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展覽活動

台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2015-07-288265

《臺灣製造•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展出北美館三十年來典藏之日治時期臺籍藝術家及來台日籍教師作品,梳理1947年以前臺灣藝術文化發展的多層次面向,並探討當時於殖民體制下的臺灣社會逐步成型的主體意識。這段從殖民制度學習,進而形塑本土主體意識的創造過程,在藝術作品得到最深刻的體現。本展將自「臺灣製造•製造臺灣」的命題出發,藉由180件展品,引領觀者重新思索並探討歷史事實與歷史詮釋相互對照的多元面向。

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展出作品包含近50件首次曝光的北美館典藏品。林平館長於記者會致詞強調,全球美術館對於典藏品的運用及策展都非常重視,典藏品不僅代表美術館對藝術史的研究走向及成果,也勾起城市歷史及市民的集體記憶。北美館未來將研擬常設展的規劃,將一系列鎮館之寶輪番自典藏庫房帶到大眾眼前,更完整地實現美術的教育及推廣任務。針對此次典藏展的策展脈絡,策展人林育淳提到在臺灣美術史的研究上,除了史學考證,許多學者也不斷地提出當代性的詮釋。展出作品中的「臺灣」意象,是藝術家們的創作,抑或是在日本殖民的時代背景下,被「製造」出來的呢?策展人藉由本次展覽的六大子題邀請民眾一起探討。

展覽以「萌發」、「風采」、「伏流」、「築夢」、「摩登」、「家鄉」等六大子題分區,百餘件展品囊括重要臺灣藝術史近代藝術家如黃土水,東洋畫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呂鐵州,活躍的西洋畫家如倪蔣懷、陳澄波、廖繼春、劉啟祥、洪瑞麟、何德來以及影響日治時期藝術發展的日籍教師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等人在雕塑、工藝、織品、膠彩、水墨、書法、水彩、油畫、素描、攝影等領域的創作。

萌發區展示了日籍教師描繪來台所見人文景色,如木下靜涯《南國初夏》及鄉原古統《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本土藝術家在日籍教師的教導下,將舊時代觀念及美感重新轉化,如林玉山首次曝光作品《夜兔》融合中國、日本與西洋的繪畫特色,脫去畫師的匠氣而臻至純藝術的氣質。人物肖像及藝術家自畫像是藝術史研究上非常重要的題目,風采區除展出藝術家如郭柏川及洪瑞麟等人自畫像作品,也有黃土水的《顏國年雕像》一作細緻地刻劃了這位近代煤礦業鉅子從容自信的風姿。伏流區展出多件近現代水墨佳作,日治時期水墨畫因貼近民間習俗雅好及中國傳統美學,如虎畫在民間習俗具有招財的意涵,當時頗受市場歡迎。呂鐵州《虎》一作描寫老虎下山的兇猛氣勢,甚為生動;木下靜涯等人也有氣韻風雅的水墨作品創作。受新式美術教育的畫家前往日本、法國學藝或參展的豐碩成果,在築夢區以顏水龍1931年創作於巴黎並入選秋季沙龍展的《蒙特梭利公園》,及廖繼春入選帝展的《有椰子樹的風景》為代表。摩登區呈現藝術家對摩登城市風景及現代女性形象的影像觀察與創作,如張才《時髦女子逛百貨》、鄧南光《東京速寫-摩登仕女2》攝影。家鄉區展品介紹給觀者20世紀初期的臺灣風土民情,焦點展品郭雪湖《南街殷賑》描寫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口中元節熱鬧的情景,畫中臺人生活富庶繁華的意象,符合日人審查員及當時觀眾對臺灣地方色彩的想像,獲得1930年第四回台展特選與臺展賞的榮譽。首次曝光焦點展品有陳進1934年描寫野外草地母子互動的《野邊》、木下靜涯水墨作品《江山自有情》、張萬傳《鼓浪嶼風景》、王坤南《夜之書齋》及修復後首展的黃靜山膠彩《南國之船》。

1895至1947年是臺灣社會價值劇變的年代,藝術家在新式教育的啟蒙下,一方面在藝術上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一方面也試圖在傳統價值與自我認同中求得平衡。他們對鄉土與國家的認同、對變異的世界環境有何感應?對於新時代又有何感知?在本土意識逐漸抬頭的今日,隨著全球化帶來的扁平競爭及快速強勢的外來文化,當代臺灣文化人與百年前的藝術前輩面臨同樣的挑戰與衝突,上述的各項提問,也同樣適用於現今生活於臺灣的人們。

台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黃土水陳進

單元系列

【藝文直擊 | 2013】

99 videos
view all

更多影片

view all

藝文影音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美術館

藝星藝術中心 — 鄭崇孝個展|小胖子

2022-03-15|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方筠爾4709

單元系列

view all
99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3】

3

videos

【藝鄉人】

220

videos

【池中訪談】

55

videos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