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研究發表:好鬥者,短命-以赤背蛇為例】 壽命長短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另有隱情? 科博館研究:好鬥者,短命!

  • 展期

    日期:2019-04-30 ~ 2019-12-31

  • 地點

    科博館

  • 參展藝術家

    赤背松柏根蛇

  • 你有想過為什麼包含人類在內的一般脊椎動物,雄性的壽命多半都比雌性短嗎?許多理論試著去解釋此一普遍現象,科博館研究員黃文山研究蘭嶼原生種赤背松柏根蛇,透過雌性動物佔據領域並且打敗雄性的例子,發現雌性壽命比雄性低,爭鬥才是造成壽命高低的主要因子之一!本項研究結果也於108年 4月 25 日刊登於國際著名期刊《科學前緣》 (Science Advances)。

    今(30)日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持研究發表,研究結論提到赤背松柏根發現龜蛋出現時,一隻雌蛇佔據領域會獨享龜蛋,但會遭遇更多打鬥,所以受傷機率高、生存率低,導致壽命低。而沒有龜蛋時,雌蛇沒有領域行為,則雌、雄蛇壽命差不多。也就是說,好鬥者是比較短命的!

    赤背松柏根蛇,吃蛋方法相當獨特,牠們利用尖銳的上牙固定蛋,再以鋒利的下頜齒割破蛋殼,直接將頭伸入蛋內吸飲蛋黃而不吃蛋白,既不須張大嘴巴吞蛋,也不須吐出蛋殼,堪稱「開罐式吃法」。雌性永遠是領域佔據者,會猛烈攻擊入侵者且打敗雄性個體,雄蛇一碰到雌蛇立刻逃之夭夭,反而雄蛇顯得溫和。雌蛇會為了護衛綠蠵龜蛋巢猛烈攻擊雄蛇,且互相攻擊部位集中在尾巴,而雄蛇的生殖器就在尾巴,所以尾巴肌肉較多,雄蛇無法忍受尾巴受傷便會逃跑,然而一窩龜蛋對蛇有極高吸引力,陸續都有其他蛇想進入蛋巢,所以一隻佔領域的雌蛇卻要跟更多蛇打架,造成雌蛇身體部位受傷個體機率比雄蛇大(雌:27%;雄14%),而且傷口很容易被真菌或其他病菌入侵而導致雌蛇壽命比同一族群雄蛇低很多(雌:2-3歲;雄6-7歲)。而沒有龜蛋巢的族群(雌蛇沒有領域行為),雌雄蛇壽命差異不顯著(雌:2-2.8歲;雄2.4-3.2歲;實驗室飼養雌雄蛇皆為5-6歲)。那麼為何雌蛇採取如此攻擊策略導致受傷多、壽命低?原來保護領域可以吃更多的蛋,成長更快速,這些食物資源對雌蛇的生殖非常重要,要生得多,能量一定要充足方可,因此牠們的幼體數量比沒有龜蛋食物的另一族群多很多,而且族群數量比較大。
    黃文山最後提到,好爭者其實只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現象,其主要的內涵是為了雌性個體能吃更多食物以獲得更多的能量,生更多的子代,延續族群生命,所以才稱為大爭。還打趣說,當面對一位很生氣的雌性時,雄性還是最好逃之夭夭!

科博館赤背松柏根蛇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