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撰文者:賴素鈴/ 資深藝文工作者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提出「詩意地棲居」(poetically man dwell),意在通過藝術和詩來抵制科技帶來的個性泯滅及生活的刻板化與碎片化;然而,19世紀德國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寫下此詩句當時貧病交加,「詩意地棲居」儘管令人嚮往,終究也像無數文青案頭的座右銘,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海德格思想對現象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等諸多學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陸續發表如〈技術的追問〉、〈泰然任之〉等反思現代科技的文章,並透過技術的本質性追問,提出「集置」(Ge-stell)概念以指認隱藏其中的危機。
今日數位科技的飛躍,遠超乎半個多世紀前所能預想,人類試圖改變操控自然的自大狂妄,以及過於依賴科技反被其所奴役,悉如海德格所料;「但哪裡有危險,哪裡也生救渡」,以詩意貫穿每一種對進入美之中的本質現身之物的解蔽,恰恰也藉由藝術創作的「跨域」解鎖了「集置」的框限。
早自舊石器時代洞窟岩畫,人類文明的推進與工具、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油畫的發明促使藝術家能創作色彩更豐富、保存更持久的大型史詩級畫作;18世紀豬膀胱顏料袋、19世紀中葉鉛錫顏料管發明,使得畫家戶外寫生成為可能;17世紀畫家維梅爾運用「暗箱」成為光的魔術師,19世紀三菱鏡分析光與色彩理論啟發印象派畫家突破色彩的既有觀念;遑論攝影、電影、電腦發明之後,藝術世界千變萬化的多元翻轉。
5G,也就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快到可以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2019年南韓KBO職棒聯賽開幕,運用AR和VR技術搭配5G系統,讓虛擬神獸「SK飛龍」在主場館一鳴驚人;在全球數十國政府、上百家電信業者推波助瀾下,5G為世界所帶來的改變與商機也飛快地醱酵。
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結等特性的5G環境,也為當代藝術的眾多數位藝術創作表現形式,搭建好揮灑創意的舞台。
展覽現場照。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主辦、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策劃之「她的藝想世界—新媒體跨域創作展」,邀集林珮淳、陳韻如、陳依純、徐乙白、王子欣、洪伊又等6位不同世代的台灣女性藝術家,展出7件新媒體藝術作品,各自運用程式即時互動、場景與虛擬角色3D建模、動態捕捉系統、即時運算影像技術、線上虛擬互動、虛實互動、AR擴增實境、APP程式編寫、數位創作等技術,搭配5G通訊技術的高速傳輸,共構出豐富多元的藝想世界。
這場展覽並不僅是5G運用於科技與藝術整合的示範,更彰顯了科技助益藝術女力平權的進程:半個多世紀前,女性主義作家西蒙波娃留下此名言:「女人不需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女人應該被視為一個完整、完全的人。」美國女性主義學者唐娜哈拉維(Donna Haraway)1985年發表的《賽伯格宣言》,則指出數位科技的進步發展,促使社會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雙性體制,女性藝術家跳脫傳統的性別角色和權力結構,在數位藝術的創作參與獲得更平等的舞台。
世代差異也不足以構成數位落差。1959年生的林珮淳,經歷從類比到數位技術的轉變,熟練運用3D建模及動態捕捉技術,作品《夏娃克隆巴別塔I》獲得多項國際影展肯定,善用數位科技工具之外,《夏娃克隆巴別塔I》的獨特魅力,更來自於她的人生閱歷與深厚的人文底蘊。
藝術家陳韻如和陳依純同樣生於非數位世代,卻都具有純熟的多媒體影像處理能力。陳韻如以「臺高舞」和盬月桃甫作品〈霓虹〉為靈感,與「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合作,透過AI技術重構、延展實境,以雙頻道錄像播映運用5G技術的異地共演XR舞臺演出作品《穿越世紀的交匯》;陳依純則回溯三十多年前的兒時記憶,重塑鄉野英雄事蹟《林水源傳奇》錄像,以及互動程式編碼作品《與小怪獸們》。
林珮淳作品《夏娃克隆巴別塔I》。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ÖCO OQÖ作品《%》 。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陳韻如作品《穿越世紀的交匯—5G異地共演多媒體舞蹈劇場》 。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陳依純作品《林水源傳奇》。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陳依純作品《小怪獸》。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成長於網路及移動技術迅速普及的數位時代,科技為徐乙白、王子欣的創作添翼。徐乙白作品《深邃林之心》運用互動程式編碼,使她擅長的插畫創作具有互動趣味;王子欣的創作將3D、動畫、AR、5G等數位科技與服裝設計交互加乘,獨樹一幟的未來感風格極受矚目,去年成為首位應邀在英國泰德美術館舉辦時尚秀的台灣設計師,此次參展作品《愛的文明》運用虛擬互動程式與觀眾互動。
22歲的洪伊又團隊ÖCO OQÖ則是標準的數位世代,在即時影像和數位媒體技術的環境中長大,作品《%》融合即時影像演算程式,展現了對最新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應用。
「她的藝想世界」無邊無界,因著各自的生命際遇長出繽紛的奇花異卉。數位科技作為乘載創意的工具,如同海德格探討作為藝術本質的詩,「藝術在存有者中間打開了一方敞開之地,一切存有遂有了迥然不同之儀態」,駕馭科技的藝術,因此才得以詩意地棲居。
徐乙白作品《深邃林之心》。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王子欣作品《愛的文明》。圖/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提供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她的藝想世界—新媒體跨域創作展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3展廳(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展覽日期:113年8月26日(一)113年11月2日(六)
參觀時間:09:00~18:00 (免費參觀)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執行單位: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藝術家:林珮淳、陳韻如、陳依純、徐乙白、王子欣、ÖCO OQÖ(洪伊又、張文珈、張媛淇、陳婕希)
策展人:王玉齡
熱門新聞
1
歷史與神話的拆解重組,宜蘭美術館「錯置的視界—林正仁雕塑展」,再思傳統與當代的關係
北美館呈現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細說藝術家礦業與創作並行的生命軌跡
ART TAICHUNG 2025:在當代藝術的對話中,看見台中的文化跨界交流,精選十二件作品引領探索
文化節點的轉譯:ART TAICHUNG 2025 從藝術應用到城市共構的平台實踐
全手工的舞蹈史——《從指尖開始》
暑期強檔!桃園市立美術館首度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特展邀請親子觀眾想像環境永續的新世界
英國最偉大畫家重磅來台:透納250週年特展,對話14位當代藝術家橫跨兩世紀的崇高詩學
霍剛:我的繪畫是我們之間的橋樑
桃美館迎新局,林詠能教授七月出任新館長 聚焦觀眾拓展、館群整備工作
金車文藝中心「2026金車美展徵件」起跑!開放平面、立體與跨域創作投稿,7月31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國SXSW混合實境評審團特別獎,《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台灣首展,打破線性敘事的觀看體驗
2025-07-07|撰文者:張碩尹工作室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