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洪建全基金會許哲瑜李亦凡李奧森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洪建全基金會欣然宣佈,今年 4 至 5 月將於臺北密集推出三檔重量級當代藝術計畫,集結影像裝置、動畫錄像與現場演出,匯聚國際與在地資源,在短短 60 天內為城市注入前所未見的創作能量與全球焦點。

首先獲得洪建全基金會與 Rijksakademie 合作之「國際駐學計畫」獎助的首位藝術家許哲瑜,將帶著荷蘭駐村期間的創作成果返臺,並於 4 月 18 日起,在洪建全基金會發表個展「災變論——許哲瑜個展」。此外,在 5 月 9 日至 11 日即將登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基金會繼去年以文化夥伴身份參與後,將於今年在公共展區策劃「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精選其 2020 至 2023 年的重要影像作品,回顧其自製影像工具的創作脈絡,並呈現其最新創作發展方向。一年一度的「問問題計畫」亦將突破以往侷限於視覺藝術的範疇,首次跨足現場藝術,委託藝術家李奧森創作現場藝術作品「Stereoblind」,並首度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於5月10日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中首度公開呈現。

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表示:「這是基金會首次於同一時期推出三種不同類型的創作和展演,希望國際觀眾能透過這些計畫認識臺灣當代藝術的多元樣貌,也讓本地觀眾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和國際視野,重新思考當代藝術的邊界與創造力。」
三大計畫一覽 :

許哲瑜「災變論」:身體掃描與影像重構,建構災難記憶的副本

由洪建全基金會與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Rijksakademie)合作推動的「國際駐學計畫」,自2023年起啟動,許哲瑜為此計畫第一位獲獎助的藝術家,並在駐村期間創作「災變論」系列作品,歷經歐洲的階段性發表後,在今年即將帶著完整成果返臺展出,4月18日起於洪建全基金會舉辦「災變論——許哲瑜個展」。
「災變論」展覽由許哲瑜與陳琬尹共同創作,延續與刑案掃描團隊的長期合作,從數位手段重建身分的工作方法中取得創作靈感,並結合新聞媒體上進行中的戰爭與災難的兒童影像,參照團隊過往於事件現場中以結構光3D掃描(Structured Light Scanner)受害兒童軀體的資料庫,將真實的身體數據在重新組裝、調整後,結合動態捕捉技術,創造虛擬的錄像場景與兒童角色模型。這些影像模型成為災難後靈魂遠離的身體副本,作為記憶外在變化的特殊媒介,透過兒童型態設定,隱喻未社會化的純真暴力與災難。

許哲瑜《幻術遊戲》,2024(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洪建全基金會與Rijksakademie的國際合作,為臺灣民間非營利組織首例。作為世界頂尖藝術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給予駐村藝術家從技術至理論全面性的創作支援,申請的藝術家們須通過如美國常春藤名校般的激烈角逐以成為駐村藝術家,在洪建全基金會與Rijksakademie所合作的「國際駐學計畫」中,若有臺灣籍、以臺灣為長居地,或創作主題與臺灣高度相關的青年藝術家申請駐村獲選,將有機會獲得洪建全基金會的贊助,支持其駐村計畫,希冀在臺荷雙機構的支持下,扶植臺灣藝術家運用國際專業資源發展創作。

「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於台北當代:從遊戲引擎到AI,對話國際觀眾

長期獲得洪建全基金會支持的藝術家李亦凡,將於2026 年代表臺灣館參展第 61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為此,洪建全基金會策畫「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透過其2020至2023 年的精選影像作品,回顧他如何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語言與敘事方法。此特映作為臺北市年度特展「Taipei Node 節點台北」的展區內容,5月9日至11日將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公共展區呈現,展現融合 AI 與本土文化的創作語彙。

李亦凡從遊戲引擎與「實時影像」出發,開創當代影像創作的可能性。此次迷你回顧展呈獻三部作品——《Rewiring》(2020)、《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2021)和《難忘的形狀》(2023)。從數位科技、網路資訊到人工智慧,藝術家以充斥冷僻知識與個人囈語的後設敘事,將技術革命的理想與失落共冶一爐,並進一步延伸至其當前創作:在來勢洶洶的AI發展趨勢下,關於人類創造超我後所面臨的存在難題之本質性探問。

李亦凡於2024年獲頒洪建全基金會第八屆「銅鐘藝術賞」,同年入選荷蘭 Rijksakademie 駐村藝術家,並由基金會提供獎學金以支持其在荷蘭的創作生活。他也是2024年「金穗大獎」與2022年「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項的得主,現於荷蘭駐村,持續發展「銅鐘藝術賞」的委託新作。 

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2021(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李奧森「Stereoblind」於北美館:以無框架演出摹寫當代精神輪廓

洪建全基金會 2025 年「問問題計畫」,以「FIX or FLUX?」為年度核心提問,委託活躍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領域的藝術家李奧森,創作全新現場藝術「Stereoblind」作品,突破以往視覺藝術範疇,編創緩慢流轉的暫時性情境,於公共空間中展開,並不設固定觀眾席,觀眾皆可自由遊走、觀看。此次「問問題計畫」將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並於5月10日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中首度公開呈現。

「Stereoblind」(立體失明)原意為無法透過雙眼形成立體視覺的生理現象。藝術家以此為隱喻,試圖描繪當代社會中人際關係辨識系統的偏移與失效。當穩固的假設鬆動、秩序崩解,原有的參照點模糊不清,個體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重新定位?

本作在空間中的線條、質地、輕重,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形塑一種無法單憑視覺即可掌握的感知場域,引導觀者進入介於凝視與分心、接近與疏離、信任與錯覺之間的情境,以此摹寫當代社會在自我、他人與集體之間折衝塑形的動態精神輪廓。

李奧森「Stereoblind」,2025(攝影劉璧慈,圖片由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三檔計畫將自4月中旬起陸續發表,匯聚當代藝術的結構性思考、場域實踐與未來預想,形構60日內三個節點交錯的創作網絡。

展演資訊

▌「災變論——許哲瑜個展」——Hong X Rijksakademie 國際駐學計畫
藝  術  家|許哲瑜
展        期|2025年4月18日至6月14日(周一至周六,11:00—18:00)
地        點|洪建全基金會(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 9 號 12 樓)
主辦單位|洪建全基金會
多媒體設備贊助|台灣松下電器 Panasonic Taiwan

▌ 「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 」——洪建全基金會 X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共同主辦「Taipei Node 節點台北 」臺北市年度特展
藝  術  家|李亦凡
展       期|2025年5月9日至5月11日(貴賓預展5月8日)
地       點|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購       票 | https://shorturl.at/yrWlk
主辦單位|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洪建全基金會 
贊助單位|臺北市文化局
多媒體設備贊助|台灣松下電器 Panasonic Taiwan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X 洪建全基金會「Stereoblind」
藝  術  家|李奧森
演出日期|2025年5月10日 14:30、19:00(共兩場次)
地        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大廳、一至二樓樓梯、二樓旁平台(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洪建全基金會
多媒體設備贊助|台灣松下電器 Panasonic Taiwan

洪建全基金會 Hong Foundation 
洪建全基金會成立於臺灣戒嚴時期的 1971 年,五十多年來對教育和文化的支持,既是一個家族的精神財富,也等同於臺灣社會文化的資產。
70 年代,洪建全基金會以《書評書目》雜誌開啟了文學評論的先聲;並首開當時臺灣新局,以臺灣收藏最豐的音樂黑膠唱片和電影資料,帶起了臺灣民俗音樂的復興;在臺灣經濟成長指數激增的 80 年代,基金會以「文經學苑」開創了人文與企業合一的先河;90 年代以「敏隆講堂」為名設立的現代學堂,人人在此學習文史哲藝課程與深度閱讀。
自 2014 年起,洪建全基金會透過委託及直接贊助,開啟了一系列支持當代藝術的計畫。其中一項贊助計畫即「銅鐘藝術賞」,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遴選具獨特視野的藝術家,基於其創作理念給予百萬獎金的肯定,並支持其創作計畫的執行與發表。
十多年來,洪建全基金會在拔擢年輕藝術家上不斷積累,為其發展國際藝術生涯提供養分,並於 2022 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合作舉辦展覽「轉接器Transistors」,呈現至今支持過的十余位藝術家之作品。2023年,洪建全基金會更與全球知名的荷蘭藝術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合作,設立洪建全基金會獎學金,以期結合該機構在研究和實驗上的豐富資源,為藝術創作帶來專業上的突破及深入思考。
透過洪建全基金會多面向的贊助,基金會旨在持續為藝術生態挹注能量,深入培育「創作文化」的核心目標。我們的使命是:滋養一個「讓前衛文化進展的力量滲透到產業及社會中」的環境;讓創作成為企業、產業和社會的養分和動力。
基金會網址:https://hongfoundation.org.tw/

洪建全基金會許哲瑜李亦凡李奧森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