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藝術家李亦凡獲第八屆「銅鐘藝術賞」 觸探AI工具和創作之間的未開之地

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李亦凡覓計畫AI

2024-07-24|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憑藉對影像創作的實驗精神與敘事張力的敏銳掌握,2024年度第八屆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由藝術家李亦凡獲得,並預計於2025年發表新作。

洪建全基金會將頒予獎金100萬元,肯定他以自製影像技術開創當代影像可能性的創作實踐。基金會執行長張淑征表示:「李亦凡的創作具有獨特的敘事風格,將技術革命中的理想與失落融於冷僻知識與個人囈語之間,引領觀者觸探虛擬與真實、科技工具與道德問題的模糊界線。」

▲2024年第八屆「銅鐘藝術賞」得主李亦凡(圖片由汪正翔攝影,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銅鐘藝術賞」,乃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個人贊助之獎項,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以委託創作的形式支持其藝術實踐。自2018年起,銅鐘藝術賞的得主分別為許家維、鄭先喻、林沛瑩、致穎。本屆得主李亦凡表示:「非常感謝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對我來說這是藝術職涯現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肯定與支持。在新作中,我將持續探索當代科技與人的關係。」

繼2022年獲得台新視覺藝術獎後,李亦凡再以錄像作品《難忘的形狀》獲得2024年金穗大獎,與此同時,李亦凡也通過了本年度的Rijksakademie徵選,將於九月前往荷蘭駐村,進一步打開國際舞台。

▲藝術家李亦凡作品《難忘的形狀》, 2023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李亦凡自2019年起嘗試以遊戲引擎搭配「實時影像」手法進行影像創作。從《important_message _360.mp4》談論資訊爆炸下人的生命狀態,到《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數位人之姿揭露數位人身分背後的商品本質。本次的新作,李亦凡將延續對於當今數位創作者與創作軟體之間關係的討論,並聚焦於幾個方向,包括:當今逐漸從「產品消費者」演變為「服務使用者」的創作者與創作軟體之關係;軟體中因應新添加的AI生成功能,而內建的使用條款限制,以及大數據回流而形成的「化約」問題等。

▲藝術家李亦凡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 2021(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隨著生成式AI技術及軟體的普及,生產工具的本質也在悄悄地改變,連帶影響著創作者的生產方式,以及當中的倫理爭辯。預計於2025年展出的新作,李亦凡將秉其一貫的黑色幽默,引領觀眾在陣陣歡笑與苦笑之中,一窺當前正在發生,或即將重建的新型態生命政治。

「洪建全基金會」Hong Foundation

洪建全基金會五十年來對教育和文化的支持,既是一個家族的精神財富,也等同於台灣社會文化的資產。

1953年,礦工之子洪建全先生創立了「國際牌」這個家電品牌,1962年,洪建全與松下幸之助合資成立「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的1971年,洪先生很有遠見地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致力於提倡教育和文化。

七〇年代,洪建全基金會以《書評書目》雜誌開啟了文學評論的先聲;並首開當時台灣新局,以台灣收藏最豐的音樂黑膠唱片和電影資料,帶起了台灣民俗音樂的復興;在台灣經濟成長指數激增的八〇年代,基金會以「文經學苑」開創了人文與企業合一的先河;九〇年代以「敏隆講堂」為名設立的現代學堂,人人在此學習文史哲藝課程與深度閱讀;到了2000年後期,透過委託及直接贊助,支持跨越各學科領域、當代藝術家的「覓計畫」,正式啟動;2023年更與荷蘭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合作設立台灣藝術獎學金計畫,作為國際合作的開端。在基金會多元經營又不斷開展的精神裡,始終有個核心價值是:藉著支持當代創作者來激發「創作文化」;創作者以作品來表達他們持續求新求變的典範。

過去五十年來,基金會影響了各領域的作家、音樂家、電影製片人、編舞家、藝術家……,自初期的陳達、雲門舞集、楊弦,到黃翊、許家維、鬼丘鬼鏟等等,持續不斷地支持台灣傑出的藝術創作者。

延續洪建全基金會之開創性傳承至下一個五十年,我們決心擴展並整合不同概念的多元發展,透過多面向的贊助,為當代深耕創作者的生態系統,深入培育「創作文化」的核心目標。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追求並擁護整體性、跨學科、未來創造者和創造未來者的理念所驅動的社會。因為,沒有創造者,就沒有文化,也就沒有未來。

基金會網址:https://hongfoundation.org.tw/

「銅鐘藝術賞」Tung Chung Prize

銅鐘藝術賞是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每年捐贈100萬元,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延續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播種」精神,由副董事長張淑征負責策劃,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的實踐。2018年得主為長期關注亞洲冷戰時期歷史、擅長記憶敘事的藝術家許家維;2019年得主為專注於思考當代科技、人類行為與人性情感矛盾的藝術家鄭先喻;2020得主為將藝術結合生物科學,探索人類與病毒疆界的藝術家林沛瑩;2023年得主為長期考察技術和媒體關係的藝術家致穎。

銅鐘藝術賞網站:https://projectseek.hongfoundation.org.tw/tung-chung-prize

▍2018「銅鐘藝術賞」許家維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Giant Panda, Deer, Malayan Tapir and East India Company」影片 https://reurl.cc/odaKmj

▍2019「銅鐘藝術賞」鄭先喻

「{同化者Assimilator}」影片 https://reurl.cc/MdlMDk

▍2020「銅鐘藝術賞」林沛瑩

「互生Inter-(Being) — 林沛瑩個展」影片 https://reurl.cc/EXbVVm

▍2023「銅鐘藝術賞」致穎

「鬼魂與深藍海 Ghost in the Sea — 致穎個展」

▍2024「銅鐘藝術賞」李亦凡

李亦凡居住與工作於台北,作品透過幽微的黑色幽默的手法探索數位時代之下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近年使用遊戲引擎中自製的影像工具,以一人劇組的方法即興地搬演影像生產技術背後的故事。近年來先後接受國藝會「WSAD」、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瘋狂影像工具」等計畫支持,以機造電影做為研究對象,開發一系列基於「遊戲引擎」的影像創作工具,並透過這一工具完成《important_message_360.mp4》、《rewiring》、《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難忘的形狀》等作品,參與「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01_LOVE 愛情數據—2020臺北數位藝術節」、「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小世界—2023台北雙年展」等展出。

李亦凡個人網站:https://cargocollective.com/LIYIFAN

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李亦凡覓計畫AI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3第七屆「銅鐘藝術賞」揭曉!藝術家致穎獲殊榮

2023-01-16|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