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華人藝術家

金潤作

  • 文/黃惠瑄、王士源

    金潤作,日治時期的台灣前輩畫家、早期的前衛者,突破當時樣板式的學院派畫風,是一位浪漫中又帶著一絲孤傲的藝術家。金潤作的畫作如同他的人一樣,充滿文學性,透過色彩,與時代、與他的心靈進行對話。

    他在台灣光復之初,以二十四歲的年紀,連續獲得省展第一屆到第三屆的特選與主席獎,以最年輕的年紀成名於省展,被譽為「鬼才」。但1968的一場颱風,讓金潤作早期百餘件創作被毀;在1983年,金潤作在籌辦生平第一場個展前,卻在畫布前驟然去世。

    台灣早期學院派畫風為主流,構圖較為嚴謹、力求完整,追求真實,多以靜物、風景為主題,但金潤作卻認為繪畫要「傳達內心的真實」,並將這個概念表現在色彩運用和繪畫風格上。

    金潤作的思想超越時代,從他在畫壇嶄露頭角的作品,1946年第一屆省展特選作品《路傍》即可看出,他的畫筆以理性敏感的筆觸呈現台灣光復的社會現象,並批判四、五十年代台灣社會悲苦的黑暗面,這樣風格的作品,在當時鮮少出現。

    「一幅好畫不一定要畫得很複雜;用很多功夫來表現技巧的,也不一定是好畫。」金潤作認為畫要重思想,思想重於外在形式的表現,技巧是次要的,多訓練就會;他所追求、表現的,不是以取悅眼睛為目的,而是與心靈的對話。他善於色彩的調配,透過並置對比色的手法創造衝突性,給予色彩強烈的語言能力。他認為繪畫是主觀的感知,由心而作,是用畫筆來詮釋內心的世界。

    除了繪畫,金潤作也曾設計過吳濁流先生在1948年出版《ポッタム科長》(波茨坦科長)的封面。

    金潤作畫的書籍封面,就如同吳濁流該書所描寫情景,在諷刺台灣人愛做官、巴結外來植民政權的種種心態;這種官被人擺佈,沒有自我,就跟布袋戲偶一樣。在當時,創作這類諷刺作品,在那個封閉年代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金潤作,(b)1922.01.15~(d)1983.1.16


    【圖片來源】
    稻橄的思戀台灣部落格Ⅱ(金潤作肖像、日) http://tokaspanlieu-taiwanteacher.blogspot.tw/2010/11/2619981025.html

    臺北市立美術館(沼澤之月、扶桑花) http://www.mytfamshop.com/index.php?f=4&t=2&c=12&id=1595

    台灣客家文學館(波茨坦科長) 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wu_zhuo_liu/wo_composition/wo_book/potzutan.htm

前輩畫家,前輩,繪畫,前衛,靜物,風景,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