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月臨畫廊

【風景的言說】卓有瑞近作展

  • 展期

    日期:2015-05-16 ~ 2015-07-14

  • 地點

    月臨畫廊(台中市西區英才路589巷6號)

  • 參展藝術家

    卓有瑞

  • 從貝多芬到菲力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卓有瑞寫實派繪畫的轉化 (黃啟裕)

    美國60-70年代照相寫實運動是一場流行文化、都市景觀與攝影之間的碰撞。藝術家使用繪畫或雕塑作為媒介,透過精確重現相片的影像來描繪真實世界。批評家曾認為照相寫實運動中展現出對「現實」的執著是一種復古主義,這種模擬方式是傳統西方畫家的慣用手法。此外,藝術歷史學者在照相寫實學派中觀察到三個主要方向:1)都市生活的存在孤獨感(例如Richard Estes《小飯館》,1971);2)消費者文化及明星被商業化(例如Duane Hanson的真人原大尺寸雕像及Audrey Flack的夢露畫像);以及3)透過照片再現來挑戰攝影的實況、語言及本質(例如Chuck Close的巨幅壓克力肖像畫及Gerhard Richter等人的作品)。

    知名華裔畫家卓有瑞以極度寫實手法描繪香蕉畫作,震撼了70年代中期的台灣畫壇,她透過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來呈現腐壞的水果,不但展現精湛的技巧和內斂的情感,同時也表達對於人生苦短、怱怱流逝的感慨。卓有瑞被視為照相寫實學派這股趨勢下的追隨者,不僅是因為她長期居住在紐約,更因為她符合西方藝壇學術界為這學派訂定的嚴格要求。美國照相寫實作品的藝術經紀人暨收藏家Louis K. Meisel在其著作的《照相寫實主義》(1989)中提到,真正的照相寫實派運動中的藝術家必須具備有五項條件:
    1) 照相寫實派畫家用相機和照片來收集資訊。
    2) 照相寫實派畫家用機械或半機械的方式將資訊轉移到畫布上。
    3) 照相寫實派畫家必須有一定的技巧,讓成品看起來像照片。
    4) 藝術家在1972年以前曾以照相寫實派畫家的身份展出作品,才能被認為是重要的照相寫實派畫家。
    5) 藝術家至少花五年的時間進行照相寫實派的畫作和展出。
    (Louis K. Meisel《照相寫實主義》第13頁,Abradale Press出版,1989)

    卓有瑞的一生傾注在這種強調紀律的工藝和繪畫技術上,使她與其他的後進晚輩有所區別。她獨特的生命歷練和生活經驗讓她成為這西方藝壇重要航道中的一員。卓有瑞符合了Meisel照相寫實派畫家的五項定義。她不是旁觀者,而是絕對的當局者,在這頁藝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在藝術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跟現實有強烈的連結,要更像真實生活。當時我想成為攝影師,因為我認為攝影更接近真實生活…當我開始接受影像的不明確性,接受影像只能透過觀者觀賞才能顯得逼真的領悟,而且必須透過觀賞的過程才能賦予意義,我才開始認同畫出的東西。」 - Gerhard Richter

    我們可以將卓有瑞早期的水果畫作(70年代)和牆面畫作(90年代到2010年代),跟照相寫實派的存在主義方向連結在一起,但她近期繪畫的主題從水泥牆面轉移到樹木、風景,甚至放晴的天空;這是一個值得留意的轉化。就如現代心理學曾論到,一般人在生活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雙重而又分歧的思考系統,卓有瑞的“範式轉移創作” 其來有二。首先是生活環境的改變,卓有瑞原本旅居紐約蘇豪區的貨倉,因為隔鄰進行施工不當,讓整棟建築變成危樓不能居往,故搬到香港,她開始到郊區行山,也享受拍攝這座小城市的美麗風景。卓有瑞開始轉向繪畫風景地貌其實不令人意外,因為她甘於選擇去過這樣安靜甚或和平的隱居生活。其二是在照相寫實派中,除了存在主義的向導之外,還可能會呈現出系列式的主題,例如Gerhard Richer不認為繪畫必須與真實連結並受局限。而現在的卓有瑞正是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挑戰這些新的「真實」的語言及內涵:1)透過生動的照相動作拍攝模糊的樹木景象;2)畫作以組合方式展示,有雙聯畫作,亦有四合為一,甚至九幀合成一幅;以及3)以像真度極高的技巧描繪列印造成的污點,具有「列印失敗」、「現實毀壞」的隱喻。這些創新的視覺修辭法將寂靜的環境,又再次賦予跳動的生命力,卓有瑞描述畫布彷彿是會呼吸的皮膚;而這些新的作畫元素就是其上的刺青。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 638-713)

    卓有瑞的自由精神已經從傳統的照相寫實主義轉移為更當代的姿態,她全新描繪的自然世界沒有一點蹤跡或片段透露出城市的短暫和流逝,而是展現一個感覺更明亮的新場景讓她去嘗試、創造、沉思。如果所有畫作都是視覺化的音樂片段,我們的藝術家是從貝多芬演化成了菲力普格拉斯,從眼睛看得到的聲音,變成了觸動心靈的音樂。
    如同她最近畫作突破了形式主義,卓有瑞事實上也正在面臨要從外在表達轉變為內斂沉思的心智轉變。透過這些新的視覺心靈實驗,我們能不斷地發現這位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正在向我們展示出她如海般的廣度及深度,是最終心靈覺醒的境地。佛教、道教和其他東方哲學思想都能體現人類和自然之間的互相依存,而這些哲理亦對當代藝術創作有著強大影響。縱觀卓有瑞綜合心靈智慧和千錘百鍊的藝術手法的實踐,看到她與自然之間的共鳴。她的畫作就如惠能的明鏡;是一道大門:最終,最珍貴的並非眼目所見,卻是潛藏在「真實」表徵底下又難以覺察的頓悟。

    黃啟裕曾為多國藝術家、文化媒體和機構撰寫攝影、藝術、電影評論,文章翻譯成為中、英、日及俄語。2012年他的攝影評論入選森山大道《反射與折射寫真展》塲刋。黃啟裕是香港攝影文化協會創辦成員之一;亦是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教育顧問。黃啟裕現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香港攝影)。

月臨畫廊卓有瑞

推薦展覽

view all

月臨畫廊

【人間墨心——試讀當代水墨藝術的心理風景】

日期:2024-09-07 ~ 2024-10-12|台灣,台中市

月臨畫廊

【十二季】周成樑個展

日期:2024-06-08 ~ 2024-07-13|台灣,台中市

月臨畫廊

【2024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 F07

日期:2024-05-10 ~ 2024-05-12|台灣,台北市