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2|撰文者:陳郁雯
「恩斯特之於達達與超現實主義,就好比畢卡索之於二十世紀。」—美國藝術學者威廉・魯賓(William S. Rubin)
今天的壽星德國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不只是達達主義的創始者之一,也被人們譽為「超現實主義界的達文西」。
恩斯特從未接受正統藝術教育,在大學主修哲學與心理學,他曾說,年少的他刻意避開某些學問,不願學習僅能用來謀生的技能,反而更投入於繪畫、煽動的哲學、冷僻的詩歌等。而這些旁人眼中無用的事物,都成了恩斯特日後的創作基礎。
從達達到超現實 用繪畫挑釁現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恩斯特被徵召入伍,戰爭使他對西方價值體系感到厭惡。軍旅生涯結束後,他便與摯友讓・阿爾普(Jean Arp)在德國科隆(Cologne)成立了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時期,恩斯特創作的《大象模里西斯》(The Elephant Celebes)傳達出濃濃的反戰意味。畫面中央的巨大物體,是大象、公牛、坦克、防毒面具的綜合體,後兩者都是一戰下的產物,上頭的雕塑、窺伺的眼珠,則代表掌權的政府。左方的旗杆空空如也,是恩斯特對當時民族與軍國主義的蔑視。
《大象模里西斯》的氛圍令人不安,表達了恩斯特在戰爭中經歷的創傷與反感,同時也被視為他踏入超現實主義的轉型之作。
超現實主義是從達達衍生的流派,由法國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創立於1924年。它追求心靈的解放,重視人的內在,如想像力、潛意識、夢境等,佛洛伊德的理論更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借重的主題。而恩斯特的《大象模里西斯》正像一場夢,在看似毫無邏輯的組合中,透出一種奇異的美。
夢境與幻想 恩斯特在畫中剖析自我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經常在作品中使用重複的意象,恩斯特也不例外。他創造一種名為Loplop的生物,由鳥頭人身所組成。在《新娘的婚紗》(The Robing of the Bride)中,裸露的新娘頭部是一只貓頭鷹,暗紅色的羽毛披風給人壓迫的感受。恩斯特將自己化為左方護衛新娘的使者,中央的新娘則是他的愛人里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
此外,Loplop也大量出現在恩斯特的系列拼貼畫《A Week of Kindness》當中。他將Loplop解釋為「跟著自己的鬼魂,有時有翅膀,且總是以男性形象出現。」牠代表了恩斯特的另一個自我(alter ego),以各種面貌出現在他的奇想世界。
而感受性極強的恩斯特,自小就受到幻覺的侵擾,他的創作靈感,一部分也來自童年記憶與幻象。在1924年的作品《Two Children Are Threatened by a Nightingale》中,盤旋的夜鶯同時象徵了恩斯特在1897年逝去的親人,以及他在發燒時所見的幻覺。恩斯特熱愛藝術,願將自己在精神上遭受的折磨,用破碎、詭異的組合誠實地表達。
恩斯特的一生可說圍繞著一個「反」字。年輕時他喜愛的學問乏人問津,達達主義抨擊戰爭,超現實主義則與理性相悖,他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但恩斯特的創作沒遭社會厭棄,反而因這股叛逆聲名大噪,更在1954年獲威尼斯雙年展大獎。
Max Ernst, (b) 1891.04.02 ~ (d) 1976.04.01
REFERENCE
REACTIONS
1
0
0
2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