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活動
藝壇焦點|尊彩藝術中心:陳依純-進入世界系:地球防衛少年
2018-08-31|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王玉善4733
尊彩藝術中心將於9月1日至9月30第二度舉辦「陳依純個展-進入世界系:地球防衛少年」。「世界系」是引用日本思想家東浩紀(Hiroki Azuma,1971-)對「世界系」的詮釋,他認為「這種想像力意味著主角與戀愛對象之間他們小小的感性人際關係(妳與我)的描寫上,並挾帶著社會或國家這類中間選項的成分,也是一種與『世界的危機』和『世界末日』等巨大的存在論性質的問題直接連結的想像力。」而「世界系」一詞在2003年開始流行使用,沒有具體的國家及社會設定,主角是你/我(男/女主角),並與世界危機和世界滅亡等巨大問題的抽象連結敘事。
藝術家陳依純善於透過錄像藝術、複合媒材及繪畫等方式傳達其個人的真實與虛幻的經驗,並嘗試與真實/現實社會對話。這次展覽中也首次正式展出2017年林茲電子藝術節由廣藝基金會及文化部贊助合作的作品《L’Enfant孩子》。陳依純從羅貝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1952-)的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情節裡:集中營的年幼孩子,父親利用遊戲的方式,慢慢的讓孩子似懂非懂地習慣父親的不在和消失。長大後,我們每個人都勇敢了一點點,了解了世界更大的虛擬怪獸,卻也陷入活在真實的恐懼當中。如何用更純粹的純淨靈魂,去觀看這個世界的運作。
如何定義長大?或者人從來沒有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出生的地方、擁有某種膚色、說著自己地方的語言,或是選擇拋棄掉原本的能力而學習其他的語言;漸漸擁有大人軀殼的我們,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母語說一段兒時的過往,你還會願意傾聽嗎?因此這次展覽中,也訪問許多不同國家的青少年,讓他們用自己的母語透過iPHONE手機問:「嘿!SIRI,什麼是戰爭?」就如同在日本鬼頭莫宏(Mohiro Kitoh,1966-)的作品《地球防衛少年》中,每個少年輪流選擇決定誰進入機械體中,奮戰並犧牲自我時的內心困頓。此次展出作品中,這些曾帶著內心創傷的少年,他們講述自己內心深層的悲傷,卻也希望能夠勇敢地去面對他們面臨的艱難。而這份艱難,是模糊國家和社會界線的,我們觀看到的是一個更巨大的世界觀。但唯一不同的是這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少壯年。
此次個展,不同於傳統的線性觀看方式,藝術家陳依純透過螢幕等載體及平面繪畫,結合影像、聲音及心中的想像,以另一種互動方式傳達故事內容: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孩子,將給予觀眾不同的媒介與觀賞體驗去探討真實與虛擬的關係。
藝術家簡介
陳依純,1980年生於台灣南投,主要以錄像藝術、實驗動畫影像、互動藝術、複合媒材、繪畫為主要創作。長期關注工業區、邊陲及中下階層等社會議題及民間故事。曾於台灣、印度、巴西、日本、中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澳門、美國、奧地利、德國、俄羅斯等雙年展、藝術節、博覽會展出,2018年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2017年參加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並於2015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Film Library」展出。作品曾多次獲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典藏。
單元系列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短篇小說】劉致宏個展
2014-04-10|非池中藝術網1912
藝文直擊─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當代‧玩古喻今
2012-02-20|非池中藝術網2265
臺北市立美術館:【見微知萌→台灣超寫實繪畫】
2014-01-23|非池中藝術網2978
藝文直擊:【北美館】丁雄泉回顧展
2010-12-07|非池中藝術網1766
更多影片
view all單元系列
view allvideos
臺北市立美術館
videos
【藝文直擊 | 2012】
videos
【藝言堂叩應區 | 2009】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