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美術館時事觀點

「國門之都與館群結構」-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國際交流策略與當代性實踐

桃園市立美術館劉俊蘭國門之都館群結構當代藝術

2021-06-0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玉善編輯整理

「一般大眾可能會認為美術館是舉辦展覽的地方,事實上,美術館不只是一個展場,它也是藝術教育的現場,更是推動研究、建構藝術知識系統的機構。」--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 劉俊蘭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桃園市立美術館斥資34億餘元,自2018年成立以來,便受到各界的關注與期待,儘管現階段主體建築仍在興建(市立美術館棟預計2024年完工、兒童美術館棟預計2023年完成、橫山書法藝術館預計2021年開館,中路美術館目前仍在研議中),需暫時先以桃園市八德區的廣豐大樓五、六樓為據點。不過自館長劉俊蘭上任之後,桃美館的設置,就不僅僅被視為一個籌備辦公室。一般的新建美術館通常先硬體建設,再委由辦公室主任領導小團隊來營運,然而,桃美館一開始便以軟體先行的概念,將許多當代性的思維納入美術館的經營策略當中,並考量和在地文化之間的連結性,以及國際的交流性,從獎項機制、學術論壇、美感教育等相關面相逐一革新,翻轉及提升了桃園市的文化面貌及國際視野,逐步落實美術館的各項功能,包含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等等。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舍外觀建築虛擬圖。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立美術館建築虛擬圖。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緊鄰埤塘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俯瞰。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其它台灣在地的美術館而言,桃園市立美術館的運作機制上,呈現的是「一機關多場館,一大館多小館」的模式,也因此要考量到的面向更為多元,特別是在看似「館群結構」般的規模之下,彼此間的相互連結要如何被呈現,讓藝術在城市紋理中的發展可以有效的被理解,以及和民眾的品牌認同問題也是值得未來探討的方向。不過從2018年劉俊蘭館長上任至今,我們已經可以逐漸的發現館方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將多元的當代觀點延伸至許多實務當中,為日後即將開放的各大展館,積累豐厚的基礎核心價值。

貼近民眾生活的美術館型態

在營運機制方面,一機關指的是桃園市立美術館作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下的二級獨立機關,多場館是指隸屬於桃美館之下的其它各館舍。而在硬體建設上,一大館是指仍在興建中,座落於中壢青埔地區的市立美術館棟(母館);多小館為母館之外的其他各館,如兒童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以及仍在研議中的中路美術館。針對這些不同館舍之間的治理方式及願景,劉俊蘭館長特別與我們分享,希望它們未來可以用很有機又很活潑的方式,共構成一個整體。並更進一步的指出,這幾個美術館之間,它們彼此有各自的特色及定位,可以將它們共同視為一個「館群結構」的美術館來營運,同時這樣的規模也並非僅是由館方自行決定,它也牽涉到了市政規劃政策,如它也反映了桃園市市長文化治理的觀念,就如不同行政區都設有美術館,目的是讓市民可以更方便且容易的親近藝術,並踏入美術館。

這些美術館分別坐落在北桃園、南桃園的不同行政區,像是兒童美術館在八德區、橫山書法藝術館在大園區、母館位於中壢青埔區、正在研議中的中路美術館位於桃園區。透過場館分立,分區設置的方式,也就更有條件去參與民眾的生活,讓民眾能夠親近美術館,使美術館整體和地方能有更緊密的連結關係。此外,就文化培力與地景的角度而言,可以知道桃園是一個台地,並且有很多的埤塘,散落於桃園市各個不同的區域,因此桃園也有千塘之鄉的美名,並可以和「館群結構」的美術館型態相對應(其中兩個館舍建於埤塘園區),因此我們也可把這樣的結構想像成有點像是埤塘,它有蓄水、灌溉的功能;它也可以是一個觀光的景觀。不過這樣的美術館型態,相較於其它藝術機構而言,在組織及營運上也是相當大的挑戰,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可完成,它勢必隨著將來各館硬體逐步興建的里程碑的過程當中,慢慢地以有機的方式來建構。

美術館時代的官辦美展

桃園有兩個大型的視覺藝術獎項,分別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及「桃源美展」,在桃園市立美術館2018年1月1號成立之後,桃園文化局便將這個重要「官辦美展」任務,交給美術館執行。在美術館接手之後,團隊便開始針對兩個競獎的徵件內容和展覽策劃面向作分析與調整,不僅是為了轉型而轉型,劉俊蘭館長進一步地指出,會有這樣調整的緣由,乃因美術館思考同時承接兩個獎項/展覽類型時,如何呈現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又同時分別發展兩個獎項/展的屬性與定位,是貼合館所發展的重要定錨,前者引發在地創作的多元能量,後者匯聚國際的當代視野。
2021桃源美展徵件將於8月2日至8月16日開跑,10月30日正式開展。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1「桃源國際藝術獎」特別規劃線上展廳。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之下,劉俊蘭館長也與我們分享,館方將地方型的「桃源美展」進行了徵件機制上的微調,如考量文化局本身的展場空間,是早期興建的建築,因此在空間上的發揮會較受到侷限,而導致藝術家較難以發揮,同時舊制的十項類別眾多,因此將原本的十項的徵件/展覽,改制為兩年一輪進行徵件,例如去年的簡章(2020年)徵選的是六類,今年即將開跑的桃源美展則會再徵選另外其它類別,如此這個獎項就不會僅是單純「授獎」的形式,更可以兼顧展覽本身的品質,並且,除了在視覺性的賞析以外,更可以聚焦在某些議題曲度上進行討論。對於徵件類別不作大幅度更動的目的,在聚焦鼓勵既定類型內的創新。此外,更特別設置了兩個年度特別獎。劉俊蘭館長也指出,這樣的機制或許也成促使我們更進一步的思考關於創作本質上的問題,如平面繪畫,其時代性的意義並不是有關媒材本身,是不是在這種傳統媒材的範疇當中,我們也可以有一種方式來激勵它創新實驗的可能。
2020桃源美展的展出現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源國際藝術獎」的前身為「桃源創作獎」,並自2001年開始舉辦以來,便一直受到台灣藝術界的矚目,其目的是鼓勵當代藝術之實驗與創新,並提供創作與交流的平臺,和臺北美術獎、高雄獎並列為臺灣三大當代藝術創作競賽。不過自2020年開始,除了延續過去的創新精神以外,同時也更加強化國際藝文交流的面向,因此在執行方式與徵件策略上有些調整。
其轉變為兩年一屆的方式舉辦,一年進行國際徵件,隔年辦理展覽。這樣的制度安排可以提供藝術家更多時間創作,策劃展出事宜。再者,徵件方式維持不分類遴選,開放各式媒材、類別、領域,鼓勵參賽者大膽實驗,展現不框架於既定形式的創造力,激發當代藝術的創新動能。
桃源國際藝術獎頒獎典禮大合照。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源國際藝術獎展覽現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丁昶文以《魂歸故里》奪得「桃源國際藝術獎」首獎。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源國際藝術獎」優選:安娜.曼德絲《人民的收藏(臺灣)》。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源國際藝術獎」優選:路易士.柯本,《拋棄式紀念碑II(仿照「穿灰衣的男孩們」)》。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優選。吳依宣《事物不在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國際化是未來「桃源國際藝術獎」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並可以形塑出和其它在地獎項差異化的發展曲度,故館方首度將「桃源創作獎」轉型為「桃源國際藝術獎」,並同步展開國際宣傳與徵件(也包含獎金的提高與相關行銷策略的執行),為桃園市立美術館提高更多的國際藝壇參與度。同時,該獎項為了提高台灣藝術家的國際交流與視野,也特別在獎項之中設置遊藝獎(特別保留給台灣藝術家),讓其可以到國外觀摩,拓展自我的視界。就第一屆的轉型而言,總共有來自46個國家,604位創作者前來投件,對於館方而言是有相當不錯的起步及參與度。
「桃源國際藝術獎」遊藝獎:莊立豪《卡門線》。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外,劉俊蘭館長也特別與我們分享,在這個執行的過程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價值面向,例如前來評審的是國際策展人、美術館從業人員等,或許在這樣的交流情況之下,除了可以拓展我們的國際觀,更可以增加合作潛在對象上的多元性與媒合性,同時也希望在評選的程序中,台灣的藝術家也可以被挖掘與看到。在疫情穩定過後,將來「桃源國際藝術獎」望能盡量多邀請國際評審,並將此常態性的國際交流機制持續實踐。再來就是藝術家本身之間的交流,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如今年入圍的比例無預期的剛好是國內、國外各占一半。
2021桃源國際藝術獎國際評審團(上排左至右: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劉俊蘭、東海大學副教授張惠蘭。中排左至右:新媒體藝術評論者邱誌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高千惠、前法國龐畢度中心策展人Loïc Le Gall。下排左至右:日本森美術館特別顧問南條史生、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為一個硬體仍在興建的美術館,它的當代性能怎麼實踐?

誠如上所述,桃園市立美術館在獎項的策略性安排當中,已可見其對於當代實驗性的價值體現。然而在民眾參與上,依舊需要藉由其它實體活動的舉辦,來和大眾產生連結,甚至是國際網絡的拓展。如於館方三周年慶的活動當中,便與荷蘭烏特勒茲市的中央美術館(Centraal Museum, Utrecht)進行合作,精選兩館典藏及特邀9件短篇動畫與錄像作品,以「視窗之外」(Out of the Window)為主題,在臨時辦公室的廣豐大樓五、六樓的外牆及成排落地窗中呈現,其以投映裝置進行露天展演,藉此來突破當前臨時美術館的空間框架,創造出更多的民眾參與及藝術生活化面貌。
「視窗之外」桃園市立美術館&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館際交流展主視覺。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視窗之外」展出的作品吳雪綿《時間.終》(Tick Tock),直接以時鐘為基底,讓抽象的分秒、時間的意識,鮮明而具體。她展現分秒必爭的日常,亦傳達時間倒轉、錯亂和脫序的狀態。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同時,也以「視窗」的意象,來將策展意識導入展覽結構當中,尤其是它在開闔之間的過程,存在可見與不可見的物理形式特質,實則可以更深一層的符號性,來思考它和現今人類之間的媒體關係。舉例而言,它雖然看似阻隔,卻象徵著「內外連結」,更可以延伸至精神意識中的「無限」。換句話說,儘管硬體受到侷限,然而館方在展覽及活動的安排上,盡可能導入更多軟性基調的思維,來和觀者產生對話,豐富其對於視覺上的感知及精神上的思辨。
「視窗之外」展出的作品黃心健與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登月》(To the Moon),引我們躍入太空,直探人類追逐科技的慾望。圖/藝術家黃心健提供
除了獎項、展覽的規劃以外,劉俊蘭館長也指出在國際間的館際資源交流上,也開始進行佈局。像是和桃園市立美術館長期友好的國際城市-荷蘭烏特勒茲市就是其中一;抑或者,和桃園市曾經簽定MOU(友好的合作關係)的法國格勒諾布爾市,其城市內有一個當代美術館,希望將來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巴黎市立美術館也持續聯繫中,同樣也希望將來可以有更多合作,如關於兒童藝術計畫等相關面向。再者,為了加深大眾對於桃園本身當代性議題的關注度,館方也從研究方面著手實踐。舉例來說,目前已經推出了一個桃園當代藝術發展的生態研究計畫第一期(已完成),未來也會推出第二期、第三期。

臺灣首開的先例-橫山書法藝術館

在這個「館群結構」中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是臺灣公部門首開先例,以書藝為主體的藝術機構(即將於2021年開館營運,臺灣第一個官方經營的書法藝術主題館),並且於開館之前,館方已陸續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如「橫山書法藝術館策展徵件」、「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策展工作坊」等相關的內容,體現對於當代書藝的未來性關注度。而針對這個特殊的創舉,劉俊蘭館長指出早於2018年底起,館方團隊就陸續開始以書藝為題,辦了許多的活動,像是上述的書藝策展徵件與策展工作坊等,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擴展書法藝術被討論的程度、內容及方向,並藉此幫助書藝人才的培育。像是策展徵件的目的性比較是激勵;工作坊的目的則是希望長遠的培養策展人才。因為當前在書藝類的策展人才的數量相當的少,故也希冀藉由官方的力道進行推展。
首獎對談現場並以視訊及網路直播方式,讓更多民眾也能線上參與 。
書法藝術評論類首獎得主林俊臣,照片由左至右為:廖新田館長、林俊臣、王麗娟副局長及劉俊蘭館長。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關於「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橫山獎),其執行的方式為兩年一輪進行徵件,一屆徵研究與評論,另一屆徵書法藝術的展覽。研究與評論獎的用意也在於希望能夠擴展書法藝術的藝評面向,擴展視野,並引進更多的視角,打開書法藝術既定的框架。而為了打開這個框架,之前館方也舉辦了「書藝同行」,它是以文化平權的系列活動進行構思,並且針對這個內容,館方也舉辦了跨齡工作坊、原民的書法藝術工作坊、新住民的書法藝術工作坊等,背後深遠的企圖是希望能夠擴展關注書法藝術的族群。

插旗兒童藝術 吹響館群品牌的前哨戰

誠如前文所言,桃美館主體建築正在興建,現今據點為桃園八德廣豐新天地的兒童美術館,然而,在桃美館現行的硬體與空間性的應用,已經相當的受到矚目,並具有自身的品牌特色,同時也是館方開館以來,相當重視的政策之一。針對這一點,劉俊蘭館長也特別與我們分享—「桃園為六都裡面最為年輕的城市,如果我們以2019年的資料來看,桃園的平均人口是37.5歲,在這樣的人口結構當中,裡面有著許多年輕的父母及孩童,也因此桃美館作為一個城市美術館而言,居中服務的對象有很多都是兒童與親子,藝術教育及美學扎根遂成為重點,並且也是館方的關鍵使命。」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空間遊戲」展場。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首次辦理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便是更進一步延伸這個核心價值的方式之一,主要有三個目的性。其一、將館方目前位於八德的平台,適度的開放出來,讓外界能夠參與。其二、培育策畫以兒童為展覽對象的人才(並挖掘這樣的人才)。其三、希望能夠拓展或是擴展,兒童藝術展覽的主題內容,讓其更為多元。整體而言,館方希冀除了討論形式面的美學元素,來作為發展兒童藝術的展覽內容外,也能夠更加貼近當代藝術的脈動,並將其應用於兒童藝術的展覽策劃上。

建構館群能動性 新型態美術館誕生

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定位特殊,如本身為正在興建中的「館群結構」狀態,以及身為城市美術館的角色,甚至是對應著國門之都的形象等多元問題,都勢必趨使著館方團隊需要考量的細節更為複雜,同時也面臨著組織軟體建設和營運制度上的調整。尤其如何在這個整合的過程中,有效的趨向專業化,並能連結社會語境,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的議題延伸,讓其呈現具有開創性思維的新形態美術館,便是相當重要的發展面向之一。而針對這個發展方向的企圖心,透過上述館方在三年之中執行的內容,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許多未來可期的面貌,以及當前的成果,如藝術知識系統的建置、藝術教育的實踐、國際視野與資源的交流等。
現階段桃美館看似正在逐漸發展完善的情況之下,實際上背後也經歷過許多的調整,尤其是在劉俊蘭館長上任之後,對於組織營運上的策略及安排。針對這個面向,館長也特別與我們分享,桃美館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在於組織的編制與調整,在劉俊蘭館長上任之後,為了因應美術館專業化發展的需求,逐漸改變及微調公務體系上的單軌制,讓組織的專業度提高,用以因應各種不同活動的執行,也將其套用到即將開館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上。她也強調,這個調整對於新生美術館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像是典藏政策、制度及藏品的管理、審議等,都需要專業化人才的投入。再者,各分館之間的合作機制,也同樣牽涉到軟體建設。
整體來說,桃美館從一開始設立,就積極地往各方面來佈局,即將歡慶四周年館慶的桃美館,頗有斬獲,不但重新定錨在地悠久美展的發展方向,更開辦美術館的重要競獎與策展徵件,更在國際交流的面向上,成功地在疫情之中落幕首屆「桃源國際藝術獎」; 除此之外,團隊多方呼應館群發展的脈絡,如開辦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等,在館所硬體設備未臻俱足的條件下,仍持續地以軟性、有機地型態活躍於藝術社群,並在現行兒美館館舍持續推出一年六檔的主題策劃展,即將於秋天開幕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更是令多方矚目。相信日後伴隨著硬體的逐漸完成,也會隨著現行逐漸完備的組織營運模式,而帶給我們更多開創性的面貌。

桃園市立美術館劉俊蘭國門之都館群結構當代藝術
REACTIONS
喜愛

16

好美

0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

2024桃源美展獎項揭曉!高安柏、張天健獲年度特別獎

2024-10-22|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91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美術館策展

2024書法藝術策展工作坊:書藝創作結合策展實務

2024-08-2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