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王仲堃個展】
-
展期
日期:2022-12-31 ~ 2023-03-05
-
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王仲堃
-
我們有眼可見,卻又視若無睹,
我們有耳可聽,卻又充耳不聞。
我們應該是有所感的吧?
作為藝術家,試圖創造一個介質,或許可以為這日復一日的生活,稍作提醒、分享這其中偶有的感動。
新冠病毒的影響深入日常,生活如何能回到過往的日常,只能殷切期待曙光的乍現。近年作品多思考環境中迷人的、不可見的風,並回應過往對於聲音的關注,期待從日常微不足道的片刻,發掘其細微變化中,人與環境間的感受。
展名「流.感」有意與時事流感呼應,也有看不見的意義,卻更加深刻地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過往創作總不那麼直接的反映時事,總有可經過咀嚼消化後在靈感迸發時的即興,但這三年生活型態的轉變,在漸漸習以為常的慣性下,不得不與它展開對話。對話的觀點即創造了許多捕風捉影的機巧機械,再返回物件自身受到外力不定的擺盪著,屬於它自身的姿態。
近年創作,多圍繞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出發,也正是那些孱弱的氣力,重新撐起了一連串的思考。雖然看起來好似不重要,平淡如生活,卻有著一點一滴緩慢變化中的狀態。
隨風起舞的姿態,並以聲音展開對話。
此次展出的三組作品,選擇了風作為動態的關鍵,也在近年創作不斷嘗試與挑戰物理機械與難以預期的氣流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如作品《体》是一個聚集的球體向著空間四周探測風、《風的姿態》讓流經廊道的氣流擾動搖擺,曲折原本在高處水平排列的風帆、《場》密集站立的垂直扇葉,讓氣流的形被看見。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聽不見不代表沒聲音。
我,作為一個提醒者,讓感受環境當下變化的那一刻,能被重新定義。
-
【藝術家介紹】
王仲堃,1982年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科技藝術研究所。他的聲音作品具有一種音樂性,刻意把「聲音」的抽象性解放出來,轉化為較為具象的音樂。對藝術家而言,聲音作為一種概念的傳達,必須從對其意義及內涵理解;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融入一種真實情境讓我們從中感受。用心理層次來看,透過聲音與音樂之間的流轉,聽者得以以理性、邏輯的方式去掌握聲音,同時以感性與體驗的方式去感受音樂,作品就是存在一種體驗式的感知,但這無非意味著聲音不能用語言翻譯,它只能成為它本來的東西。
近期個展:「微風的午後–王仲堃聲音裝置展,就在藝術空間,臺灣(2021)」、「聆聽的機器–紀柏豪、王仲堃雙個展,台北國際藝術村,臺灣(2019)」、「風聽,台新金控一樓大廳,臺灣(2018)」、「造聲–王仲堃個展,就在藝術空間,臺灣(2016)」、「另一種音景系列–王仲堃個展,新畫廊,臺灣(2013)」、「+ - * / 王仲堃–聲音裝置個展,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灣(2010)」。近期聯展:「2022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有章藝術博物館,臺灣(2022)」、「精神跑到路–限動進行曲,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灣(2022)」、「未來在此發生–2022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灣(2022)」、「台電高雄公共藝術祭–奧拉之城II–現實終端,高雄中央公園,臺灣(2022)」、「城市之音──國際聲音藝術節,蒙斯,比利時(2015)」、「2013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微型城市,Stephan Stoyanov 畫廊,紐約,美國(2013)」、「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關渡美術館,臺灣(2012)」。獲獎:「臺北美術獎,優選(2013)」、「高雄美術獎,觀察員特別獎(2011)」。
-
【展覽資訊】
展期:2022/12/31-2023/03/05 10:00 - 18:0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電視牆
-
【展覽座談】感覺的方式
時間:2023/01/15 14:00 - 16:00
地點:當代館一樓活動大廳
藝術家:王仲堃
與談人:王福瑞/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副教授
*免費參加,現場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 -
REFERENCE
推薦展覽
view all【街角的利息】
日期:2024-10-12 ~ 2024-12-08|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