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克隆系列II】林珮淳個展
-
展期
日期:2011-08-12 ~ 2011-09-02
-
地點
新苑藝術(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1弄17號1樓)
-
參展藝術家
林珮淳
-
「夏娃的誕生」基因生殖實驗室的科技反諷
曾鈺涓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1999年,在921大地震災難的震撼中,林珮淳感受大自然創造主的啟示,將創作主軸,從對解構性別、文化、社會等議題,轉向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近年來,更深入討論基因生殖科技中,人類試圖扮演上帝角色的誤謬,該系列作品不僅發揮女性特有的關懷特質,更將視野從小我轉向大我,以大地之母的姿態,討論人與科技、人與自然間的共生關係,並將此關係納入創作的思考脈絡中。本文將以夏娃為主體,討論該系列創作內涵與其中所展現的意識。
林珮淳「回歸大自然」系列創作,將各種的自然生命,轉換成為虛幻不實的物件,如1999年《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人工天空與花草所建構的人工美景,2001年《寶貝》與2004年《花柱》《花非花》中的人工花朵。2004年《蛹之生》《城市母體》《標本》《創造的虛擬》中的人工蝴蝶,2006《夏娃 Clone#1》中蝶人女體「夏娃」誕生。這些生物,看似具生命主體,卻又依附著藝術家與觀者的虛幻控制與參與中創造產生。
從以蝴蝶為主角的作品、到現今以夏娃為主體的系列創作:《夏娃clone#2》、《夏娃Clone肖像》、《夏娃克隆手》、《夏娃克隆手》、《夏娃克隆NO.3》、《量產夏娃克隆》、《夏娃克隆啟示錄》、《透視夏娃克隆》等作品。兩個主角:蝴蝶與夏娃,都是藝術家以基因生殖科技的實驗態度,模擬創造出不存在的兩種物種,透過實體展場的空間營造,讓觀者沉浸於其中,並開啟敘事的想像之旅。如《創造的虛擬》中具殿堂靈光氛圍的個人控制室,吸引觀眾透過觸碰塗抹方式成為蝴蝶生物體的創造者,並參與完成創造生命的儀式。
然而,有別於「蝴蝶」的曼妙與多彩,林珮淳的「夏娃」則顯得淒冷。2011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林珮淳個展-夏娃克隆系列》個展中,林珮淳營造虛擬基因生殖實驗室,以博物館冷寂氣氛的空間氛圍,誘惑觀者進入窺探,想像參與創造的歷程,卻只看到被肢解,並保存於標本瓶中的《夏娃克隆手》,與被封存於框架中的《夏娃Clone肖像》帶著詭異與冷冽笑容的臉,展現曼妙女體的優雅,是林珮淳所建構的夏娃形象,然而夏娃是誰?聖經裡的夏娃,是造成人類背負原罪的始作俑者。根據《聖經•創世記》,神用地上的泥土,依照著自己的形像,創造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亞當」。其後,神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創造了夏娃。創世紀記載:「夏娃在上帝耶和華的呼喚下來到伊甸園,用右手命令動作呼喚新生命走向生活。」 兩人赤身裸體,手拉手漫步在花叢林間,沉醉在花香鳥語中,沐浴在生氣盎然的大地上,他們盡情享受上帝賦予他倆和諧歡樂的世界,然而,夏娃卻忘卻神一再交代,若餓,園中的果子可以吃,千萬別碰「 智慧樹 」果實的警語,在蛇的誘惑下偷嚐了禁果,還要亞當也品嚐一個。最後促使上帝將他們倆人逐出伊甸園,並且承受人類的「原罪」。
林珮淳的「夏娃」卻是在一個虛擬基因生殖實驗室裡所誕生的物種,單純觀看夏娃的長相與臉部表情,是一位帶著淺淺微笑的美麗豔治女子,有著特殊造型與髮粧,額頭上的「666獸印」烙印隱約可見,卻也無損其美麗。在《夏娃Clone肖像》中,「夏娃」頭像雖然被禁錮於一個時空當中,其深邃的雙眼隨著觀者的走動,擺動窺看。《夏娃克隆手》則以標本玻璃罐中封存夏娃各種不同材質的雙手,如蛇皮、樹皮、蛹皮、貝殼與礦石等,顯示「夏娃」是具「非人」皮囊的物種。《量產夏娃克隆》與《夏娃克隆啟示錄》中,夏娃全身像終於被創造出。這些造像的皮囊材質,背上所披覆的鱗片與骨節,清楚顯露了「夏娃」所具有的獸身特質。《透視夏娃克隆》則以透視片型態,透露出隱藏於軀體的玫瑰、龍、鳳、蛇、蠍子等刺青圖騰,凸顯額頭上各國語言之「666獸印」烙印的邪惡象徵意義。林珮淳創作的「夏娃」,不僅是基因科技創造的產物,背負基因生殖科技的罪惡,成為刻印著獸名印記的女人,更象徵人類自以為是的科技成就之反諷。
英國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於1996年7月5日以複製生殖科技培養出第一隻複製羊桃莉後,雖然引起全世界震驚,但卻也宣告生物科技將進入至另一個境界。1989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成立了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由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D. Watson)主持,1990年十月一日開始基因體的解讀計畫工程,此計畫由美、英、德、法、日、大陸為首,共有18個國家參與為人類遺傳密碼的30億個DNA進行序列解讀工作,解讀基因體核甘酸序列,並鑑別所有人類基因之功能。1998年克雷格‧凡特(Craig Venter)成立第一個從事人類基因體計畫的私人公司-賽雷拉(Celera)。2001年賽雷拉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分別在科學期刊「科學」和「自然」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序列。人類基因體定序被解碼,從此之後,科學家可以按照需求接受訂製,將生物DNA中的某個遺傳密碼片段連接到另外一種生物的DNA鏈上去,重組出新的遺傳物質並創造出新的生物類型。藉由科技,人類成為具決定生物形貌並進行改造權力的上帝,操弄生物基因圖譜所進行的混種、突變、形變與複製。
林珮淳的作品,從「蝴蝶」到「夏娃」,此兩種看似迴異的物種,所象徵地卻都是人類的虛妄,妄想以科技改變、複製與模仿自然。在其建構的虛擬基因生殖實驗室中,以變形的混種生物:「獸人」,暗喻著基因生殖科技是人與獸的交媾,是人類的墮落與腐敗。混種的變形生物展現了聖經的警示,也呼應了西方的神話與聖經繪畫創作,如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0 ~ 1516)的作品中出現的鼠首人、鹿首人與魚頭人等變形生物。馬索利諾(Masolino,1383~1447)與范德爾.爾斯(Van Der Goes,1440~1482)的《原罪》畫中,代表邪惡的人首蛇。在這些繪畫中的混種生物雖然僅是作為強化故事象徵寓意的配角,卻都是貪婪與道德淪喪的人類。藝術家以創作警告人類道德沉淪的後果,將使眾人成為惡魔與半人半獸,最後彼此吞噬與毀滅,透過深奧、含糊不清的謎語與象徵啟示,提醒人類如果不知自省,將失去人性與未來。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曾針對技術哲學提出「本質論」,認為只有透過理解科技與人、與世界的關係,才能瞭解現代科技所啟發的存在世界如何顯現自身,才能理解現代科技的本質。林珮淳的作品體現海德格的「本質論」,以數位媒體為工具媒介,解構與批判科技,操弄觀者的視覺感知,建構了美好卻又虛幻的靈光殿堂。當觀者浸淫於其中,或魅於創作主體的美麗展現,或惑于創作意識的議題操弄,或迷於自我內心的想像世界,然而這些魅惑,都呼應了林珮淳作品中,所欲傳遞出以科技批判科技之意象。
推薦展覽
view all【生物群系C19】印尼攝影藝術家Abdus Salam個展
日期:2020-11-27 ~ 2020-12-31|台灣
【夏娃克隆啟示錄】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
日期:2020-09-10 ~ 2020-12-13|台灣,台南市
【找尋內心的家系列】李燕華個展
日期:2019-02-22 ~ 2019-03-22|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