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現代藝術策展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長椅小姐策展人培力@美術館黑麻雀

2025-03-28|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新展「陳美玲 Michelle Chen」登場。本展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計畫支持,由新銳策展人杜依玲(長椅小姐)從與母親反覆交辯的跨世代對話出發,匯聚橫跨1974至2025年之十五件新舊作品,包括台灣藝術家吳瑪悧、李錦繡、莊馨怡、洪瑋伶+辛佩宜、李芳吟、席德進、明日和合製作所,以及巴勒斯坦藝術家米爾納.巴米耶(Mirna Bamieh)和泰國藝術家卡葳塔· 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試圖剖析與重譯「台灣婦女(大媽)」堅忍不拔的特質,尋找世代差異中的理解交匯點。
「陳美玲」開幕合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拓梓、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李宗仁、寶台機構總經理柯振良、策展人長椅小姐(杜依玲)及藝術家吳瑪悧、莊馨怡、洪瑋伶+辛佩宜、李芳吟、明日和合製作所(洪千涵+張剛華)。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誰是陳美玲?

2023年,長椅小姐於立方計劃空間策劃「陳美玲的房間」研究文件展,展名擷取自她與母親名字中各一個字,再冠上百家姓中最高人數的姓氏。她以「傾聽」為起點,採訪八位現今六十至七十歲不同原生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婚姻狀況的女性生命經驗,同時,她邀請台灣作家高博倫以文字書寫的方式一同尋訪「陳美玲」,藉著田野調查與虛擬書寫的的兩條軸線,爬梳台灣1960至1990年代的政經發展與社會脈絡,探討中年女性群體的性格養成,以口述音檔、物件和文本重現「陳美玲」所經歷的社會變遷。
「陳美玲的房間」展覽前期研究展區一景。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

2025年,長椅小姐延續文件展的脈絡,以作家高博倫所書寫的短篇小說《黑麻雀》作為策展論述,並邀集一位酷兒與八位不同世代的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展開現實與虛構交織的對話,並試圖透過「拼貼」(Montage)的策展手法,逐步形塑「陳美玲」。她並非單一角色,而是一個特定年齡與性別的社會切片,在事實述說與跨世代想像的交融之間,虛構人物「陳美玲」於展覽中遊走於紡織廠女工、公娼、家庭主婦、女畫家等多重身份之間,映照出台灣母親群像的時代縮影。
明日和合製作所,《母親凝視過你》,2025,互動式展演,尺寸依場地而定。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展出作品形式涵蓋繪畫、雕塑、錄像、空間裝置及表演藝術,將與小說文本形成時而交會的穿插敘事,開啟觀眾不同以往的觀展經驗。展覽在具有家屋特質的美術館展開敘事,展場以樓層分為兩大區域,第一展區將從「陳美玲」作為台灣女性的社會文本出發,帶觀眾閱讀陳美玲所面對的外在現實環境;第二展區則以意識流的敘事、抽象的畫面,帶領觀眾進入到陳美玲內在的精神昇華。
明日和合製作所,《母親凝視過你》,2025,互動式展演,尺寸依場地而定。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四件全新委託創作與經典復刻

長椅小姐與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展開超過一年的對話,透過各自的視角回應母女議題,並推出四件全新委託創作。李芳吟《橋》透過與母親共同堆疊家中日常用品,呈現母女之間矛盾、脆弱卻又相互支撐的生命狀態;紀錄片導演組合洪瑋伶與辛佩宜《正反拍》以電影拍攝手法「正反拍」為靈感,透過各自不同的採訪取徑,進行了一場看似對位實則交錯的母女對話;莊馨怡《絮語》系列運用花粉與紗布等細緻材質,觸發微觀的感官體驗,構築記憶的物質性;而劇場導演組合「明日和合製作所」則帶來「活展覽」,邀請素人媽媽擔任演員,透過手機通話喚起母親的凝視與日常記憶。

李芳吟,《橋》,2025,日常生活物件,尺寸依場地而定。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洪瑋伶 + 辛佩宜,《正反拍》,2025,30分鐘,三頻道錄像,椅子,尺寸依場地而定。藝術家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特別的是,本展首次復刻呈現吳瑪悧1998年台北雙年展的經典作品《寶島賓館》,探討女性在台灣性產業中的社會處境;泰國藝術家卡葳塔· 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將自己的身體物化為工具推向極限,在兩件作品《紡車》、《青木瓜女士》繽紛色彩的錄像中揭露亞洲女性典型工作中女工與家庭主婦所面對的壓迫與困境;巴勒斯坦藝術家米爾納.巴米耶(Mirna Bamieh)的錄像作品《親愛的罐子》,則透過發酵的微觀世界,開啟對人類經驗的新思考。

吳瑪悧,《寶島賓館》,1998,木板、粉紅色泡棉、紅燈泡、沙發、保麗龍、金木框等,場地依尺寸而定。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展覽以席德進首次曝光的畫作《謝淑錦 (謝蕓庄)》作為開頭,透過前期研究中葛蓁沂女士口述,訴說其母親謝淑錦不向命運低頭的堅毅精神及畫作背後的故事。而展覽最後,由已故藝術家李錦繡的五件繪畫與雕塑作品作為結尾,呈現其作為一名母親與藝術家,在家庭責任與自我觀照之間的心靈掙扎;搭配展覽專輯中的一篇專文《我追尋的女人:「陳美玲」與「李錦繡」》,回顧李錦繡對生命與藝術純粹且無盡的追求。
席德進,《謝淑錦 (謝蕓庄)》,1974,油畫、畫布。由朱晏禛女士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李錦繡系列作品,展場一景。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七場全齡教育活動,帶領觀眾解讀展覽的研究路徑

展覽試圖以不同層次路徑閱讀「陳美玲」,藉由穿插於展場間的「策展註解」回應主題,包含《陳美玲的房間》研究文獻、口述音檔、報紙、短影音報導,以及一本囊括了一名女人一生紀錄的相冊,以多重視角描繪1950年代出生的台灣女性集體群像。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特別與Artogo合作,邀請長椅小姐的母親錄製語音導覽,與大家分享「大媽」獨到的解讀與體悟。此外,長椅小姐邀請藝術家李芳吟一同前往板橋大觀國小,舉辦兒童家族史踏查工作坊,透過採訪母親、祖母及其他女性長輩,引導學童書寫記憶中的家族史,並將繪製的肖像展示於本館戶外展區。
李錦繡系列作品,展場一景。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由長椅小姐提供。

最後,本展特別規劃一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包含專家導覽、「陰性書寫」座談會、《黑麻雀》朗讀會及紀錄片放映會及座談等。同時,本展將於5月11日閉幕日,特別邀請 On Stage 重新演繹「女性自覺」的經典劇本《陰道獨白》,由不同世代的女演員,用純然的聲音表演,獻上屬於世界上每一個女人最深處的告白,歡迎於展期間邀請家人一同聆賞,共同見證這場對話的延續。

陳美玲 Michelle Chen
展期|2025.03.22 ~ 2025.05.11
時間|週三至週日,11:00-17:00
地點|有章藝術博物館主館2、3樓

REFERENC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

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長椅小姐策展人培力@美術館黑麻雀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廊藝博會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2025-03-28|撰文者:首都藝術中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