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自1997年來,每年舉辦高雄獎以鼓勵新生代藝術家投入創作,至今已邁入27年,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盛事之一。本屆《2023高雄獎》歷時一年的過程,自徵件、初審,再至複審,於今日公佈得獎名單。由洪瑄、翁榛羚及蔡佳宏獲得首獎,各類項共優選5名及入選16名,何創時書藝基金會所贊助的何創時書法篆刻特別獎則由林暐宸獲得。本屆高雄獎將在1月22日至4月30日於高美館4樓展覽室盛大展出,邀請愛好藝文的民眾們一同共襄盛舉,感受創意揮灑的瞬間。
林暐宸〈呢喃〉獲本屆高雄獎何創時書法篆刻特別獎。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高雄獎》由30位來自各領域的專業評審共同審查,在580位踴躍角逐的藝術家中,評選出3位首獎、優選5名、入選16名,以及何創時書法篆刻特別獎1名。高雄獎首獎由洪瑄〈每有會意〉、翁榛羚〈佝僂變形記〉以及蔡佳宏〈褶肉記——生機之域〉獲選,林暐宸〈呢喃〉榮獲何創時書法篆刻特別獎。在5大類項之中,獲得優選之得獎者為「書寫性暨書畫藝術」曾怡馨、「繪畫性暨版次藝術」盧卡斯、「空間性藝術」梁德宇、「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毛友文、「計畫型暨跨領域藝術」吳修銘。
洪瑄〈每有會意〉獲《2023高雄獎》殊榮。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法人化後高美館進行一連串空間優化改造,2021年正式啟用的四樓當代實驗性展覽場域,以通透的展覽空間與觀展動線的重塑,將觀者、作品及空間互相連結,突破以往封閉佈展型式,串起每件作品相互關照的關係,更挑戰參賽者作品的獨特性,跳出類別與媒材的限制。高雄獎延續「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的評選機制,更能挑戰入選者透過作品互相連結、產生跨域對話;不匿名評選也讓入選者有彈性發表空間,透過與評審面對面對談,針對作品進行創作論述發表,充分展現作品內容與創作者想法,同時使創作的自由度與對話性獲得更深遠地探討。此次《2023高雄獎》投件中,又以繪畫性暨版次藝術類項最多,為總數39.4%,其次為空間性藝術,達總數24.9%,後依序為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18.5%,書寫性暨書畫藝術11.4%,計畫暨跨領域藝術5.8%。
翁榛羚〈佝僂變形記〉獲《2023高雄獎》殊榮。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隨著藝術家的創作形式不停地演變,「高雄獎」也與時俱進,反映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持續檢視並提供藝術家更加蓬勃多元的創作選項,顯現高雄獎以彈性開放為理念,廣納當代藝術創作包羅萬象與互相接納融合的精神。在此次展覽,期盼獲獎藝術家們的作品為觀者打開全新視野,也邀請市民朋友於農曆年節期間至高美館,感受每位新生代藝術家獨樹一格的創意及箇中奧妙。
蔡佳宏〈褶肉記—生機之域〉獲《2023高雄獎》殊榮。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獲獎名單
.高雄獎|
洪瑄、翁榛羚、蔡佳宏
.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
林暐宸
.書寫性暨書畫藝術|
優選獎:曾怡馨
入選獎:姜鴻逸
.繪畫性暨版次藝術|
優選獎:盧卡斯
入選獎:劉文豪、蕭其珩、呂迦諾、朱仲文、張驊、呂佳縉(#FFFF00)、陳恩暄
.空間性藝術|
優選獎:梁德宇
入選獎:許芯慈、吳佳容、曾琬婷、廖琳俐
. 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
優選獎:毛友文
入選獎:黃孟雯、楊祐丞、謝佩庭
.計畫型暨跨領域藝術|
優選獎:吳修銘
入選獎:林彥翔
熱門新聞
1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全球藝術市場衰退三成,成交量卻持續增長:Artprice 2024年度報告評析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全球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真跡畫展首度登台 首波限量套票、預售票開搶
路易威登基金會舉辦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型展覽,展出超過400件作品 縱覽藝術家的創作與探索
誰讓藝術被看見?從策展人、藝術行政、燈光師、保全人員等角色,看藝文產業的支持系統如何形成關係網絡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