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館蓋夜店 & 臺灣聲景博物館 ! 北美館重磅呈現羅智信、吳燦政大型個展
2021-09-0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主辦「2021 TFAM年度個展」持續為多元的當代藝術生態注入能量,兩位中青代臺灣藝術家吳燦政、羅智信個展自9月4日至11月28日於北美館三樓展出。本次兩檔展覽藝術家分別以日常聲景、物件為創作主體,藉此喚醒或重塑習以為常的生活感知經驗,展現人與時空環境互動中豐富的思維。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畫—資料庫版〉,多媒體裝置,2011-2021,尺寸依場地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
「十年-台灣聲音地圖計畫/吳燦政個展」,擷取臺灣各地的日常聲景,藉由聲音的組合與變化過程,築構、層疊出地方的聽覺文化性格,以切片形式呈現這片土地上多樣的聲響音場,本計畫自2011年10月開始執行,將於今年12月告一個段落。藝術家吳燦政認為聲音可以激發/構成空間與事件,亦是個人情感、思維和意識的基本部份。像層疊另一種未來的考古學,藉由瀏覽與聆聽聲音地圖,影像與聲音疊合的訊息將穿透、開啟身體的感知,進而召喚過往記憶或是自身的文化歷史,形塑主觀想像。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將北美館三樓展場打造成鮮明、獨特且具身體感的體驗空間,觀眾宛若進入一個有機體般,日常物質的形式在此被置換成各種奇異樣貌。藝術家羅智信拆解、重塑生活中的認知經驗,試圖捕捉生活中不穩定、虛幻甚而是妄想的時刻。透過大型沈浸式空間裝置,於影像、聲響、氣味、物件等多重元素的交疊下,引領觀者探索物質經過轉化運用後,與身體感官連結,思考意義如何被攜帶和轉換,從而關注人與物交會之際所產生的感知情境。
北美館自110年(2021年)起以「TFAM年度個展」進行申請展的徵件及宣傳,豐富個展之間交流與討論的向度,並聚焦表現當代創作個性。「碎化的史觀─江凱群個展」和「空間迷向─何孟娟個展」則將於明年4月呈現。
藝術家吳燦政(右)、藝術家羅智信(左)、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中)合影,2021 ©臺北市立美術館。
十年-台灣聲音地圖計畫/吳燦政個展
十年的聲音碎片 — 聲音有著一種隱性潛伏流動的力量,它能激發/構成空間與事件,也是個人內心生活與情感以及世界的思維和意識的基本組成部份。透過聆聽,喚起記憶的碎片並再一次的重組它。傾聽生活所在之處,平凡的生活聲景,層疊另一種未來考古學。台灣聲音地圖計畫於2011 年10 月開始執行,十年來斷續的移動在台灣各地進行聲音記錄,透過聲音地圖網站介面,瀏覽與聆聽這塊土地上生活環境多樣的聲音狀態,而此計畫也將於2021 年12 月結束斷點。將十年的聲音資料庫以切片式的時間型態階段性呈現,透過聲音- 影像的試驗,讓聲音拓衍我們的感知與身體。
吳燦政〈時間之旅〉(局部),平面作品,複合媒材數位相片、手稿、透明克壓力板,2018,178 cm x 50 cm,©臺北市立美術館。
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畫編輯版 – 瀑布〉,多媒體裝置,2016-2021,尺寸依場地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介紹│吳燦政
1973年出生於雲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其作品不斷實驗視覺與聲音的音像關係,開啟視像、聲訊、音景與感知在當代美學文化視野的面向探討。2009年萌生製作《臺灣聲音地圖》的構想,以十年的時間足跡遍及臺灣各地,實地集錄聲音並整合Google Maps地圖定位功能,完整呈現聲音的內容在時空變化過程中的差異與現象,試圖透過聲音地圖及其映射,讓觀者在聲音體驗中思考自身與生活環境的關係。作品曾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2020)、鳳甲美術館(2019)、臺南市美術館(2019)、臺北當代藝術館(2018)、CCI FABRIKA 俄羅斯文化產業藝術中心(2018)、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韓國現代美術館(2015)等展出。
藝術家吳燦政,2021 ©臺北市立美術館。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
此展覽內容以空間裝置、雕塑、物件、聲響和限地觀念作品所組成。以夜店的空間作為比喻並不是一個隨機的選擇,在「台北某間夜店廁所牆上的留言」中簡短卻也意賅的點出:這裡是人或物質彼此交會、交換的場所,在這裡——「一種金黃色液體變成另外一種金黃色液體」。羅智信以這鮮明、性格獨特的空間為背景,將抽取出的元素再次編輯、配置並安插空白,像是進入一個有機體一般,這是一個具有時間性、身體感甚至個人化的空間體驗(或許可以用「藥物動力學」來比喻,空間比作器官,人的移動像是具現化了物質如何在我們體內發揮作用一般),帶出了近年他持續關注的——與人和物質有關的主題——即人或物在交會與交換的同時,意義及感知是如何被攜帶和轉換的。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羅智信
1984 年出生於苗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其創作實踐圍繞著對於多種傳統和非典型材料的實驗,從陶土、樹脂、金屬、日常物件、食物、化學材料、氣味中,去探索再現世界裡所隱含的精神性與人類況境。他關注生產架構與模式所衍生的認知經驗,擅長捕捉日常生活間不穩定、虛幻或甚至妄想的時刻。近期展覽包括: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臺北當代藝術館(2019)、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2017)、廣州時代美術館(2017)、紐約皇后美術館(2013)。
藝術家羅智信,2021 ©臺北市立美術館。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北美館「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從典藏作品出發,探索跨世代女性藝術內在情狀與生命故事
2024-10-07|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88
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揭示社會與歷史的多重面貌
2024-07-2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86
納入永續減碳思考,北美館「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開跑 即日起至9月23日截止
2024-07-2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010
打破沈默,如果脫隊,我們在那空白的廣場 ── 寫在《切割、破裂、凝聚、碾碎、警察》演前
2023-06-14|撰文者:主筆 / 彭若瑩;共筆 / 李奧森、羅智信5042
羅智信 在春雨裡的夏日之戀 【2015寶藏巖燈節專題】
2015-04-17|撰文者:王士源14591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2024-11-2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