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時事觀點

洪建全基金會第七屆銅鐘藝術賞,「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探討技術發展與勞動控制體系間的錯綜關係

洪建全基金會第七屆銅鐘藝術賞鬼魂與深藍海致穎

2024-03-13|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洪建全基金會第七屆「銅鐘藝術賞」展覽將於3月29日開幕,3月30日至5月12日對公眾開放。本屆得主致穎於2019年曾獲西班牙哈恩內夫肯基金會與米羅基金會頒發年度LOOP錄像藝術首獎,此次「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將由洪建全基金會主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協辦,於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出委託創作全新錄像、VR、裝置等共7組新作。

致穎《鏈結》,影像裝置作品畫面。圖/致穎提供

「銅鐘藝術賞」為洪建全基金會的藝術贊助獎項,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以委託創作的形式支持其藝術的實踐。今年度第七屆銅鐘藝術賞,延續對世界變動環節的關注,頒予長期考察技術和媒體關係的藝術家致穎。本次「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則帶領觀眾前進非洲島嶼模里西斯。作為19世紀歐洲航海帝國分發勞動資源的中轉站,模里西斯曾經是轉運華人苦力的樞紐,如今也成為海洋權力競奪的重要據點。

致穎《鏈結》,影像裝置作品畫面。圖/致穎提供

隱藏在展題「鬼魂與深藍海」之下,藝術家提供了兩重意義來理解散佈於非亞海洋(Afrasian Sea)中的「鬼魂」:在全球化建制中被忽略的華人角色;以及在如同神經通路的海底電纜中所傳輸的信息。模里西斯現設立有一苦力博物館,展示了許多由殖民者所拍下的苦力肖像,作品《攝像機(65)》則透過其中華人苦力的肖像,對這一段歷史挾帶的政治、身分議題展開提問。作品《電纜》則分別以3D列印實體電纜、平面繪製電纜剖面圖,以及國際海底電纜的地圖資料,三種視角帶領觀眾看見現今乘載全球九成數據流量的海底電纜,以及它們是如何以潛伏的姿態,登陸非亞海洋沿岸。作品《智慧城》則以圖像陳列的方式,解構近年以大型科技公司為首,透過「智能」與「安全」的概念所建構的「智慧城市」,並為其「發行」紀念幣,而這些智慧城市的擘畫,則隱隱回應了全球化以來跨越海洋的帝國敘事。

致穎《電纜》,3D列印掃描畫面。圖/致穎提供

VR作品《蕉色海》聚焦在苦力貿易中在海上航行的貨物船,以聲響研究出發,發展成一件沈浸式的紀錄影像作品。最後,以六角形魔法陣形式呈現的三頻道錄像裝置《鏈結》,則是本次展覽中的核心作品。主要的拍攝場景為位於模里西斯首都路易港唐人街中的南順世襲大廈,該建築為結合商業、辦公與住宅的華人會館,最早於十九世紀中由客籍華人契約工與商人所建立,這類型的會館除了為移民提供支持與照護外,同時也是物質資源與資訊交互流動的場所。本作品將與生活於大廈中的年輕舞者進行合作,這些舞者每週來到大樓頂部的公共空間練習街舞與傳統舞蹈,並與其他同伴進行交往,無形之間塑造了一種在地的身份認同。致穎揉合「駭客任務」的人物形象、客家戲曲的元素,以不同建築空間作為背景,設計一場融合不同舞蹈風格的表演,來探討苦力歷史的影響與移民後代對身份的思考。

致穎《鏈結》,影像裝置作品畫面。圖/致穎提供

在2024年度,銅鐘藝術賞「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持續向觀眾展示非亞海洋之上從未間斷,卻被刻意忽略或遮蔽的事實與衝突。穿過致穎作品中鮮明的影像、語言風格,觀眾或可一探在深藍海之下,技術的發展與勞動力控制體系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展期自3月30日至5月12日止。

致穎《鏈結》,影像裝置作品畫面。圖/致穎提供

▍「鬼魂與深藍海」展覽資訊
藝術家|致穎
展 期|2024年3月30日-5月12日(週二~週日,11 am – 6 pm )
地 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Art Space III,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座 談|2024年4月27日(六)15:00-17:00
地 點|洪建全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關於藝術家」
致穎居住和工作於臺北與柏林。其創作關注全球南方跨現代性、後殖民身份以及當代圖像技術,常運用聲響、音樂和動態影像等媒材構建獨特的敘事語彙,以另類的觀點思考人類生存狀態與生態環境間的關聯性,近年作品多探討非洲、亞洲地區及非亞海洋間族群以及技術交流的特殊歷史境況。致穎的創作曾經在許多國際性的藝術機構展出,包含布魯塞爾WIELS美術館、首爾Art Sonje Center善宰藝術中心、n.b.k.新柏林藝術協會、巴黎Centre Pompidou龐畢度中心、上海PSA當代美術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臺北MoCA當代藝術館、TFAM臺北市立美術館等。此外,他的影像作品也曾於許多影展放映,包含瑞士盧卡諾影展、德國柏林影展、荷蘭鹿特丹影展、臺北金馬影展、臺北電影節等。2023年獲臺灣洪建全基金會頒發銅鐘藝術賞,2019年獲西班牙哈恩內夫肯基金會與米羅基金會頒發年度LOOP錄像藝術首獎,同年也入圍德國柏林藝術獎。他是臺灣藝術團體復興漢工作室成員之一,同時主持RLIS影響研究室,專注於媒體技術與圖像政治研究。

▍「「洪建全基金會」Hong Foundation 
洪建全基金會五十年來對教育和文化的支持,既是一個家族的精神財富,也等同於台灣社會文化的資產。
1953年,礦工之子洪建全先生創立了「國際牌」這個家電品牌,1962年,洪建全與松下幸之助合資成立「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的1971年,洪先生很有遠見地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致力於提倡教育和文化。
七〇年代,洪建全基金會以《書評書目》雜誌開啟了文學評論的先聲;並首開當時台灣新局,以台灣收藏最豐的音樂黑膠唱片和電影資料,帶起了台灣民俗音樂的復興;在台灣經濟成長指數激增的八〇年代,基金會以「文經學苑」開創了人文與企業合一的先河;九〇年代以「敏隆講堂」為名設立的現代學堂,人人在此學習文史哲藝課程與深度閱讀;到了2000年後期,透過委託及直接贊助,支持跨越各學科領域、當代藝術家的「覓計畫」,正式啟動;2023年更與荷蘭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合作設立台灣藝術獎學金計畫,作為國際合作的開端。在基金會多元經營又不斷開展的精神裡,始終有個核心價值是:藉著支持當代創作者來激發「創作文化」;創作者以作品來表達他們持續求新求變的典範。
過去五十年來,基金會影響了各領域的作家、音樂家、電影製片人、編舞家、藝術家……,自初期的陳達、雲門舞集、楊弦,到黃翊、許家維、鬼丘鬼鏟等等,持續不斷地支持台灣傑出的藝術創作者。
延續洪建全基金會之開創性傳承至下一個五十年,我們決心擴展並整合不同概念的多元發展,透過多面向的贊助,為當代深耕創作者的生態系統,深入培育「創作文化」的核心目標。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追求並擁護整體性、跨學科、未來創造者和創造未來者的理念所驅動的社會。因為,沒有創造者,就沒有文化,也就沒有未來。
基金會網址:https://hongfoundation.org.tw/

▍「銅鐘藝術賞」Tung Chung Prize
銅鐘藝術賞是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每年捐贈100萬元,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延續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播種」精神,由副董事長張淑征負責策劃,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的實踐。
銅鐘藝術賞網站:https://projectseek.hongfoundation.org.tw/tung-chung-prize/
▍2015年-張翎
▍2016年-陳冠中
▍2017年-畢飛宇
▍2018年-許家維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影片 https://reurl.cc/VNnLQy
▍2019年-鄭先喻
「同化者-鄭先喻個展」影片 https://reurl.cc/bDe9y3
▍2022年-林沛瑩
「互生-林沛瑩個展」影片 https://reurl.cc/qraLXq

洪建全基金會第七屆銅鐘藝術賞鬼魂與深藍海致穎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