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畫之詩】新富町文化市場徵件獲選計畫展覽
-
展期
日期:2017-06-10 ~ 2017-07-30
-
地點
108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
參展藝術家
邱杰森、莫珊嵐
-
| 展 覽 時 間 |:2 0 1 7 . 0 6 . 1 0 - 2 0 1 7 . 0 7 . 3 0 10 : 00 - 18 : 00 (每 周 一 休 館)
| 展 覽 地 點 |:新 富 町 文 化 市 場 新 富 半 樓 仔
( 臺 北 市 萬 華 區 三 水 街 7 0 號 ; 捷 運 龍 山 寺 站 3 號 出 口 , 左 轉 和 平 西 路 三 段 8 1 巷 )
「文明的進步輕易地就欺騙了人類,讓他們以為自己很安全。(阿多諾——美學理論)」
事實上,現代文明的演進,它並不能替代自身所身處的狀態。數位科技的便利性凌駕在真實感官之上,訴諸人的本體與外在的媒介所加諸的虛擬狀態,其實並不會讓日常的我們感官更為真實。反而透過此方式,更能夠在藝術領域創造新的視界。
一場發生在萬華舊城區的傳統市場藝術饗宴,森嵐工作方圖藝術團隊透過藝術創作、進駐、遊藝、擺攤等方式,體現新人類、科技與空間中交雜層疊的共存狀態。
本展為「2017新富町文化市場徵件計畫」之獲選展覽,為一結合數位科技與城市建築的實驗藝術創作。
工作坊資訊
工 作 坊 名 稱 : 《 如 畫 之 詩 》 — 大 眾 臉
[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將於近期公告,請關注新富町文化市場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
人臉作為辨識的主要媒介,在數位串流與聯繫之中,數位科技所造成「像素」相對差異性與隱藏在機器背後的「身份」或「機器人」等認知上的距離感,而這個「距離」將會是構成此夢想的中的主要元素。以民眾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作為拍攝工具,進行複製並重建自己的偽皮質層表面,呈現於展覽之中。
/
本次展覽《如畫之詩》,法語「comme la peinture, la poesie」詩即是畫(圖像),話語作為一種轉譯圖像的方法,它們表達了非在場即可見 (visible non-present) 的圖像詩意狀態。今日語言的演進過程中進入了機器語言 (Machine language) 時代。而由腦海印象裡構築出的模糊影像進行的連結,無論是過路的風景或是路人,都形塑現實生活中人與景之間的景象。
而由數位科技所建構出的人的「真實感」、似曾相識的「既視感」,讓現實與虛擬中的距離似乎被抽離出來,轉變成人與時間的游移。然而科技所建構出人記憶中的「解析度」,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直觀感受,潛藏的內心距離或是現實場域中實際的距離,都牽動了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生活中的科技以何種姿態代替了我們真實的面貌,抽離了真實感知的科技產品,投以如家庭代工的手工製作去替代批量工業製品,進而探討藝術生產的方式與生活、科技之間的交互關係,從中分析都會人文的「樣貌」。在本展覽中的人稱與非人稱之「關係代名詞」,日常與非常之間的認知關係。
對於此創作媒材以攝影、繪畫為主所建構的「風景」與「臉譜」,都承載了它們所摹寫的對象物,直覺體認到物(人、景)與物(作品)之間在科技中的差異認知關係,如「見山不是山」之意境。
此展覽中,結合當代數位科技創作,平面與立體的相互搭接輔助下,探討時間在人的記憶中如何以數位方式進行重建,再以萬華人與景作為創作的元素,探討新人類如何在科技之間找到交雜層疊的共活性。
再者,以一個外地人的身份如何與在地人建構對話的媒介?藝術家透過踏查與繪製等方式接收到在地的訊息,並與當地人互動後,形成另一種嶄新城市經驗。於此「在地」與「外來」的文化相互衝突,也產生相互交集的火花,將不同的文化觀點並陳。展覽中的觀眾即是作品的旅客,作品本身詮釋藝術家所代表的在地藝術觀點,傳達藝術家傳遞的新在地訊息。
藝術家、作品、觀者,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隱含著對文化、生活與成長環境的差異。
本展呈現了臺、法藝術家,對當代藝術與在地生活所進行對話與深度交流。藝術家藉由個人觀點重新詮釋當地景致,從而輸出自我語彙與表達模式,透過這種呈現方式,與觀眾對話。
推薦展覽
view all【後.製.圖 】Post cartography - 邱杰森個展
日期:2022-07-01 ~ 2022-07-31|台灣,台北市
【新世界】邱杰森、莫珊嵐個展
日期:2022-05-07 ~ 2022-06-18|台灣,台北市
【景觀存檔 To what extent can landscape be archived?】邱杰森、莫珊嵐 雙個展 Chieh-Sen Chiu & Margot Guillemot Duo show
日期:2020-09-12 ~ 2020-10-04|台灣,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