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亞紀畫廊

【肉身功課-令 詠個展】

  • 展期

    日期:2024-09-13 ~ 2024-10-12

  • 地點

    亞紀畫廊(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3樓)

  • 參展藝術家

    令 詠

  • 展期|2024.09.13-10.12
    開幕|2024.09.13 5 – 7 p.m.


    文 / 藝術家創作自述

    今年夏天,我天天打著赤膊在工作室汗如雨下,毛孔裡滲出的汗水沿著身體曲線流下,最後在內褲頭濕成一片。原來至少要穿一件破T-shirt才比較不會失控。時而突如其來的感動或惆悵,淚水也會進來攪局。若剛好遇上生理期來就更精彩了,全身由上至下,由內而外感受著液體的湧動。日復一日,身心的細微週期變化也一起在畫布上留下了陰晴圓缺的軌跡。

    我和這些體液一同地慢慢流動穿梭,體驗著不同覺受層次的生滅。身體裡有一股力量的展現叫做「韌」,介於剛和柔之間,是陰陽的交會。它不是無堅不摧,而是張弛有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的境界,在肉身及精神上皆是。它渴望著延展、渴望擴張、交融,像宇宙一樣。而我們就是宇宙的縮影,既偉大又渺小。當我們感嘆著宇宙的浩瀚之時,別忘了在我們體內也存在著同一個小宇宙。〈大人〉這幅作品就是在紀錄這具肉身裡渴望延展擴大的本質。

    我時常在想,一個人真的有這麼多需要去表達嗎?如果是,為何我在創作的當下時常空白?每當我回過神來,總是懷疑剛剛在操筆的人究竟是誰?

    準備這次展覽作品的期間,有好一陣子我把自己活得像個山頂洞人,這也是我最平靜喜悅的時光。我將創作簡單化,回歸到一種本能。當它不再是為了表達任何頭腦想法,而是簡單到如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時,我開始感受到蘊藏在平凡之中的神性,好似伊斯蘭教裡說的:「因無形無相,而無所不在,也無始無終」。非常迷人啊!特別是當我在繪製大幅作品時,時而倒退時而跪,跪到膝蓋長小膿包才發現該去買個護膝。進退的過程中衍伸出一種三跪九叩的儀式感,每晚躺在床上的都是一具精疲力竭的身體。整日埋首於其中,不餓就不吃,累了就倒地呼呼大睡,我感到自己逐漸渺小,空間開始變大,一點一滴的找回呼吸。慢吸,屏息,筆斷,念頭還在走,意不斷,深吐,重筆,慢收,走到了筆觸的盡頭,我又再度歸零。

    藝術家的每一念都是透過自己的肉身管道,成為畫布上的抑揚頓挫。我發現藝術家如同修行人,而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們修行的具體軌跡。蒙著雙眼向內走,直到沒有了「我」的境地。沒有了這個人,這幅作品是誰畫的一點都不重要,我逐漸愛上這種感覺,在裡面我深深地被解放。

    〈野人花園〉的創作過程中,我與它之間發生前所未有的對話感。一開始我操之過急,但它不斷地告訴我說,從容的姿態是需要被等待的,用時間換來的柔軟度才禁得起無限的延展。每幅作品都像小孩一樣,是一個個被社會化前的個性原型。我從來不會知道成品的模樣,也不知道要如何下手。因此創作的前期總得花上極大的精氣神與他們磨合、對話,剩下的就順由一切自然發生。

    〈雨水〉是這次最後一張完成的大幅作品。創作期間正逢台北的午後雷陣雨。沒打雷時,我會讓自己到陽台淋一場雨後再進來畫。讓身體帶著雨水的溫濕度和其跳動的頻率自自然然地進入畫布。如此重複的體驗意外的讓創作節奏一氣呵成,像是積累了兩個多月的水氣在一個午後滂沱而下。反覆地輸入、輸出之下,我和身體更近了。身體在畫畫,不是我,我是被徹底被洗刷、歸零的過客。希望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這份沁涼透徹,好似被聖水澆灌的感覺。〈雨水〉恰好成了這段創作尾聲全身濕透的美麗句點。

    這次的主題叫「肉身功課」。

    我時常感到自己在都市裡住久了,身體就日漸變得像鋼筋水泥般僵硬。整座都市裡的人們都像大樓的分形一樣冰冷。這種無法延展、抒發的感覺常常讓我感到很痛苦。不僅物理上僵硬,精神上也僵硬。矯枉過正的禮數、道德法律、政治正確⋯⋯,一層又一層的頭腦思維像一道道硬殼,我們變得有點像蛤蜊,只是裡頭藏著一具萎靡不振的肉身。

    純然的生命力被不斷地分析再分析。演算法、標準化及數據化。BMI、腰臀比、體脂肪⋯⋯。物質上更細微的剖析,精神上離之越遠。如本屆奧運的XY染色體話題,我認為這就是人們用理性剖析去扼殺純然生命力的一種結果。身心不二,也就是身和心互為表裡。當身體逐漸失去信仰時,同樣在我們的心裡及社會層面也會如如相應。所謂信仰是指一個生命運作的重心,一股精純的動能。精神性的花園日漸凋零,日復一日,會不會逐漸忘了去感受?忘了去感受就會忘了去愛。過度仰賴儀器的判定,人們失去了寶貴的直覺和生命力,肉身有所渴望卻不自知,我們失去了表達肉身最主觀的立場。

    肉身給予我們最美的禮物就是覺受,肉身若不在,覺受也會消失。都會裡的我們其實在覺受上的發展是受到嚴重阻礙的,每天最大的眼耳鼻舌身體驗是來自整座水泥叢林的科技產品。當覺受面無法被刺激和滿足時,肉身也將隨之凋零。新時代裡,大家常常在說要做自己、愛自己,可是早已麻木的感官該怎麼「做」?該怎麼「愛」?久而久之,也只變成一個沒靈魂的口號而已,因為我們的覺受已被蒙蔽。生命想找個出口,所以就讓頭腦編出一些制式的語法試圖催眠彼此。真的很瘋狂!我們無法覺知到其實自己這麽的乾涸!

    我很喜歡體驗各式傳統療法,針灸推拿、拍痧刀療、拔罐放血等。這些肉體上的體驗是我創作的泉源之一。只要保持著專注,就能平靜地走入更深的覺受面,和瑜珈精神一樣。其實在物質身之上,我們的身體還著有更精微的層面,幾乎所有古老宗派裡對此都有各自的哲理以及玩味的法門,彼此之間也都能在超越時間、空間的藩籬下相互應證著。人們發現其實肉身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大到不在現今科學理解範圍內。靠著這些精微層次的體驗,人們可以穿越一切。

    比如說「痛」,這個讓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覺受。現代人只要稍稍有點痛覺就習慣用止痛藥去壓抑它,因為我們已無意識將「痛」與「危險、不好」綁定在一起。但實際上覺受都是中性的,好壞依個人而訂定。痛覺是肉身和我們對話的一種語言模式,若在無意識之下用藥物壓抑了,我們就失去了和身體溝通的機會。痛覺是保障我們存亡的機制,若沒有痛覺,連斷腿了都不自知。而我們都是在母親的痛覺過程裡誕生的,古老神聖的刺青圖騰也是在痛覺裡完成祈福的。這麼說來,痛是否也很美麗?痛是可以被穿越的,所有的覺受皆是,一切都在生住異滅的定律裡。內在的我,不是被動的感受者,而是主動的體驗者。一但我們開始向內走,改寫體驗覺受的慣性迴路,才是我們和身體、和宇宙對話真正的開始。

    總之,肉身的功課,就是「覺受」。如何體驗肉身就如何面對死亡。或許在人生的中途,就會有一部分的肉身像乘著救生艇一樣先離開這艘大船。離開,是最後也是最難的功課。與曾經賦予你所有體驗的載體告別,與自己的肉身告別。因此有些文明及宗派認為活著是來練習面對死亡的。

    這份功課如影隨形了我們幾千年。從公元前的吉爾伽美什、古埃及法老、基督復活、佛陀轉世、到現在的AI機器人。有些肉身面向冥界、有些面向來世,有負罪等待救贖的、有擁抱痛苦與狂喜的,感官縱慾的、苦行百煉的、千姿百態的肉身自洪荒以來不斷地流轉著。
    生和死或許是同一件事情。有肉身的時候,我們習慣稱之為「生」。肉身賦予我們覺受,而通過覺受,我們得以去超越肉身。它是一把珍貴的鑰匙,甚至是一切的起點。
    不管怎樣,只要活著,就永遠無法迴避這份功課。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還至肉身的本處,靠近一點點也好。不帶任何評判,只有純然的體驗。一步步走回那方淨土,像回到故鄉一樣。
    雖然真的很難。

    ▐ 關 於 藝 術 家 與 展 覽
    令 詠,1992 年生,擁有服裝設計的背景,其藝術創作的特點是對細膩認知的深刻內在表現。她的畫作從人物、動物、風景和自然世界中汲取靈感,不斷蛻變,在細微的情感和神話般的抽像之間優雅地搖擺,以直觀的線條、筆觸、色彩為特色。

    令詠2020年於亞紀畫廊舉辦「素顏的女人」個展,爾後參加2022年亞紀畫廊群展「盜夢者」。2024年於國際矚目的畫廊周北京舉辦個展「甲木」,為本展「肉身功課」的前傳-今年的兩次個展皆呈現令詠多件大尺幅新作、以及精巧的紙上作品。「甲木」象徵藝術家自己的生命,由天干五行隱喻藝術家對東方哲思的領悟,「肉身功課」象徵藝術家肉體與靈性的連結,承載著藝術家每刻當下、每寸身體的覺受。這些蔥鬱、充滿筆觸的畫作彷佛另一天地世界,觀者可在這些畫作中漫步欣賞—如同令詠所述,創作於她是一種「連結」,這些作品通往新時代對自然、心靈、身體的信仰渴求。

亞紀畫廊令詠肉身功課

推薦展覽

view all

亞紀畫廊

【返鄉星旅者-呂咅彧 、喬爾傑奧茲伯特雙人展】

日期:2024-07-20 ~ 2024-08-31|台灣,台北市

亞紀畫廊

【小地獄-張碩尹個展】

日期:2024-06-15 ~ 2024-07-10|台灣,台北市

亞紀畫廊

【張碩尹: 小地獄】

日期:2024-06-15 ~ 2024-07-10|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