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特展藝文跨界

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臺灣參展作品《台灣郊遊》首度公開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郊遊建築雙年展

2020-02-25|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灣曾被稱作「福爾摩沙」,是當年葡萄牙水手航經臺灣,因瑰麗的島嶼,而讚嘆「美麗之島(Ilha Formosa)」之意。「這一座美麗的島嶼,地質與生態樣貌多變,族群文化多元,彼此間的深刻互動孕育出獨特的生活地景。臺灣四面環海,山林郊野佔地達三分之二,剩餘的平原的都已被開發成為農業、工業和居住用地。目前全島人口約2300萬人, 如何在這山林、海洋環抱間的島嶼孕育獨特的居住及建築文化彼此共榮,正好呼應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總策展命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要探討的問題。
天然修道院、原始知覺研究室模型於普里奇歐尼宮展出之概念模擬圖。圖/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提供
今年獲選代表臺灣的參展團隊自然洋行,將通過數個獨特計畫,「提問(Ask)」、「共同合作(Work Together)」、「相互影響(Influence Each Other)」3個對應大會主題的子命題。展覽將透過前期基地調查、田野、藝術合作實驗;中期的自然環境探索,風土暸解與文化產業連結;以及後期開發土地、打造實體建築等跨領域合作去對應人與自然間的共存。
《台灣郊遊》展館將分成4個展區,展示主要的五個建築項目,包括:「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原始知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等。佔地幅度大的展區為「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為自然洋行創作於2014年獲ADA 新銳建築獎特別獎之作 品,原設於臺北陽明山郊野,作為探索都市文明/森林自然界之間環境空間的工作場域,並以無所用的生活介質,如光澤、草、佛像、花、香氣、音、瑜珈等天然感精神之物,作為轉換數位生活至類比化的療癒探索計劃。展區將包含大規模模型、田野調查、設計過程文本、大量真實材料與靈感元素標本,以及真實生活與工作紀錄影像。
自然洋行曾志偉現場導覽。圖/文化部提供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是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配合春池玻璃在2017年建成,建築設計理念為「對自然最少的破壞,與自然共存」,空間中藉由原始感覺的五感探索創造出的一個超乎體驗的類建築。在交通運輸與資訊大量流動、世界平面化的未來,無論是哪裡,可能某處的「山洞」,只要能作為一個安定療癒之地,就是所謂的「家」。建築透過春池回收玻璃的再利用技術與特質,啟發療癒之家的可能性:一個無論在材料、資源、能量、生命都能夠不斷循環啟發的山洞。
「勤美學—森大」是位在苗栗、處於轉型期的香格里拉樂園南側,由勤美學策劃,是一座透過人與自然生活體驗及知識聚落示範。在這個大型實驗基地場域裡,五葉松和次生林植被環繞著生態水域和田園式地景。基地之外原是零散的老舊遊樂設施和人造林景觀。森大的空間主要建築物是原本就存在的,原先作老式遊樂園水族館使用,為中國式的飛簷,自然洋行總監曾志偉巧妙地將其醒目的廟宇橘紅色漆成灰白色,覆蓋宗教感,使用灰網子及輕鋼架包覆屋頂,與周邊的溫室網架,形成視覺感協調的灰色調,而門板是用水泥灌漿的木頭模板製作而成的。
【台灣郊遊】1比1試組裝現場。圖/文化部提供
台灣郊遊】1比1試組裝現場​​​​​​​。圖/文化部提供

除此之外,此次參展計劃亦將通過影音作品、氣味設計的結合,跨領域地與秘魯籍導演Mauricio Freyre合作概念影像、與氣味靈性深度研究者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合作,帶領參觀者透過五感體驗獨特的策展概念。
臺灣館《台灣郊遊》將設於前為古老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位於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設計上期望能提供給觀者一個寧靜而略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盡可能的保留普里奇歐尼宮空間本身原有質感。整體展場提供許多留白, 並用上大量投影與展品互配。展期訂於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
國美館林志明館長(中)與參展團隊自然洋行曾志偉(右2)、草字頭國際黃偉倫(左2)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郊遊建築雙年展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