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藝術家

Frank Stella

  • 文/ 余芷萱

    法蘭克.史特拉(Frank Stella)曾說過:「你看到的即是你看到的。」(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此句帶有點諷刺性的經典名言,成為低限主義非官方的實證開端。

    作為低限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時的作品常抽取掉一切外在媒材的影響,將概念濃縮至單純的幾何圖形,以純物質性的平面繪畫,取代了背後的象徵意義。晚年風格則回頭審視了極簡概念,在20世紀的80年代至90年代,史特拉拒絕了低限主義,轉而向立體的創作,過往截然不同的金屬牆浮雕和雕塑。

    史特拉在1958年移居紐約,在參訪紐約藝廊過程中影響了之後的創作脈絡,作品受到了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和法蘭斯.克萊恩(Franz Kline)的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開始對於低限主義的極簡風格有了反動,創作的作品強調視圖片為物質性,而非代表了藝術家的情感世界或者是單一對象的物品。大約在這個時候,他說一張照片是「一個平坦的表面上有顏料--僅此而已」(A flat surface with paint on it - nothing more.)

    從平面進入立體
    作品中常見重複性的幾何形同心圓,迴繞的色塊與形體構成似量角器的形狀,是以早期在1960年代探訪中東城市而來的靈感。綜觀史特拉的作品,風格差異很大,也許是擺脫了抽象主義和極簡風格的窠臼,從平面轉而進到立體的雕塑的原因。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發現,「線條」是很重要的元素,不斷的出現在各時期的作品中。但史特拉強調,他的立體雕塑還是「平面的繪畫」,不過是轉化了另一種形式。

    史特拉:「繪畫總是有一種趨於簡單化的趨勢,必然以某種方式發生。 每當繪畫變得複雜的時候,比如抽象表現主義或者超現實主義,就會有一個不是繪製複雜繪畫的人,而是一些試圖簡化的人。」
    Frank Stella, 1936.5.12(b)~

    圖片來源
    【Wikipedia】Harran II
    【Wikipedia】The Science of Laziness
    【Wikipedia】Memantra
    【Wikipedia】Çatal Hüyük

低限主義,極簡主義,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