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電影藝文跨界張碩尹工作室聯手爆炸理論,合製互動電影裝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 登上美國 SXSW 西南偏南藝術節全球首映
2025-02-19|撰文者:張碩尹工作室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張碩尹工作室聯手英國藝術團體爆炸理論(Blast Theory),以互動電影裝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登上美國 SXSW 西南偏南藝術節 未來藝術與文化計畫,為該新作的全球首映!展期將於2025年3月7日至15日。
西南偏南藝術節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節與文化商業展會之一,其範圍涵括獨立電影首映、音樂表演、主題論壇與XR互動科技/媒體展示等,實為重要的文化與新創企業的交流盛會,許多創作者都藉此場域展現其新作和科技,藉此媒合與推廣出去。
劇照:《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影片由夏騰宏與柯念萱主演,圍繞著圍繞著一個在災難中破碎崩解的婚姻故事。圖 / 張碩尹工作室提供。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由藝術家張碩尹與Matt Adams設計規劃,影片由導演蔡弦剛執導,實力演員夏騰宏與柯念萱主演,背景設定在一間台灣老公寓,文本圍繞著一個在災難中破碎崩解的婚姻故事。然而有別於傳統的線性觀看方式,團隊打造出一個特別的觀看空間,地板上以白色地線貼出公寓的平面圖,當觀眾走到不同房間時,牆面投影錄像則呈現該房間的正在發生的故事,觀眾透過畫面和視角的切換,拼湊出故事的全貌。本作品不只挑戰觀眾既有的觀看習慣,觀眾也將透過彼此合作與協商,打造出一個新型態的觀看體驗。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劇照。圖 / 張碩尹工作室提供。
張碩尹與爆炸理論的初次接觸可以回溯到2016年。當時爆炸理論剛推出手機遊戲《Karen》與沈浸式劇場《In Operation Black Antler》,同時也在籌備丹麥與英國兩地發生的《2097: WE MADE OURSELVES OVER》。而彼時還年少的張碩尹作為工作室的進駐藝術家,在爆炸理論的工作室裡兜兜繞繞,並從中觀察到,藝術計畫除了成為展覽中的展示品之外,還能夠成為溢出社會建制的「事件」。而藝術家能夠透過藝術計畫之靈活與機動性,連結各形各色的人事物,進一步能夠成為寬廣世界溝通的管道。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劇照。圖 / 張碩尹工作室提供。
這個經驗不只影響了張碩尹工作室後續製作無人互動劇場《如果》、手機遊戲《她與你與她的戀愛》,以及互動電影《渦UZU》,也牽起張碩尹工作室與爆炸理論的情誼。
2023年,張碩尹工作室提出和爆炸理論的合作邀請。雙方花費超過一年多的時間前期討論後,爆炸理論共同創辦人Matt Adams實際來台,與張碩尹工作室共赴北投拍攝,並由兩方協作後期製作。雙方一同在劇本、分鏡與互動架構迷失、在各種技術迷宮遊走,一起挑戰過去沒有的作品形式。這個計畫不僅是雙方合作的初體驗,也彷彿像是一場對於彼此人生的拷問。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由British Underground和英國藝術委員會製作,得到英國文化協會的合作支持,以及還英國文化協會/BFI旅行獎學金和台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NCAF)跨域藝術創新專案的額外支持,並在2025年3月於西南偏南藝術節未來藝術與文化計畫首次發表。
主創團隊合影:左起藝術家張碩尹、鄭先喻、Matt Adams、工作室經理王芮瑀、音樂家許德章與導演蔡弦剛。圖 / 張碩尹工作室提供。
爆炸理論 Blast Theory
爆炸理論是由 Matt Adams 和 Nick Tandavanitj 領銜的藝術團體,其藝術主要關注與大眾文化的參照,並運用新的技術製作表演、遊戲、影片、應用程式和裝置藝術。
他們的作品以探索社會和政治問題為主,但常常又把觀眾放在非日常,甚至有點不安的情狀,如2011年受邀自台北數位藝術節的作品《觀看的機器》,就曾邀請台灣觀眾一起參與搶銀行的遊戲。互動是爆炸理論創作的重點,他們透過互動的設計邀請人們思考、體驗事物;而遊戲也是他們常使用的媒介,藉由線上線下的整合,交織出新的現實。
爆炸理論曾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節的金尼卡獎(Golden Nica)、白南準藝術中心獎,與美國電玩發展類的獨立獎等;並曾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翠貝卡電影節,作品呈現於東京ICC、柏林Hebbel am Ufer、倫敦巴比肯中心,四次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並曾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Live Culture Screen系列中擔任策展人。
張碩尹工作室 Ting Tong Chang Studio
自2019年創立,工作室著重遊戲與藝術批判性。透過創造多重感官感受的互動界面,帶給玩家沈浸式遊戲體驗,玩家通過簡單的操作進入獨特的敘事環境,並由此反思人與科技和社會的關係。這些計劃為對商業遊戲的美學批判——如此以消費者慣性為中心的意識形態,遮掩了玩家與藝術家、遊戲設計師之間的對話。
張碩尹工作室的展歷包括康普頓弗尼美術館(英國)、惠康基金會(英國)、安養公共藝術計畫(韓國)、廣州三年展、台北雙年展、山口情報藝術中心(日本)。重要獎項包括台新藝術獎、台北美術獎、香港Art Central博覽會新晉精英大獎、英國VIA藝術大獎、英國Gilbert Bayes獎。作品受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洪建全基金會(台灣)、アウラ現代藝術振興財団(日本)、赫爾佐格·達席爾瓦基金會(西班牙),與亞洲歐洲私人收藏。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拍攝側記。圖 / 張碩尹工作室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 VIP 預展直擊!看見南台灣獨有的藏家面貌,品味古今交會、東西薈萃的藝術能量
泰德美術館「Turner 250」6月來台!「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將於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高達80件真跡
初春走進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與古都文化的共鳴
忠泰美術館再推跨域實驗性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邀姚仲涵與吳季娟共創,顛覆跨界合作定義
富邦美術館推出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首次在台個展!更合作金曲歌后張清芳錄製語音導覽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上):協作與合作的力量,奇美博物館的策展之道
俄烏戰爭下烏克蘭文化遺產受創,川普政府上任後深陷資金凍結困境
全球當代藝術市場腳步放緩,藝術新秀崛起:Artprice《2024年當代藝術市場報告》摘要與評析
陽春麵研究舍「宇宙探索號.啟航」獲北師美術館第五屆「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重探藝術與科學的邊界
北美館新展「黑潮:賴純純回顧展」 集結藝術家近五十年創作藝淬,盛綻生命之存在與變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時事觀點扣留聯邦資金的壓力下 「Black Lives Matter」大幅壁畫遭拆除,華盛頓街區面臨政治現實與象徵性抗議間的權衡
2025-03-18|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