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台北當代藝術館

【後植民計畫】Post Ecolonialism Project

  • 展期

    日期:2016-12-13 ~ 2017-01-15

  • 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 參展藝術家

    Rada Boukova、Norman Yamada、Alice Schÿler Mallet、陳宣誠、ArchiBlur Lab、黃銘昌、葉子奇、洪天宇、林銓居、尹子潔、許聖泓、蔡依潔、陳正弘

  • 台北當代藝術館2016年12月13日至2017年1月15日於實驗展場(MOCA Studio)展出【後植民計畫】,源自策展人陳泓易2003年開始的生態行動,迄今逐步發展成一個文化行動,計畫集結多方人力與資源,期待以種樹行為重塑遭人為破壞的土地風景,同時把種樹作為思考風景繪畫的隱喻,引導大眾重新思考自己與自然的關係。

    藝術作為一種『修補術』
    本計畫將種樹行動,也就是參與者的身體介入遭受破壞的自然進行「修補」的過程,將「藝術作為一種『修補術』(Bricolage)」進行一種連結想像與具體實踐;勞動主體在種樹過程中所感知到一種與自然的關係,也呼應著山水風景畫發展的核心精神:一個主體與自然的關係。風景畫的興起是某種社會建構發達後的產物,大自然變成大眾生活經驗的一種匱乏,因為對此一匱乏的彌補心理,而產生了風景畫與園林藝術的形式。若將畫作或園林藝術中的空間擴大到實際環境中,勞動主體在遭受破壞的大自然中的「植樹」行動,即為更大範圍的「理水疊山」行動。在此行動中將會創造出新風景,再現一個參與者勞動過後的新自然風景。

    當代館歷史建築再現日治植被樣貌
    【後植民計畫】以展覽形式重新回顧臺灣風景(畫)的樣貌,藉由錄像、山水畫作、現地裝置、影像拼貼等創作手法,分成五個部分:清領時期風景樣貌、日治時期風景樣貌、當代風景、影像中的風景、植民新風景進行思辨。其中,策展團隊以幾個日治時期設立的植物園與翻製的繪葉書,反映出日本政府對臺灣風景的某種想像及塑造,像是藝術家許聖泓的《三川州》系列,他以失真的顏色重繪象徵殖民凝視的圖像,並於當代館日治建築主體中呈現,觀眾看見這些文化地景時,將被重啟跨時空的歷史對話。

    全球化語境下「植民」的問題
    本次策展團隊橫跨各國專業人才參與計畫,共計12組藝術家參與:保加利亞藝術家瑞妲‧布可娃(Rada Boukova)、美日籍藝術家諾曼‧山田(Norman Yamada)、法國藝術家艾莉絲‧馬雷(Alice Schÿler Mallet)、臺灣藝術家陳宣誠/ArchiBlur Lab、黃銘昌、葉子奇、洪天宇、林銓居、尹子潔、許聖泓、蔡依潔、陳正弘,以及協助作品拍攝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秋元雄史館長等,皆關注到植民問題,去年此計畫於法國諾曼第花園展出,即把臺灣風景移植到外地,藉由置入植物的原生風景,試圖提供國際觀眾一個新平台,重新認識植物及其背後的歷史與生態。在當代館展出的【後植民計畫】,也藉由陳宣誠/ArchiBlur Lab團隊現地製作的〈浮島‧懸橋〉、藝術家洪天宇特為此展新繪、帶有水墨韻味的〈天水瀑布〉等作品呈現,探討在全球化語境下「植民」的意識,同時呼應「還地於樹」的文化內涵。

台北當代藝術館陳泓易植民還地於樹

推薦展覽

view all

台北當代藝術館

【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日期:2024-02-24 ~ 2024-04-21|台灣,台北市

2 days left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一年計劃「川堂」】

日期:2024-01-27 ~ 2025-01-05|台灣,台北市

261 days left

台北當代藝術館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日期:2024-01-27 ~ 2024-05-12|台灣,台北市

23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