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路由藝術

【蛻而新生瑪雅.海薇個展】 Shed Our Skins : Maya Hewitt S

  • 展期

    日期:2017-02-11 ~ 2017-03-26

  •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67巷5號1樓

  • 參展藝術家

    瑪雅‧海薇 Maya Hewitt

  • 內向敏銳的瑪雅.海薇(Maya Hewitt)視畫作為情感的傳送口,讓現實和夢境消融在記憶跟過去並置的超現實場景中,每個出現的物件和人物皆含濃厚的暗示,因此單看這次的展覽標題「蛻而新生(Shed Our Skins)」,除了指向藝術家本身藝術心境上的成長,不可忽視的是該名稱與各畫作中物件符號的相呼應,若細心體察必能召喚出作者深埋的情節。

    意識,反映著當下的外在世界於藝術家身上的交互反應。瑪雅自稱從小受日本動漫影響深刻,推算回去那個年代正是「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阿基拉(Akira)」甫叩響西方市場的大門,建構出許多西方名導的科技想像與東西匯流的影像美學。而今,我們的社會正諷刺地一步步自我實現那些作品中受科技宰制至無可遁逃的預言。瑪雅雖然生於科技世代,但卻是拒絕社群網路,厭惡被資訊控制,焦慮於人際疏離的一群。2015年起的作品,她大量繪製的面具人物,以及炯炯有神地的魁儡,皆是在展演當代社群中缺乏深度連結,冷若幽魂的群眾。

    衝擊亦是養分,虛擬科技和人工智慧AI的進展帶來焦慮卻也成為瑪雅哲學式的啟蒙。當今物理/虛擬的現實界線逐步被挑戰,16世紀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生命靈魂與驅體可分離的「心物二元論」,在人工智慧已能於棋壇上打敗人類的現下,或許不再是異想。透過畫出的『空的軀殼』、『疏離的肉體』於唱片店,動物園,美術館等生活場景裡,藝術家想強調在「皮囊(skin)」底下的意識的重要性。對瑪雅而言,畫作即是她蛻去表層皮面後坦露的意識,能超越物理限制跟時間的線性規則,並在沒有軀殼的隔離下真正的與他人共享集體潛意識。在這層背景下,若單純將瑪雅的作品解釋為藝術史中源於精神分析的超現實(Surreality)似乎就成為誤讀,更為接近的說法應是一個當代創作者對於超真實(Hyperreality)世代的真切省思。

    超真實的世代描繪隨科技進展被資訊追趕,被不知名的慾望統領的當代群像。然而不同的是,過往那些眼神空洞的無名面具人們,瑪雅這次將他們的眼神被畫得特別深入,仿佛要在凝視中互相拉扯出情感性的關係。這深望不禁讓人想起巴特,他是20年前同樣討論靈肉關係的電影「攻殼機動隊」中全身機械化的配角,劇中在如此的身體狀況下巴特之所以能相信自身靈魂依舊存在,源於他還能在望向愛犬時感受到情感。那眼想必如同瑪雅畫中安排的這雙眼神一般,在一片的冷漠中顯得溫熱。作為觀眾我總覺得這小小的改變是瑪雅的相信,相信蛻去僵固的皮囊後的靈魂,底下湧動的什麼總是會藉眼洞,溫暖地涓流而出。

瑪雅.海薇路由藝術蛻而新生

推薦展覽

view all

路由藝術

【以實邁爾 · 蘭道 · 威克斯群體測量】

日期:2024-10-05 ~ 2025-01-26|台灣,台北市

57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