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撰文者:張家馨
美國國會大廈外示威的民眾們。圖/取自The Art Newspaper
國會大廈建築師辦公室的成員檢查建中是否有損壞。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上週三(1月6日)美國國會進行總統大選之認證程序時,一群人湧入國會大廈,在這期間,國會大廈內的藝術品受到催淚瓦斯及胡椒噴霧的襲擊,許多作品都要重新修復和清潔,不過幸好的是1826年新古典主義建築裡(美國國會大廈)的作品倖存了下來,沒有受到重大的破壞。
國會大廈發言人Erin Courtney表示,初步的評估,建築物的內部及維護的結構上,大部分的損壞為被擊碎的玻璃、踢壞的門以及隨意的塗鴉,但是部分雕像、壁畫及歷史悠久的板凳及最早就存在的百葉窗,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其損壞主要原因都是胡椒噴霧的沉積物,以及催淚瓦斯和滅火器的殘留物。其中美國第十二任總統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的大理石胸像上面也有疑似血液的紅色液體。
前總統扎卡里‧泰勒的大理石像上有著似乎是鮮血的紅色液體。攝影:Jason Andrew。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現年77歲的沃藍寧(Barbara Wolanin)博士,她從1985年開始擔任國會大廈的建築師事務所的策展人,一直到2015年才退休。她負責該大廈的建築物及藝術品保存,她說:「國會大廈中的藝術品基本上都在展出,大廈本身就是個藝術品且充滿了歷史,假使暴亂分子毀損了約翰・特朗布爾(John Trumbull)在1800年初描繪美國爭取自由的《獨立宣言》或是毀了馬丁·路德·金恩(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銅像,這該如何是好? 」
芭芭拉·沃拉寧(Barbara Wolanin)博士是國會大廈建築事務所的30年策展人,於2006年在大樓裡擺姿勢。攝影:Bill Clark。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John Trumbull的畫作《Surrender of Lord Cornwallis》在上週三(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被闖入時倖免於難。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白天的美國國會大廈圓頂,由Thomas U. Walter設計。圖/取自Architect of the Capital。
國家雕像大廳,裡面有35尊著名的雕像,其中包含了薩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和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而國會大廈的收藏還包括了Thomas Crawford(美國雕塑家,對美國國會大廈眾多藝術品的貢獻而聞名)、Constantino Brumidi(歷史畫家,大廈的壁畫即為他的創作)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
該大廈作為地方的歷史記錄,在大廈大廳的走廊中,由艾倫·考克斯(Allyn Cox)創作了一系列壁畫,天花板上裝飾著大樓最初65年有8個里程碑事件,以及1793年至1995年期間被任命為國會大廈建築師的9個人的畫像。
Constantino Brumidi的作品《The Apotheosis of Washington華盛頓的神化》。圖/取自Architect of the Capital。
國家雕塑大廳,整個收藏包括50個州貢獻100尊雕像,目前展出共35個。圖/取自Architect of the Capital。
在沃藍寧任職的這段期間她花了三十多年照顧所有的藏品,卻因此次的暴動,民眾任意地闖入國會大廈,將具有歷史的門窗打破、穿過國家雕像大廳,在裡面任意破壞,這也是國會大廈的藏品首次受到如此規模的威脅。
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並且破壞大廈具有歷史的門窗以及玻璃。攝影:Jason Andrew。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暴動分子砸碎國會大廈窗戶。攝影:Alex Wong。圖/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國會大廈的建築師及大廈警察的詳細損失評估尚未發布,但策展人認為這座建築裡珍貴的藝術品,雖然目前似乎尚未遭受到重大的破壞,「但情況也有可能更糟」。
隔日,一些歷史保護主義者他們討論了這次的破壞,包括了是否應該將當天的一些東西保留下來作為紀念碑
Anthony Veerkamp(全國歷史保護基金會前政策制定總監)表示,一些實質上的損害應保留起來,用以提醒我們的古蹟、機構、還有我們的價值觀都是脆弱且容易受影響的,必須不斷的受到保護和照顧。
川普的支持者坐在眾議院南希·佩洛西議長辦公室內。圖/取自Artnet
資料來源:The Art Newspaper, The New York Times, BBC News, Artchitect of the Capital, Artnet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新營波光節閃耀北臺南,串聯新營特色空間,豐富文化體驗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展商名單公布,匯聚45家國內外展商於台南晶英酒店盛大登場
風動生華,雕塑蘊詩—李光裕雕塑中的動靜巧配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角逐年度大獎
從終止DEI到進口關稅提升:川普新政將會對美國文化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畫廊協會年度重點規劃:新會所將啟用,融合33年經驗傳承,旨在打造藝文產業專業交流基地
朱銘美術館「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柏林開展,重新詮釋臺灣當代雕塑的今昔與未來
Art Central 2025 參展畫廊與藝術家亮點出爐!迎接第十屆里程碑,將呈現超過 100 間畫廊及備受期待的異體雕塑與藝術裝置
美國著作權局最新發布的政策報告 為延綿不休的A.I.創作爭議做出了回應與規範
臺灣首位領有兩岸執照的拍賣官游文玫,新書《拍賣場的人生故事》揭密一槌破億的藝術拍賣官幕後驚奇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電影藝文跨界張碩尹工作室聯手爆炸理論,合製互動電影裝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 登上美國 SXSW 西南偏南藝術節全球首映
2025-02-19|撰文者:張碩尹工作室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