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
由瑞銀集團(UBS)擔任全球首席合作伙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下簡稱香港巴塞爾)於 3 月 28 日至 30 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匯聚來自 42 個國家和地區的 240 間藝廊,其中包括 23 間首次參展藝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部亦在 VIP 預展日走訪現場,為讀者挑選了精彩作品,並且有幸採訪到香港巴塞爾藝術總監樂思洋﹙Angelle Siyang-Le﹚,進一步剖析本次展會重點與現階段的藝術動態。
延伸閱讀|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Art Basel Hong Kong 2025. Courtesy of Art Basel
回顧近期藝術拍賣市場的統計數據顯示,四年前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藝術市場,促使市場加速數位化與全球化的發展,現階段當代藝術市場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高端市場創新紀錄難以突破,拍賣公司正積極推動藝術品多樣化銷售並吸引新買家;趨於審慎的市場環境,大多以中價位拍品領銜,儘管拍賣市場總體成交金額有所下滑,但是進場的藏家數量並未銳減。同時,金融化趨勢在藝術市場中愈發明顯,各類藝術基金、藝術信託以及其他創新型金融產品的問世,不僅拓展了藝術品投資的渠道,也吸引了更多多元化投資者參與,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活力與深度。
高古軒畫廊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Plan B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Kaikai Kiki藝廊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政治環境的變化可能對藝術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像是今年川普政府上任後,提高關稅政策有可能推升美國藝術品價格,進而削弱其國際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皆有著新的藝術博覽會成立,都將有可能分散香港的藝術銷售成績,但是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香港仍然是全球藝術品成交金額第二大的地區,同時亦吸引了多家國際知名拍賣行在此大舉擴張,例如佳士得於 2024 年在香港設立展示中心、蘇富比於同年成立亞洲總部,其皆顯示出香港的藝術環境與國際之間的連結,仍舊有它不可取代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亞洲地區年輕藏家對新銳藝術家的需求正持續上升,這不僅為新銳藝術家提供了更多展示與發展機會,也為市場帶來了更為多元的收藏視角和投資潛力。
Art Basel Hong Kong 2025. Courtesy of Art Basel
樂思洋說明,自疫情之後可以明顯觀察到新買家和新藏家逐漸湧現,他們可能是資深藏家的子女或親友。因此,這種改變也為展會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時也順勢這樣的現象嘗試在展會中有新的變化,邀請年輕策展人策劃特別單元與活動,正如本屆的「光映現場」,由香港獨立藝術機構「Para Site」主導策劃。樂思洋進一步補充說明,Para Site 多年來一直著重於培養新一代策展人,「與其找單一策展人,不如倚重一個長期關注當代藝術的年輕群體,他們或許能夠用另一個視角,來詮釋現階段的藝術趨勢與市場變化,從而為展會注入更多元且前瞻性的思考與創意。」
樂思洋打趣著說 :「從第一天的情況來看,我覺得回到現場的人比我預期的還要多,而且觀眾也更加多元。例如土耳其的機構以及許多來自東南亞的藏家群。同時也發現到,有許多年輕藏家將香港巴塞爾作為一種與朋友相聚的派對、與不同國家的朋友們相聚欣賞藝術品的地方。」另外一個有趣的趨勢是,今年香港巴塞爾的「策展角落」參展畫廊共有 38 間,是歷屆以來最多參展畫廊的一屆,其主要以藝術家個展的形式呈現,對於這樣的現象,樂思洋解釋道,「策展角落」一向吸引著大型機構的關注,透過個展的形式,凸顯畫廊認為最值得留意的藝術家,也反映出市場對新銳與潛力藝術家的興趣。
「藝聚空間Encounters」推出18件大型裝置作品。圖為Nadia Hernández的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Acquavella Galleries展出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作品。
亮點作品_科林沁格畫廊(Galerie Krinzinger)帶來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攝影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Hauser & Wirth 帶來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Ingleby Gallery帶來藝術家Haley Barker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沒頂畫廊展出藝術家馮至炫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Galleria Lorcan O'Neill展出藝術家Matvey Levenstein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細探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除了眾多藍籌畫廊帶來頂尖藝術家作品之外,本屆特別擴增了「美高梅藝術探新獎」是 2025 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新設立的獎項,旨在支持新興藝術家並培育新秀人才,其入選藝術家包括由 P21 藝廊代理的 Shin Min、由 Sweetwater 藝廊代理的 Kayode Ojo,以及由 Tarq 藝廊代理的 Saju Kunhan。樂思洋補充說明,有別於過往的「BMW 寶馬藝術之旅」,此次合作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全新面貌,特別強調其代理畫廊的推薦與展示,希望藉此讓觀眾看見藝術家與畫廊的關係,就像「千里馬與伯樂」的比喻,培育、推廣、行銷與行政庶務等的四角關係,才能夠持續將藝術家推展至國際。值得一提的是,獲獎藝術家亦將於展會結束後前往澳門進行後續展出,進一步拓展其影響力。
由Sweetwater藝廊代理的藝術家Kayode Ojo展區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其中來自首爾的 P21 藝廊呈現 Shin Min 的作品,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她在麥當勞、星巴克等速食店及咖啡店工作的親身體驗。在這些場所,每天都能看到大量女性服務生忙碌的身影,而她們在工作中所遭遇的艱辛和不公平待遇,成為了作品的重要主題。Shin Min 在麥當勞工作時看到一堆堆廢棄的冷凍馬鈴薯袋堆積在身旁,這些馬鈴薯袋上塗滿油脂的紙面,不僅與人類因長時間勞動而呈現出油膩或汗水浸透的皮膚相似,也生動地象徵著在廚房中與熱油為伍的勞工們那疲憊而無奈的狀態。Shin Min 將冷凍馬鈴薯袋視為象徵廉價產品與支撐這些產品的廉價勞動力的媒介,並將其一層層堆疊與塑形,賦予這些材料全新的生命與意涵,如此作為她對於被忽略的勞動者的關懷與致敬,同時也質疑現代快節奏經濟體系下,勞動者所承受的壓力與剝削。
P21藝廊呈現Shin Min的作品展位一景。Courtesy of Art Basel
而來自孟買的畫廊 Tarq 帶來藝術家 Saju Kunhan 的系列作品《1980年5月11日婚禮之日》。該系列選取自家中相冊的黑白家族照片,將顏料塗於數位印刷的照片上,再運用回收木材(如柚木)進行圖像轉印,並在此基礎上疊加繪畫色彩或銅質鑲嵌等元素,賦予過往影像全新的視覺表達。這種「多層次」的創作手法,一方面使原本靜止於相片中的人物與情境得以重新「活化」,另一方面也強調了歷史、記憶與敘事在傳播與形成過程中必然經歷的變形與再詮釋。
Tarq藝廊帶來藝術家Saju Kunhan的系列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今年的展會中,可以觀察到作品類型呈現出更多樣的趨勢,尤其在織品與纖維類別中更是數量豐富、形式多元。以來自奈及利亞的 Retro Africa 畫廊為例,該畫廊展出了一系列由藝術家 Samuel Nnorom(1990-)創作的作品,使用荷蘭蠟染布(Dutch wax prints)、非洲印花布(Ankara)以及二手服飾(Okirika),承載著歷史、價值、政治、消費、權力與身份認同的多重意涵,他以數百個布料包裹成「泡泡」形狀作為創作單位,每一個泡泡都猶如生命的容器,內含著想法、秘密、價值與信念。
又或是來自科索沃共和國普里什蒂納的 LambdaLambdaLambda,他們是普里什蒂納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面向全球開展業務的國際當代藝術畫廊。本次呈現藝術家 Hana Miletić 的作品,她將公共空間中破損、遺漏或被忽視之處,轉譯為兼具美感與深度思考的視覺語言。Miletić 首先以攝影或現場觀察為基礎,捕捉到特定環境或景象的結構與色彩,然後透過縫織、刺繡或其他工藝形式加以重組與再現。她所選擇的材料,如紗線、珠飾或其他纖維,以及緩慢而細膩的製作方式,與當代社會中普遍追求高效率與即時性的趨勢形成鮮明對照,進一步強調了「修補」和「守護」的象徵意涵。
LambdaLambdaLambda呈現藝術家Hana Miletić的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LambdaLambdaLambda呈現藝術家Hana Miletić的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同時,位於紐約的 YveYANG Gallery 則展出中國藝術家王也的新作系列,其靈感來自於與刺繡工匠們共事時注意到的細節,例如工匠們佩戴的髮飾及其盤起的髮型。王也特別強調「直覺性的創作反應」,也就是在創作過程中尊重材料與環境本身的變化,如自然光線下絲線光澤的轉變、針尖與指尖之間的微妙觸感、甚至空氣中微風的流動,皆可能影響作品最終的面貌。這種開放的工作方式,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捕捉到稍縱即逝的感知層次,使得每件刺繡在凝結時間的同時,也暗示著不斷流動的當下。
YveYANG Gallery 則展出中國藝術家王也的新作系列(作品細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YveYANG Gallery 則展出中國藝術家王也的新作系列(作品細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臺灣畫廊則多以具有歷史代表性的藝術家為主,例如亞洲藝術中心展出五月畫會以及東方畫會的朱為白、莊喆、馮鍾睿、李錫奇四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以及抽象雕塑開拓者楊英風的作品,梳理臺灣現代藝術在戰後的發展脈絡;亞紀畫廊則是帶來日本藝術家中平卓馬個展。中平卓馬 1960 年代後期的「挑釁」作品,是藝術史上的經典,在所有歐美美術館回顧世界藝術史發展之時,都無法跳過他們的開創性。尊彩藝術中心以「現代華人山水藝術與近代抽象低限藝術」為題,匯集九位重要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從 1940 年代延展至今,探索華人藝術從傳統山水到現代抽象的多元演繹,其中包括郎靜山、余承堯、楊英風、林壽宇、蕭勤、于彭、李重重等藝術家。異雲書屋帶來以獨特筆墨風格聞名的藝術家于彭的作品,並特別鎖定他創作生涯中期之 1997-2002 年間的精彩創作; PTT Space 展出已故臺灣藝術家陳幸婉的個展,呈獻藝術家於二十世紀 80 至 90 年 代創作的混合媒體藝術及水墨畫。
亞洲藝術中心展位一景。圖 / 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亞紀畫廊展場一景。圖 / 亞紀畫廊提供。
尊彩藝術中心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David Zwirner帶來藝術家Michaël Borremans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亮點作品_MASSIMODECARLO畫廊呈現藝術家Jamian Juliano-Villani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延伸閱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展覽資訊
貴賓預展(憑邀出席)
3月26日(星期三)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3月27日(星期四)中午12時至晚上4時
3月28日(星期五)中午12時至下午2時
3月29日(星期六)中午12時至下午2時
3月30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開幕之夜
3月27日(星期四)下午4時至晚上8時
公眾開放
3月28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晚上8時
3月29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晚上8時
3月30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
REACTIONS
1
0
0
2
0
熱門新聞
1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迎來新氣象!由策展人龔卓軍任館長,游文玫接棒董事長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5公佈更多精選亮點!「策展角落」單元將展出36個項目,創下歷屆之最
2025-01-21|撰文者:Art Bas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09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