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異景】潘信華個展
-
展期
日期:2017-09-30 ~ 2017-11-05
-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一館
-
參展藝術家
-
本展開幕講座邀請藝術家李真與潘信華,以台語進行講座,一起暢談創作之路與創作精神。
潘信華。
藝術家潘信華,1966年在台東太麻里出生,1991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2011年至2015年間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這次亞洲藝術中心的「桃源異景——潘信華個展」,已是潘信華在2017年的第三個展覽,此前在王嘉驥於銀川美術館所策之「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以及吳超然於國立台灣美術館所策之「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台灣水墨」大展,潘信華皆受邀參展;早在2015年由麥書菲博士 (Dr. Sophie McIntyre)策劃於澳洲坎培拉博物館暨美術館 (Canberra Museum and Gallery ACT)的「墨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當代藝術」 (INK REMIX: Contemporary art from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亦邀請潘信華展出。若論及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的當代水墨藝術,或從台灣本身後解嚴時代的藝術發展觀之,潘信華因其獨特優異的藝術語言早已被肯定為不可或缺的中堅份子。
桃源異景。
二十歲之前潘信華都在台東成長,之後遷徙澎湖與定居花蓮,除了讀書跟教學期間的幾年光陰,多數都在鄉下的自然環境渡過。豐富、多采多姿的童年生活及對自然山林、溪流的熱愛…..經過時間沉澱與積累,影響了他的創作。例如,在畫作中舉凡飛蛾、長苔的綠樹、變異的植物、蔓生老屋內的藤枝,及至新作中人工坡壁與大自然相混而生的蘇花山林景觀、河畔廢棄鐵殼船、樹上一棵樹,莫不是根植於潘信華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並以藝術手法所轉化出來的異想空間。潘信華似乎從此經驗中,重新塑造出不同於人們想像中,或世俗習慣觀看的山水模式,他的作品因此營造出另外一種非現實,兀自存在,帶點桃花源式的奇異場景。
繪畫歷程。
潘信華早先曾嘗試許多水墨方面的實驗,1990年後擱置了原先熟稔的筆墨一轉入工筆重彩。他一方面變造紙張刻意擬仿古代壁畫和賦彩山水,使畫面呈現斑駁的歷史感,另一方面為了更能貼近生活,他試著從自身所處的環境不斷納入新的題材,轉入畫中。1999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後,為了與傳統的忠實描繪拉開更大的距離,他放棄了細線勾描及對畫面加入更多非現實的手法。由於他使用的傳統媒材與西方媒材不太相同,尤其是物體與色彩的交疊較不易清晰區隔,所以他乾脆放棄更多古典透視原理的運用、常人現實習慣的邏輯感,營造出一種類似古地圖與原生繪畫般的空間處理手法。如此,各式文物、宗教民俗圖樣,自然中的景觀建物、人物、魚蟲鳥獸、奇花異草……大千世界的繁多物件,可以更自由地被吸納置入畫面中,形成一種游移在亦古亦今、曖昧不清、難以清晰為其定位的特殊畫風。
灰色幽默。
一派超齡、正經、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情態,讓小孩顯得怪裡怪氣,這是潘信華作品中最鮮明的形象。「我想帶點嘲諷揶揄又詼諧的情調,讓主角做作地模仿傳統典故或詩詞意境,一個小孩嚴肅又認真地進行某些成人世界的儀式。」直接閱讀符號本身是最淺近的觀看之道,他用灰色幽默的方式間接描述,迴避對傳統某些僵化形式的直接回應。他在畫裡對某些典型怪異而正經的描繪,反而突顯出現實與過去之間的距離感,如同那些做作的仿文人的生活場景、仿詩詞意境的情懷及被現實望斷的桃花源,也如同難以重回的童年,他刻意以灰色幽默的調性留下一個問號,蒙昧不清、啟人疑竇。
小結。
回應這個問題:「當代藝術家要發展出什麼樣的新語言?」就潘信華而言,構思創作也有遠、中、近景的層次,古畫傳統的養分在遠處,他所描繪的記憶便是中景,而記憶中則充滿當代人的思維,以至能出現這樣一位獨樹一幟的藝術家,發展出如此徹底的個人風格,同時完美詮釋了「水墨的當代性」此一重要的命題。
推薦藝術家
view all推薦展覽
view all【地衣 - 黃碧惠當代水墨創作展】Lichen - Pi-Hui Huang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日期:2024-11-10 ~ 2024-12-31|台灣,台北市
38 days left【人間墨心——試讀當代水墨藝術的心理風景】
日期:2024-09-07 ~ 2024-10-12|台灣,台中市
【藏 . 無盡 】蕭巨昇 2024當代水墨個展
日期:2024-04-16 ~ 2024-06-16|台灣,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