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ed By
丹之寶TANSBAO Gallery
台灣,台北市
-
回顧臺灣山水畫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歷經殖民時期,加上天生的海島性格,並兼融了傳統中國文人系統,在日本大和文化的精緻風格及西方理性分析的繪畫過程下,發展出多元包容的特質。
臺灣土地的天然條件,構築了多元的地景樣貌,提供在地畫家豐富的山水畫皴法語彙,同時,堆疊出具有集體特徵的藝術風格。顏娟英教授對觀看風景畫作的認知如述:「觀看的眼睛並不是天生具有的台灣風景的認知,正有如社會文化的累積過程,經過與多人共同參與、互相影響而來。」筆者亦有所感,對於風景作品的欣賞,並不滿足於主觀的審美感覺,風景可從閱讀而來,觀者可在「經驗」底下認識風景。而所謂「經驗」包括個人的家庭背景、學習歷程和社會環境養成的文化價值觀。
客體的「自然」與哲學認知上的「真實」,在東方思想上一直存在著激烈的辯證關係,並反映在藝術史上,進而發展出了諸多系統性的命題,如桃花源、瀟湘八景、勝景畫等。風景畫命題具備豐富的論題和美學能量,適合成就當代水墨創作的材料。是故,「在地化」一概念則為筆者企圖藉由地景創作出具有臺灣本土在地意義的經典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