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災難共同體/ 線上駐村與創造力協作:後疫情的國際藝術駐村提案
2021-07-29|撰文者:陳晞
在2019年開始的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全球歷經數波疫情擴散、病毒變異、疫苗戰爭、封城與隔離。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失去了很多原本所擁有的自由與創造方式,或許到了這樣的後疫情階段,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思考,疫情下的環境激發了那些嶄新的創造力。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主辦的「全球災難共同體」線上系列論壇第六場,邀請了來自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藝術工作室( Belgrade Art Studio) 創辦人 Baxx Vladimir、聖彼得堡藝術駐村計畫 (St. Petersburg Art Residency, 下簡稱SPAR) 的共同發起人和負責人 Anastasia Patsey,以及「聽說」聲音表演教育空間創辦人張惠笙,分享各自另類空間創立至今的成果,以及因應疫情所嘗試出的解方。
在另一個層面上,此場論壇也聚焦在另類空間的藝術進駐與協作。在對談當中,講者提出了以「線上駐村」延續另類空間中的駐村協作,作為如今國際藝術進駐的新解方。
聖彼得堡藝術駐村計畫 St. Petersburg Art Residency, SPAR
「我甚至想將情感支持放入藝術進駐能給予藝術家的眾多支持之一,因為我們在疫情期間嘗試新的駐村方式後的幾個月,收到了許多相關的反饋。」
聖彼得堡藝術駐村計畫(SPAR)發起人Anastasia Patsey 說,有許多藝術家在他們的進駐計畫中,提到了如今線上的藝術駐村,讓他們可以與其他藝術家一起,在一個虛擬空間中討論創作。與同樣因疫情感到不確定,同樣為了藝術生存奮鬥的創作者們交流經驗,這些精神支持,如今成了讓疫情期間的藝術進駐計畫參與者,維持各自創造力的養分之一。
SPAR與UCL合作研究的疫情之下的藝術駐村環境研究報告《Impact Survey on the Arts Residencies Field》。圖/截自線上論壇影像
在分享SPAR的經驗時,Anastasia 列舉了「經濟支援」、「組織創意工作的基礎規劃」、「策展支持」、「社群與協作思維」、「網絡機會」、「無障礙形式」、「技術建構」、「有別於傳統的駐村計畫」等特點來介紹SPAR。這樣的藝術駐村,不只是讓藝術家單純到一個異地空間居住、創作。在疫情時代,駐村機構的彈性與主動性,也正改變著藝術駐村與國際交流的本來面貌。Anastasia 認為,線上駐村提供了一種無障礙的形式,克服各國移民與國際交通運輸的政策限制。
Anastasia 進一步分享幾個疫情期間的虛擬駐村案例:來自莫斯科的藝術家 Boris Moz在自家的陽台上組織了一個臨時的畫廊,向外擺放著自己的作品;米蘭的雕塑家 Roberta Orlando 以在醫院工作的親人作為創作的念想,藉由人離開家中床鋪之後留下的痕跡,以攝影創作了一系列關於這個時期的缺席、時間和空虛。也有藝術家以繪畫創作,重訪19世紀的隔離典範─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文學思想。有的藝術家則是在疫情下的駐村期間,將自己隔離到沙漠中,並且以視覺創作作為隔離日記。然而,在執行過程中,他們也面臨到了個別藝術家的生活數位化不足的問題。
「尤其是在俄羅斯工作時,在許多老一輩的藝術家當中可以發現,並非所有人都準備好在網路中互動。參加這樣的數位駐村,有著器材與技術上的門檻。」Anastasia 表示,線上與實體駐村當然無法互相取代,但虛擬駐村能在減少移動與居住成本的情況下,讓駐村計畫有更長期的時間醞釀。
SPAR駐村計畫期間與各國藝術家的線上會議影像。圖/截自線上論壇影像
貝爾格勒藝術工作室( Belgrade Art Studio)
與SPAR相比,貝爾格勒藝術工作室 (下簡稱 BAS) 的線上駐村更藉由當前各種社群平台介面,來創造多元化的聯繫網絡。創辦人 Baxx Vladimir 在他經營駐村的經驗中認為,越來越多藝術家重視建立國際社群的交流網絡。有別於以往大家對於藝術家總是個別創作的既定印象,因為頻繁的線上交流,藝術家們更願意接受團隊與社群的共作。有時候一位藝術家的想法,邀請另外一位藝術家一起創作,讓本來的創作概念有更進一步的擴延。同時,也在協作過程中感受世界的差異。
貝爾格勒藝術工作室線上駐村的主視覺。圖/貝爾格勒藝術工作室網站
「新的事物、新的公眾就在我們身邊,疫情時代是新文明的開始。」Baxx 說,因為疫情無法異地行動,BAS在今年5月創立了為期四週的線上駐村計劃,獲選藝術家將創作一或多件作品,以回應他們因疫情流行而成為「待命藝術家」(artist on standby)的經歷。除了與其他藝術家、顧問和公眾合作外,該計劃也側重於個人創作。在駐村期間,BAS會在社群軟體上提供交流的平台與空間、舉辦創作者的研討會,並且讓不同的創作者相互參與彼此的創作。不只是藝術家,廣義上的創作者、研究者與思想家,都可以參與線上駐村計劃。
相較其他傳統的駐村形式相比,BAS的線上駐村需要更多的機動性與臨時組織能力,這可能是官方補助的科層機制無法相比的。這樣的短期線上駐村更著重在那些不可視的、難以量化 KPI 的駐村效能。Baxx 把線上駐村的創作協作計劃比喻為一種「藝術手術」,四~八人的線上駐村成為一個既有個別創作,有有共同協作的臨時團隊,每週分享、討論。「在經驗與創造力的交流中,協作與團隊便是重中之重。」
在線上駐村的計劃中,BAS讓也參與駐村的藝術家作品放到特定的展覽空間進行實體展示。圖/截自線上論壇影像
「聽說」聲音表演教育空間
2014年成立的臺南聲音表演教育空間「聽說」,同樣也是以聲音作為主軸,容納跨國、跨學科領域進駐計畫的在地團隊,創辦人張惠笙在論壇中表示,「聽說」從創辦至今,也持續在實體與線上建構著自己的社群,類型涵蓋表演藝術、錄像藝術、聲響實驗、觀念與跨領域藝術。讓來自不同城市的聲響工作者聚集在此。
「聽說」在疫情之前舉辦活動的影像紀錄。圖/截自線上論壇影像
今年「聽說」藉由國藝會ARTWAVE與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的支持,與WISWOS (WOMEN IN SOUND WOMEN ON SOUND)合作邀請三位臺灣、三位英國女性聲響工作者在四個月的過程中共同創作,並同時產出雙語的專訪,預計於九月發表合輯。
除此之外,聽說團隊也從2016年開始進行不同的國際駐村與接待,五年下來在網站上已累積了來自21個國家、超過120位藝術家的資料庫。而三年前開始,他們也開發了線上交流的模式,駐村藝術家可以透過團隊的硬體器材進行線上創作開發。在未來,他們正計畫與泰國在地聲響組織進行國際交流。不同於前二者,台灣國際交流多了許多翻譯工作。張惠笙說,作為本地工作者,也作為橋梁,幫助臺灣與國際創作者協助翻譯與出版的工作是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讓彼此的內容可以更為雙向地擴散到各自的社群之中。
「聽說」與WISWOS (WOMEN IN SOUND WOMEN ON SOUND)合作徵件的入選藝術家。圖/截自線上論壇影像
重新思考藝術駐村的意義
在論壇最後,主持人蘇瑤華問三位講者如何重新評估國際藝術駐村的創造力。Anastasia 從制度與藝術家的兩個角度,重新理解新日常底下的交流與駐村。「我們發現我們透過改變工作的制度,可以讓藝術合作更有效率。善用不同的工具,則可以讓事情變得更方便處理」 她認為,在疫情改變的工作環境當中,駐村機構需要重新考慮資源的分配。「駐村過程的發展與節奏改變了許多,有更多的組織工作需要進行。」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SPAR更傾向於將進駐計畫的步調放慢,更多的停留時間,更慢的旅行。
Baxx則是從公眾與身分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在執行線上駐村的過程中,他認識到了一種重新思考公眾是甚麼的問題。同時,他認為藝術家與創意工作者在協作的過程中,具有擴大自己身份的可能性。張惠笙認為,疫情使藝術組織們都不禁捫心自問:「究竟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組織價值?」 親身交流中感受到的相互關係,都以駐村當地的生活方式為背景的前提下,有著獨特且立體的經驗,進而藉著駐村打破原有的界線。
在產官學的斡旋結構下,臺灣藝術駐村有著自己特別的歷史發展脈絡。到了近年來,有更多單位以多元的形式發展藝術進駐的項目。藝術駐村不再如以前那樣,必須在一個特定的地點至少待上一段時間,做出符合法規限制的成果。如今,它允許在「線上居住權」的想像之下進行駐村實踐,允許跨學科的協作。雖然疫情讓實體國際交流的門變窄了,但它也凸顯了這些迫切回應環境需求的藝術機構們,逐漸以更彈性的思維在線上群聚,改變社交性在典型藝術駐村中的意義,並推向另一種的國際交流的藝術協作提案。
▍延伸閱讀:重新連線中的藝術世界 2021:藝術進駐與行動如何在「全球災難共同體」中找尋新可能?
▍延伸閱讀:視盟線上講座《全球災難共同體-與疫情共存的未來》 從分享「疫情X藝文」的國際經驗
▍更多資訊:藝術放送中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傳遞愛──德國萊比錫國際藝術駐村計畫
2018-05-07|撰文者:張瑞頻、許伯仁13520
STUPIN:藝術駐村的「Airbnb」
2016-09-06|撰文者:郭奕臣、林鈺芸5598
視盟線上講座《全球災難共同體-與疫情共存的未來》 從分享「疫情X藝文」的國際經驗
2021-06-28|撰文者:林侑澂5056
重新連線中的藝術世界 2021:藝術進駐與行動如何在「全球災難共同體」中找尋新可能?
2021-06-03|撰文者:陳晞4643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9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