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畫廊主策展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2025-04-0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由瑞銀集團呈獻,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2025年5月9日至 1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5月8 日為VIP預展暨開幕式)。本屆展會將聚焦於台灣在地豐富的藝術風貌並放眼國際藝術脈動,由國際頂級藝廊,呈現最優質的藝術作品、大型公共裝置及藝術計畫,為藏家與藝術愛好者提供豐富的觀展體驗。今年亦將攜手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展現台灣充滿活力的藝術及文化生態。早鳥票現正熱售中!
Courtesy Taipei Dangdai 圖/台北當代提供
Courtesy Taipei Dangdai 圖/台北當代提供

台北當代秉持著一直以來的承諾,邀請來自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頂級藝廊促進台灣與國際藝術界的交流。本屆展會將有三個主要展區。「當代網域」(Galleries)透過遴選委員會的評選為來自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知名藝廊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台。再次參展的藝廊包括: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Kaikai Kiki Gallery、大田秀則畫廊Ota Fine Arts和澡堂畫廊SCAI THE BATHHOUSE,同時亦有首次加入展會的Karsten Greve及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藝廊。在台北具有領導指標的藝廊,包括:耿畫廊Tina Keng Gallery、大未來林舍畫廊Lin & Lin Gallery、亞洲藝術中心Asia Art Center、采泥藝術Chini Gallery、亞紀畫廊Each Modern、谷公館MICHAEL KU GALLERY和TKG+ 也將強勢回歸。往年備受矚目的「新生維度」(Edge)展區聚焦再現,該展區致力於邀請藝廊展出一或二位新生代或新銳藝術家的全新作品。今年亮點包括今格空間(Ginkgo Space)展出宋拓(Song Ta) 的作品,以及科馬畫廊(COMA)呈現Kieren Karritpul的傑出新作。全新展區「藝韻匠心」(Embody),是聚焦於當代藝術、工藝與設計相結合的特別展區,專注於探索物件、材質與技藝交匯之下,藝術、工藝與設計等元素在亞洲當代文化脈絡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Soluna Fine Art和ARTCOURT Gallery將成為該展區的領銜藝廊,為觀眾帶來一場跨界藝術的盛宴。
Almine Rech 阿爾敏・萊希,Tom Wesselmann, “Study for Great American Nude #95”, 1967-75 Signed lower left, Pencil and colored pencil on paper, 22.2 x 25.4 cm, 38.7 x 41.3 x 3.2 cm (framed) © 2025 The Estate of Tom Wesselman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Image Courtesy of the Estate of Tom Wesselmann and Almine Rech. Photo: Dan Bradica.
Soluna Fine Art, Pyun Yae-Rin, “Poem for Ephemeral Moments 241012/2”, 2024, Stoneware, porcelain, stains, rock components, glaze, 30 x 17 x 34 cm. Image courtesy of Soluna Fine Art.

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國際評審團遴選傑出新銳藝術家

為表彰新銳藝術家於當代藝術領域的創新與突破,2025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Edge Artist Award),旨在表彰參與「新生維度」(Edge)展區的傑出新銳藝術家。由國際知名策展人及藝評家組成的評審團,以其獨到的眼光與專業知識,評選出最具潛力與創新思維的藝術家。得獎藝術家將於公眾開幕日5月9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並獲得獎金10,000美元,期待此獎項能夠激勵更多年輕藝術家勇於探索、挑戰自我,為當代藝術帶來更多元豐富的面貌。本屆評審團成員包括:賴香伶(新北市美術館館長)、李玉玲(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Stefano Rabolli Pansera(曼谷藝術廳暨考艾藝術森林創始總監Founding Director, Bangkok Kunsthalle & Khao Yai Art Forest)、Mark Rappolt(ArtReview & ArtReview Asia 總編輯)和X Zhu-Nowell(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暨首席策展人)。
Michael Ku Gallery 谷公館,Luo Jr-Shin, “Tomato Seeds Pass Through the Body and Germinate”, 2024, Fired sewage sludge, volcanic clay, acrylic medium, gauze, fiberglass, resin, pigment, approx. 40 x 49 x 6 cm (x12pcs), Commissioned by the 7th Changwon Sculpture Biennale 2024. Image courtesy of Michael Ku Gallery.RIVER ART GALLERY 大河美術,Peter Hong Tsun Chan, “Study for The Password”, 2025, Oil on Masonite, 30.5 x 40.6 cm. Image courtesy of River Art Gallery.

「斷電」與「節點台北」兩大展區 作品與在地和科技緊密連結

2025 台北當代將以兩大亮眼展區「斷電」與「節點台北」,展現台灣藝術界的豐沛能量與國際視野。台北當代再度攜手文化部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臺灣藝術家特展」,「斷電」包含三件由活躍於前瞻科技與當代文化的藝術家所創作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旅居巴黎的新媒體傳奇藝術家鄭淑麗,呈現一件數位動態影像裝置作品,展現不斷變形的自我肖像,對人工智慧的運作邏輯提出質疑與挑戰。藝術家蘇匯宇和新媒體藝術團體XTRUX的作品,結合了開源人工智慧工具和傳統影片製作,重新演繹出在媒體文化中展現的軍事宣傳。出身於傳統紙藝世家的藝術家張徐展,則以定格動畫敘述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生態環境變化,白蟻的飲食習慣改變並轉而食用人造電纜的故事。這三件作品傳遞出科技的出現,對我們當今文化所產生的震撼和迫切感知。

與洪建全基金會共同主辦,臺北市文化局贊助的臺北市年度特展——「 Taipei Node 節點台北 」,第一屆將呈獻立足於台北、影響力遍布全球的新生代藝術家李亦凡的迷你回顧展「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呈獻三部作品,從數位科技、網路資訊到人工智慧,藝術家以充斥冷僻知識與個人囈語的後設敘事,將技術革命的理想與失落共冶一爐,並進一步延伸至其當前創作:在來勢洶洶的AI發展趨勢下,關於人類創造超我後所面臨的存在難題之本質性探問。
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作品照,2021。圖/藝術家提供

「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

致力於完成為藝術人士打造一個對話平台的使命,台北當代2025主辦精心策畫的講座與論壇,首場重量級講座《策展的幻鏡》將於4月13日舉行,邀請到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策展人與文化思想家——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奧布里斯特以其前瞻性的藝術視野和對文化未來的深刻洞察聞名,數十年來與全球最傑出的藝術家、建築師、科學家與音樂家對話,激發無數創新思維。這場重量級講座,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思想盛宴。講座資訊請至: https://taipeidangdai.com/ 。本次活動由明維教育基金會贊助呈現。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圖/台北當代提供

2025年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期間舉辦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系列講座及座談,將聚焦於當今兩極分化與猜忌氛圍下,我們如何跨越文化與政治疆界,建立連結的重大議題。論壇以「緣線交織」(Braided Strands of Fate)為題,邀請重量級策展人及藝術思想家分享他們在地理、精神與物質三條脈絡的實踐與觀點。

其中一場「亞洲雙年展:當下與未來」,將邀請近期即將舉辦之指標性展覽的策展人,公開其研究成果。另外兩場座談會將探討藝術流通的物質性,其中一場探討數位藝術及其經濟模式,另一場則針對藝術、工藝及設計間的關係,提出嶄新的連結模式,呼應今年展會新增之「藝韻匠心」(Embody)展區。
Courtesy Taipei Dangdai 圖/台北當代提供

合作夥伴和特別企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年再度推出廣受歡迎的「文化夥伴」展區,為台灣領先的私人基金會及機構提供平台,向大眾分享其重要工作成果。今年的參與者包括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洪建全基金會,以及首度參展的金車文藝中心。此外,特別企劃還包含CINDY CHAO The Art Jewel的精彩作品展示。

瑞銀集團(UBS)連續第六年擔任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首席合作夥伴。其他合作夥伴包括BMW、麥卡倫(The Macallan)、Gaggenau、Gucci、CASETiFY、Koshi Café以及寒舍集團。
ARTCOURT Gallery,Yo Akiyama, “Fragment”, 2022, Stoneware, 45 x 39 x 15 cm. Photo by Kazuo Fukunaga. Image courtesy of ARTCOURT Gallery.
NF/NIEVES FERNÁNDEZ, Chiharu Shiota, “State of Being” [CS/S190103], 2019, Thread and metal, 35 x 62 x 134 cm. Image courtesy of NF/NIEVES FERNÁNDEZ.

早鳥票正式開賣 優惠票價63折起 敬請把握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上旬盛大開展,優惠票價63折起,敬請掌握優惠期間進行購票,藝術與文化愛好者不容錯過此一國際級盛會。購票資訊:Klook購票網址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表示:「過去六年來,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從台北的視角來觀察當代藝術的演變。今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我相信真正體現了這種根植於在地、放眼世界的寬闊視野。本屆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在地與國際、商業與策展、私人與公共領域匯聚一堂,是一個真正的十字路口。就我個人而言,我特別期待在台北迎接一些首次參展的頂尖藝廊,接待參加思想串流論壇的世界級策展人,並與世界分享一些特別傑出的公共數位藝術作品。我們將繼續向世界分享台灣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並將世界的目光聚焦台北。」
Sies + Höke, Andi Fischer, “LANDSCHAFTLICH STARK AUCH HIMMEL”, 2024, Oil stick and pencil on canvas, artist’s frame 180 x 140 cm, 183 x 143 cm (framed). Photo: Tino Kukulies. Image courtesy of Andi Fischer and Sies + Höke, Düsseldorf.
Kutlesa, Alexandre Wagner, “Laguna”, 2025, Oil on canvas, 100 x 80 cm.  © Alexandre Wagner.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utlesa. Photo: Ana Pigosso.

台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表示:「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我們十分期待且榮幸將世界一流的藝術作品、國際藝廊及訪客帶至台灣。我們期待藉此展現台灣藝術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並為台灣藝術界與國際提供更多跨文化的深度交流機會,充分體現台北當代作為文化與商業交流平台的重要角色。」

瑞銀財富管理台灣區負責人蘇韋毓(Henry Su)表示:「瑞銀很榮幸繼續擔任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首席合作夥伴,攜手呈獻這場充滿活力的當代藝術盛會,並打造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們始終堅守對亞洲創意發展的承諾,深信藝術不僅是情感和思想的表達,更是由專業淬鍊、以熱忱雕琢的匠心之作。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匯聚多元藝術聲音,為跨文化對話搭建橋樑,啟發創新思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契機,與全球藝術社群共創靈感交融的未來。」
Courtesy Taipei Dangdai 圖/台北當代提供

2025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參展名單

當代網域(Galleries)

 

3812畫廊

香港

燈塔・彼方

東京

阿爾敏・萊希

巴黎、布魯塞爾、倫敦、紐約、上海、摩納哥

Art Space 3

首爾

Artemis Gallery

里斯本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北京

BAUDOIN LEBON

巴黎、日內瓦

CHALK HORSE

雪梨

采泥藝術

台北

大象藝術空間館

台中

Dirimart

伊斯坦堡、倫敦

DOPENESS ART LAB

台北

杜夢堂

巴黎、上海

亞紀畫廊

台北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萊比錫、柏林

常青畫廊

聖吉米尼亞諾、北京、穆蘭、哈瓦那、羅馬、聖保羅、巴黎

GALLERY TARGET

東京

爍樂

台北、香港

K空間

成都

Kaikai Kiki Gallery

東京

Karsten Greve

聖莫里茲、巴黎、科隆

李裵畫廊

釜山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

MAKI Gallery

東京

馬克・斯特勞斯

紐約

谷公館

台北

月臨畫廊

台中

NF/NIEVES FERNÁNDEZ

馬德里

大田秀則畫廊

新加坡、上海、東京

PİLEVNELİ

伊斯坦堡、博德魯姆

大河美術

台中

澡堂畫廊

東京

SEOJUNG ART

首爾、釜山

Sies + Höke

杜塞道夫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香港、曼谷、首爾、新加坡

湯瑪斯 范戴克

紐約

耿畫廊

台北

TKG+

台北

夢工房

京都、香港、巴黎

 

藝韻匠心(Embody)

 

ARTCOURT Gallery

大阪、京都

Soluna Fine Art

香港、首爾

 

新生維度(Edge)

 

Katarina Janečková Walshe | Althuis Hofland Fine Arts

阿姆斯特丹

Kristoffer Ardeña, Monica Delgado | Artinformal

馬尼拉

Kieren Karritpul | 科馬畫廊

雪梨

Hyeon Su Jo | drawingRoom (dR)

首爾

Ana De Alvear, Hugo Bruce | Espacio Valverde

馬德里

宋拓 | 今格空間

上海、深圳

Atsuko Yamashita | HARUKAITO by ISLAND

東京、熱海

TIDE | HENKYO

東京

Alexandre Wagner | Kutlesa

紐約、戈爾道

託尼・麥特里 | 馬刺畫廊

北京

克里斯塔・金、鄭淑麗、田鶴新 | TAEX

倫敦

Clarence Chun, Robert Gutierrez | The Drawing Room

馬尼拉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是由全世界四家領先的藝術活動公司合資,包括Single Market Events (Tim Etchells)、Angus Montgomery Limited (Sandy Angus)、Ramsay Fairs Limited (Will Ramsay) 和ARTHQ / EVENTS Limited (Magnus Renfrew )。該展會由瑞銀集團 (UBS) 主辦,由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 和任天晉(Magnus Renfrew) 主持,由 The Art Assembly 負責組織策辦。

The Art Assembly

The Art Assembly亞太區三大國際藝術博覽會聯合組成。成員包括:新加坡的新加坡藝博會、台灣的台北當代及日本的東京現代。這個聯盟是三個領銜世界的藝博主辦方(Sandy Angus、Tim Etchells 與任天晉)的新猷。三人合共在業內累積了超過五十年經驗,在過去十五年,成功在全球各地創辦並推出十多個展會。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可謂2008 年香港首個全球公認的藝術博覽會─香港國際藝術展─並獲各界一致推崇。

憑藉對亞洲及其眾多非凡的文化景觀、藝術實踐、歷史及觀眾的深入了解和欣賞,The Art Assembly 致力為當地和國際藝術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匯聚地。在藝術消費需求日趨明顯之際,The Art Assembly 旗下的三大重點基石展會成為創意和商業交流的區域焦點。每個博覽會都根據其獨特的定位量身打造,並由才華橫溢且充滿熱情的展會總監進一步實現各個願景。

The Art Assembly 旗下的展會關注於與在當地的機構、藝術家、藝廊、收藏家以及持續增加的觀眾建立長久且具有意義的關係,期許自身能夠為亞洲在國際藝壇的未來發展拓一條新的道路。

REFERENCE

Klook購票網址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方網站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