術教育背景豐富,曾就讀於阿姆斯特丹的Rijksac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和Kunstacademie Maastricht等知名學府;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展覽中展出,包括鹿特丹藝博會、成都雙年展、日本森美術館等。她也參與了眾多公共藝術委託項目,設計了紀念幣、勳章、博物館商品等。除了創作,德魯門還是一位熱情的教育者和藝術推廣者,曾在多所藝術學院和機構擔任講師。她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和社群工作,並擔任過多個藝術委員會的成員,包括荷蘭皇家藝術獎與荷蘭國家藝術基金會。她的作品受到許多重要機構的收藏,包括羅特丹博伊曼斯·范·勃寧根博物館、馬斯特里赫特邦尼方登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烏特勒支中央博物館、歐洲議會布魯塞爾辦事處等十餘個機構。
帕斯卡·凡德葛瑞夫 (Pascal van der Graaf,1979)從四歲就開始練習摺紙,這是他創作變形畫布的起點;基於神聖幾何的「鑲嵌」是摺紙中的熱門主題,也是他創作本系列作品的基礎。
折疊的鑲嵌圖案是在矩形、圓形和五邊形的畫框上製成的。矩形畫作的表面分為12個單元,每個單元以十字交叉折疊,這些十字是摺紙中的基本形狀。圓形和五邊形的畫作從基於神聖幾何的線條開始,形成了凡德葛瑞夫用來折疊畫布的圖案。這些作品中,沒有一幅具有完全對稱的圖案,因為褶皺並不完全相同;此外,畫布也有它自己的個性。凡德葛瑞夫有趣地指揮畫布的褶皺,直至達到情感上的和諧統一。
在這系列作品中,凡德葛瑞夫將矩形這幅畫命名為「香火袋」,來自已故臺灣歌手嚴詠能的歌曲《香火袋》,歌詞中融合了臺灣傳統廟會文化與歷史人情,濃濃的「臺灣味」,也是凡德葛瑞夫定居臺灣八年後,對臺灣文化的致意。 -
REFERENCE
推薦展覽
view all【回首一線織流年】荷蘭織構藝術家 Lily DE BONT 個展
日期:2024-12-04 ~ 2025-01-11|台灣,台南市
【授粉】臺荷當代藝術跨文化對話
日期:2024-10-19 ~ 2024-12-15|台灣,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