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撰文者:莊瑋容
忠泰美術館全新展覽,從唐朝詩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夫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發想,以「逆旅之域」(The Flying Land)為題,比喻當代人類永無止盡漂泊離散的生存狀態,與尋求歸屬、依靠與返鄉而不得的宿命。「逆旅」兩字有「旅舍」之意,意指「旅人暫時客居的所在」。本展由黃姍姍擔任策展人,邀請來自六國共八組的藝術家:菲律賓的艾佛雷多&伊莎貝爾.阿奎禮贊(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德國的烏拉‧馮‧白蘭登堡(Ulla von Brandenburg)、荷蘭的海蒂‧佛格(Heidi Vogels)、日本的西野達(Tatzu Nishi)、新加玻的鄭瑋玲(Wei Leng Tay),與台灣的林書楷、程仁珮和羅懿君,2019年1月20日止在忠泰美術館及公園戶外區域展出。
策展人黃姍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與會貴賓合影左起藝術家林書楷、藝術家程仁佩、忠泰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國藝會執行長彭俊亨、策展人黃姍姍、藝術家羅懿君、藝術家鄭瑋玲、藝術家西野達、策展專案林珮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逆旅」兩字更可延伸探討為如過客般在塵世間的人生,是一生也是一瞬。對照今日瞬息萬變的社會,更成為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經歷的日常與現實。而展覽英文名「The Flying Land」,靈感源自一則歐洲古老傳說故事「飛翔的荷蘭人」(The Flying Dutchman,荷蘭文De Vliegende Hollander,也翻譯為「漂泊的荷蘭人」),傳說中那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始終無法靠岸的宿命。
本次共有來自六國共八組的藝術家,展覽內容包含裝置、錄像、攝影等多元形式及媒材。猶如航行於空中一般,懸掛於美術館大廳的五艘船為藝術家羅懿君的作品《航向未知的家》,以香蕉皮為媒材,引領觀眾回到大航海時代,並對照當今社會的歐洲難民潮,述說人類的遷移和跨國貿易的歷史脈絡。藝術家林書楷《陽台城市文明》系列作品,運用父親工廠遺留下來的木質模具,搭建一座融合個人記憶、傳統工藝與歷史脈絡的想像與真實結合的烏托邦世界。荷蘭藝術家海蒂‧佛格(Heidi Vogels)長期於北非摩洛哥古城菲斯(Fez)進行田野調查,作品《Notes I, Gardens of Fez 2018》以後設的場景安排,藉由類紀錄片的形式,觀者進入城市中隱密的花園之記憶與故事、虛實交錯的空間與當地的歷史文化交織成一部影像之詩。
藝術家羅懿君,《航向未知的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忠泰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程仁珮《食譜演化運動》系列作品,透過食物的切入點,與新住民媳婦的互動訪談,對於家鄉的思念轉化為六道融合原生地與移居風味的新菜色,探討台灣正走入多元民族的社會現象。來自菲律賓的藝術家夫妻檔:艾佛雷多&伊莎貝爾.阿奎禮贊(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共展出兩件作品;《末班航機》(Last Flight)使用一千多隻菲律賓移工穿過的拖鞋,組成一對彩色的翅膀,象徵思念家鄉的心並期待能自由翱翔;《地址:另一個國家計畫(臺北)》(Address: Project Another Country(Taipei)),以衣服、書籍等日常物品組合而成的箱型物件,源自藝術家移民澳洲的自身經驗,看似冷靜且客觀地陳述了事實,每個被堆疊的物件卻強烈地傳遞情感的糾結與斷裂。同樣取自個人的生命經驗,曾長期居住於香港的新加坡藝術家鄭瑋玲(Wei Leng Tay),作品《彼岸》(The Other Shore)訪問從中國到香港的移居者們,藉由攝影和聲音裝置的方式,傳遞大時代中的個人生命故事,以及隱含其中的政治、歷史和社會縮影。
艾佛雷多&伊莎貝爾.阿奎禮贊,《地址:另一個國家計畫(臺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鄭瑋玲,《彼岸》。圖/忠泰美術館提供。
德國藝術家烏拉‧馮‧白蘭登堡(Ulla von Brandenburg)首次於台灣展示大型空間裝置,其帶來曾於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展示過的作品《Two Times Seven II》由十四道巨大布幕和物件構成,邀請觀眾走入舞台般的空間,暗示其中曾經、已經,或者即將發生一些事情,引領觀眾進入現實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象徵著人類本能慾望所驅使的好奇心與探索未知,同時也暗示著那沒有終點的未知旅程。
烏拉‧馮‧白蘭登堡,《Two Times Seven II》。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設置於戶外展區(瑠公圳公園)的大型裝置作品《大砲花瓶》由國防部與台北市政府公園處協助,借用於八二三戰役中由海軍將士實際使用過的40MM /L60雙管炮,是日本藝術家西野達(Tatzu Nishi)在台灣的首次展出。一個看似平凡的居家空間,藉由戰具砲台來暗示日常生活中潛藏的不安與危機,反映了臺灣的處境與現況,更可延伸為當代國際局勢下,普遍的人類生存狀態。
西野達,《大砲花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科技進步縮短了人類移動的時間和距離,但尋找心靈歸屬和自我認同卻從不停止,遷徙、移居、旅行、漂泊,你我都可能曾是異鄉人。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該如何定義「居所」與「歸宿」?「居所」是能得安息的家園?是短暫停留的旅舍?是角色扮演的舞台?是禁錮的牢籠?在「家」與「非家」之間,藝術家提示給我們更多層次的反思與再定義。逆旅之域,如同當代城市永無止歇的轉型再生與延續,更是各種公私場域定義的流動移轉,往來在歷史記憶與未來願景之間,訴說著人類注定無法停歇的移動與漂泊。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拿著翕相機和三跤馬,憨憨啊作,憨憨啊行:楊順發的影像縫合和上百個決定性瞬間
帝圖2022春季拍賣會0626盛大登場,齊白石滕王閣與張大千秘藏重量領銜,聚焦寒舍主人珍藏與朱德群、藍蔭鼎專拍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珍貴捐贈作品選粹 今隆重舉辦典藏捐贈感謝儀式 多元藏品為新生美術館再添發展能量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從手稿到模型,完整呈現設計脈絡,《挑戰—安藤忠雄展》全球巡迴展最終站盛大開展,等比例復刻經典建築「光之教堂」!
2022-06-02|撰文者:忠泰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82
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亮點一次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五月底隆重登場,並與M+博物館攜手合作推出展會活動
2022-04-27|撰文者:Art Bas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64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